金桥,李伟,曲敏,赵菲,佟长青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金桥,李伟,曲敏,赵菲,*佟长青
(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食品免疫学”是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其理论性强、内容繁杂抽象、教学和学习难度较高。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重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食品免疫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研究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它既是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中心,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现已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1]。“食品免疫学”是学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食品科学与免疫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与医学免疫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功能性食品等多门学科存在广泛的交叉与联系[2]。由于免疫学内容纷繁芜杂、理论性强,初学者常常较难理解掌握,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产生畏学厌倦心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技巧、丰富教学手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大连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对“食品免疫学”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食品免疫学”本科教学的重点应与医学等“生命科学免疫学”的教学有所区别。在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考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特点。目前,“食品免疫学”的教材主要包括胥传来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概论》、顾瑞金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概论》、范远景主编的《食品免疫学》、宋宏新主编的《食品免疫学》、江汉湖主编的《食品免疫学导论》、牛天贵和贺稚非主编的《食品免疫学》等。大连海洋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侧重培养“精安全、懂加工、能管理、重实践”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学院选用了中国农业大学牛天贵、贺稚非主编的《食品免疫学》作为学生的教材,备课时参考其他“食品免疫学”教材。
从教材内容到课堂内容,不单是量的浓缩或扩充,而应是质的结晶[3]。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当简化基础免疫学的内容,增加与食品科学密切相关的章节,突出免疫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授课内容安排如下:绪论和免疫系统(2学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4学时)、细胞因子(2学时)、抗原(4学时)、抗体(2学时)、补体系统(2学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学时)、免疫应答(4学时)、营养与免疫(2学时)、食源性疾病与免疫预防(2学时)、食物与超敏反应(4学时)、免疫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2学时)。由于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与多个领域联系密切,新知识、新发现不断出现,其中与食品科学相关的内容也可更新到教学中,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食品免疫学”课程包含大量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内容复杂难懂,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和掌握,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是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免疫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的结果,授课内容中的许多知识点都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教师的讲解将知识点与人们的身体健康,与免疫学知识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相联系,使学生明白课程对其专业和生活有普遍的指导性,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时还可以运用贴切形象的比喻,使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原理变得易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时,可以把它们比喻成国家的军事力量,免疫细胞相当于阻止抗原入侵的作战部队,产生免疫细胞的中枢免疫器官是部队进行军事训练的“兵营”,淋巴细胞成熟之后聚集的外周免疫器官相当于“边疆”,淋巴细胞再循环的巡游相当于“边疆巡逻”,这样的讲解使枯燥的概念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它的辉煌历史是引导学生进入免疫学世界的可靠向导。迄今,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在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中是获奖最多的学科领域[4],100多年来,已有30多项免疫学相关研究获奖。在课堂上引述这些免疫学骄人的历史成就,可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免疫学怀有崇敬之心,提高其科学研究的兴趣,增强科研意识。
免疫学的理论抽象、机制复杂,传统的图片展示和语言讲解有时难以表达清楚,需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像、动画、影像资料等多种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教学内容更丰富,充分表达教学意图[5]。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重要的概念、原理,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抗原抗体反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应答等,都有形象生动的动画展示,学生对动画视频里的内容往往记忆深刻,提高了教学效果。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质量。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联系生活,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将免疫学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常见疾病、科研应用等生活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讨论或启发式教学,既能促使学生课后积极主动查阅文献资料,又能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让学生清楚这门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对“食品免疫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知识点,教师应多提问、多启发、多交流,这对激发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巩固所学的知识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学好一门课程,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后坚持不懈地自学和练习。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限度地突破教材作为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并且网络资源具有更新快、传递迅速、共享性好等优点,可实现对食品免疫学科技发展的实时跟踪,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网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师与学生的良好沟通也不应只局限在课堂,在上第一堂课时,教师将自己的QQ号、邮箱、微信号等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学得积极,教师教得愉快,教学相长,成效明显。
传统的闭卷考试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实际上把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多方面指标简化为单一的分数标准,严重限制了学生其他素质,如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素质、实践素质等方面的培养[6]。因此,教师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力争做到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多样化、合理化。将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分组讨论、课后的文献检索、论文写作、期末考试等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督促学生课后自学。这种考核方式既能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了只注重分数不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方式。
食品免疫学是一门年轻而重要的科学,理论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难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内容和章节课时进行合理安排,改进教学方法,严把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食品免疫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1]曹雪涛.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免疫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9,25(1):10-23.
[2]廖振林,陈森州,孙远明,等.食品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9,8(4):397-399.
[3]黄茵.“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5):340-342.
[4]杨汉春.动物免疫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8-9.
[5]刘燕,张继星,布日额.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28(4):450-452.
[6]樊超,朱春华,傅洪亮.高校考核方式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风,2015(18):194-19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Reform of Food Immunology
JIN Qiao,LI Wei,QU Min,ZHAO Fei,*TONG Changqing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alian Ocean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3,China)
Food Immunology is an important major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Its content is complicated,theoretical and difficult to teach and learn.This paper mainly offers several way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such as reorgan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enhancing the students'learning initiative.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 course have been improved.
Food Immunology;food quality and safety;teaching research
G642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08.060
1671-9646(2017)08b-0085-02
2017-06-07
大连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工程项目(DHDY20150105)。
金桥(1977—),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通讯作者:佟长青(1976—),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