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婕
高校体育中康复体能训练引入机制研究*
张 婕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
为深化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探索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引入机制,文章从康复体能训练在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出发,对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引入契机、引入形式及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康复体能训练应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准备活动,以及课余体育锻炼的室内体育锻炼手段。
高校体育;康复体能训练;引入机制
大学生体质问题一直是国内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但多年来,大学生体质问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大学生体质已连续25年下滑,其体质问题已接近于“病态”,如“三高”现象早现、脊柱问题、肥胖等,在此状态下的体育锻炼或许效果甚微,甚至使校园体育事故频发。因此,从运动康复领域出发,首先使大学生的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再辅以相应的体育锻炼,应是解决当前大学生体质问题的关键所在。
体能训练的前身为“身体素质”或“身体练习”,随着现代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发展,逐步转化为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三方面的训练内容,体能是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人体的形态学特征是其体能的结构性基础,人体的机能特征是其体能的生物功能性基础。现代体能训练的外延进一步扩大,具体表现为向左翼延伸至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向右翼延伸至专项技战术训练,康复体能训练由此而产生,其是以体能训练方法为手段去解决和康复运动功能障碍的一门综合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康复体能训练目前主要运用于竞技体育专项训练之中,当前开展火热的功能性训练即是其重要表现。对于专业运动员而言,在其日常训练中加入康复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损伤,在其损伤后的康复中,康复体能训练更是强化其身体机能,帮助重返赛场的关键手段。而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虽其并不需要达到运动员的体质水平,然而其功效同样适应,康复体能训练强调身体基本能力的恢复,对于不同的人群可采取不同的运动强度,以达到不同程度的机能强化。在当前大学生体质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如果贸然采取高强度的运动,犹如受伤后未恢复的运动员直接进行训练与比赛,其结果可想而知。因而,引入康复体能训练,是在强化大学生运动能力根本的前提下,科学发展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
康复体能训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在高校体育中开展并不普及,主要作为运动康复专业的一门特色课程在部分院校有所开设。因而,发挥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引入高校体育需要适当的契机,而这些契机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1)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的不断变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当前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的改革等不断涌现,而康复体能训练也可乘此风气,做为引入高校体育的一个契机。
(2)大学生体育运动方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练习时间缩短、强度降低、练习形式更为灵活,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虽然仍有不少的大学。生受众,然而新颖的运动方式在大学生之间传播更为广泛,因而康复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的引入也可以此为契机。
(3)改善大学生体质的需求:这一需求是当前高校体育发展最为突显的,在大学生体质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这一需求已成为教育部关注的焦点之一,并颁布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不达50分不予发放学位证”的这一硬性规定,以期以此来来提高大学生对自身体质健康的重视,因而探索科学有效的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方式,应是康复体能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重要契机。
(4)大学生对形体美的追求: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对自身形体美追求的高峰时期,而康复体能训练的突出特色就在于具备康复元素,当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变化,长期的伏案、玩手机、电脑等行为,易造成脊柱的变形、上、下交叉综合症、肌力萎缩等,致使个人形态发生变化,而康复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良,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
(5)校园体育事故的预防:校园体育事故的发生是阻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康复体能训练是通过强化人体基本功能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方式, 这些基本功能的强化有助于大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中掌握科学的动作形式,如负荷人体生物力学特征的蹲起、提拉和上推等动作的强化练习,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在参与各项体育运动中始终保持正确的身体动作,以预防各种体育事故的发生。这些均是康复体能训练引入高校体育的重要契机。
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由于多数未接触过康复体能训练,对其了解不够,同时从高校体育的开展来看,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余体育锻炼两方面进行引入。以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应的练习手段,以课余体育锻炼促进其形成自觉练习的习惯。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康复体能训练强调身体功能的发展,因而其动作形式均较为简单,同时主要从人体功能的发展出发,强调训练动作的科学性和基本性,可将其作为准备活动的形式,从小强度出发,强调动作的准确性及理念知识的掌握。在课余体育锻炼中,主要将其作为一种室内体育锻炼手段进行,强调练习的简便与持续性,符合当前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形式灵活、强度较小、时间较短等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与课余体育锻炼两者相结合,逐步在高校体育中引入康复体能训练。
根据现代体能训练的理念,康复体能训练是针对于身体功能强化的练习,因而与传统体能训练方法区别开来,并非大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如长跑、杠铃练习等传统体能训练手段,而应根据当前大学生体质现状,强调身体功能的强化,基本运动能力的提升及正确动作模式的建立。由于其引入形式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是以准备活动的形式,因此,可采取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中准备活动的流程,将康复体能训练的方法、理念传授给学生,具体练习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康复体能训练准备活动流程
具体而言,肌筋膜组织唤醒主要是通过泡沫轴、扳机点等器材挤压肌肉群,对全身肌肉系统进行梳理与唤醒;躯干力量训练主要是针对臀部、核心区及肩部的深层肌群进行激活练习;动态拉伸主要为后续的课堂练习动作提高肌肉肌腱的伸展性与关节活动度;动作整合即通过简单的多关节、多肌肉群参与的协调动作来达到优化人体动作模式的目的;神经激活主要通过低角度的快速伸缩复合练习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同时,肌筋膜组织唤醒的练习动作同样是消除运动后疲劳,改善肌肉形态的有效方式,躯干力量训练的动作包括了人体的平衡训练、核心训练,动态拉伸是康复体能训练中牵拉训练的一种形式,动作整合是建立人体合理的动作模式,神经激活则是人体协调训练的形式。这些均是强化人体功能,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的康复体能训练形式,在不同的运动强度下达到不同程度的强化目的,因而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知识的传授,使大学生从课堂准备活动中掌握康复体能训练的方法手段,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运动强度。
[1] 陈方灿.康复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6(3):4-5.
[2]浅谈国外康复性体能训练的一些理念和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6(10):95-96.
[3] 陈方灿.体能康复训练的价值和功能[J].体育科研,2011(4):27-29.
[4] 范广军.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促进策略——基于中外大学生体质健康差异的比较[J].中州学刊,2014(3):75-77.
[5] 周莉,于鹏,雷鸣,等.大学生体能与运动参与现状的相关性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285+290.
[6] 宗增增,王国祥,花冰.康复性体能训练研究综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5(8):14-16.
[7] 杨时.功能性训练在康复体能训练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12(4):85-88.
[8] 张雄.关于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的思考——南京体育学院体能康复实验中心启用及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2.
[9] 檀志宗,李男.体能康复训练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J].体育科研,2011(5):25-28.
[10] 顾碧威,毛旭江.功能性训练对大学生体质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6(2):110-112+119.
On the Mechanism of Introducing Rehabilitatio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Training in College PE
ZHANG Jie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Guizhou, China)
基金项目:2014年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4ZC306)。
张婕(1986-),重庆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力量训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