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哲 黄秋华
一种肌筋膜疼痛活化触发点定位的方法介绍*
金 哲1黄秋华2
(1.广西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康复科,广西 南宁 530031; 2.广西壮州自治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肌筋膜触发点的定位是肌筋膜疼痛诊断的关键步骤。文章介绍一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定位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肌筋膜疼痛部位施加外力按压,肌肉运动牵涉痛减轻和关节活动角度的增加作为诊断依据,具有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的特点。
肌筋膜;触发点;牵涉痛;诊断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1]。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85%的疼痛门诊患者都涉及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甚至95%的慢性疼痛病人也与此关联。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可以分为活化触发点和隐形触发点[2]。活化触发点的表现为:自发性疼痛、局部或远处牵涉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隐性触发点在没有机械性刺激的情况下,不会产生自发性疼痛。当有其他因素刺激隐性触发点时,它们可以转化为活化触发点。临床中患者大都是因为出现了肌筋膜活化触发点的疼痛症状来就诊的。
疼痛触发点的灭活是有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关键,而能否准确地定位疼痛触发点,就是这个关键的重点。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使用了一种新的肌筋膜疼痛活化触发点定位方法,具有定位准确、容易判断的特点。
首先依据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3],排除其他疼痛因素,确定患者疼痛原因的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方法步骤一,让患者自主进行肌肉的屈伸活动,记录在运动牵伸过程中,牵涉引发疼痛感出现时的受限动作和位置;步骤二,手法对肌筋膜疼痛点的部位(区域)施加与肌肉走向垂直的、适当的压力,然后再让患者重复步骤一当中的受限动作,如果疼痛位置出现牵涉疼痛感减轻,或相关关节活动度增大的情况,说明手法按压的位置就是肌筋膜疼痛的触发点(区域);步骤三,调整施力位置和力度,多次重复步骤二的方法,通过施加外力区域的缩小变化和施力力度的轻重变化,可以更加准确定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位置。以颈项部肌筋膜疼痛症为例,首先通过临床检查确定肌筋膜疼痛部位在右肩颈部,然后指导患者依次进行颈项部低头、抬头、向左右旋转和左右侧屈的自主活动,患者自述颈项部向左侧屈约30°时出现明显牵涉疼痛感(如图1所示)。
图1
接着,根据肌肉解剖走向,在疼痛部位上垂直施加适度外力进行按压(以按压为主要干预手法,以不加重受伤部位疼痛感的力度为干预力度,可以适当加大力度以不超过患者的最大耐受为限度),在外力的持续干预下,颈项部再次重复之前出现疼痛的颈左侧屈动作,患者自述颈项部向左侧屈约30°时未出现明显牵涉疼痛感,当侧屈到约50°时,颈项部又出现明显的牵涉疼痛感(如图2所示)。
图2
按压图2的部位出现疼痛感减轻的情况,说明手法按压的位置就是肌筋膜疼痛的触发点(区域);然后施加同样的力度,让患者重复同样的颈侧屈动作和活动范围,通过调整三个手指位置为两个手指的施力范围,继而两个手指位置调整为一个食指的位置,最终确定疼痛减轻最明显的位置,那个位置就是肌筋膜疼痛活化触发点(如图3所示)。
图3
诊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经常依靠患者的主观症状和以下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①持续的轻度或中度疼痛,伴有间断的剧烈疼痛,在索条肌肉上有局部压痛点;②局部肌肉颤搐反应;③不伴有肌肉萎缩的无力;④疼痛放射到身体的其它部位;⑤牵涉性的自主神经现象[3]。
触发点的诊断则依据下列标准:肌肉触痛点和痛点处周围常可触及到痛性拉紧的带状或条索状结构,每个肌肉触痛点伴有特征性的远处牵涉痛,受累肌肉的运动和牵张范围受限和肌力稍变弱。压力和针刺痛点(触发点)可引发疼痛和牵涉痛[4]。
在动物解剖电镜下观察,肌纤维触发点结节表现为串珠样挛缩结节,刺激肌肉收缩会出现低电压的纤颤电位[6]。在临床症状就是,当肌筋膜触发点受到牵拉时,可自发地引起较远区域的牵涉疼痛[7]。
常用的临床诊断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方法是:根据受累肌牵涉痛的规律,通过刺激肌肉局部的压痛点,使患部出现特征性的牵涉疼痛感来判断触发点的位置。这种以诱发疼痛感觉作为考评依据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缺陷。我们发现,通过重复多次按压引发的疼痛的方式,会使患者出于逃避疼痛的条件反射,做出影响触发点定位准确性的主观症状。
如果触发点部位受外力干预,使得触发点受力减轻,则肌肉运动导致的疼痛感也就会相应减轻[8,9,10]。本文介绍的方法原理:就是通过在肌肉疼痛部位施加外部压力,进行支持保护,减轻触发点的受力,使原本因为疼痛而无法正常屈伸的肌肉、关节恢复基本正常的活动度,从而确定疼痛触发点的位置。
本文介绍的方法中,施加的力度应由轻到重逐渐加大,部位由广变窄逐渐缩小。首先施加的力度要逐渐加大到足以减轻触发点的受力,且不超过患者的疼痛耐受限度。只有合适的力度才能够保证触发点的受力减轻且不引起患者的剧烈疼痛。施力的部位要根据肌肉的解剖结构确定范围,在保持合适力度的前提下,调节缩小定位区域,最终定位触发点的位置。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根据牵涉疼痛感的变化作为评定标准,而不是按压局部肌肉产生的疼痛感觉作为依据。而且给患者和以往临床检查不同的感受是:检查结果以疼痛感减轻为有效,疼痛减轻越明显,触发点定位就越准确。这样的方式更利于患者接受。通过施加外力的强弱,可以感觉作用部位的深浅,根据解剖结构确定疼痛的位置。
患者还可以自主完成定位检查(如图4、图5所示)。
以上介绍的方法的实际操作简便,疼痛指证明确, 对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定位作用明确。
图4
图5
[1]刘琳,黄强民,汤莉.肌筋膜疼痛触发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46):7520-7527.
[2]黄强民,庄小强,谭树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92.
[3]王岩松,姚猛.肌筋膜扳机点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1,35(3):230-231.
[4]黄强民.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J].颈腰痛杂志,2004,25(5):360-362.
[5]周理,罗和平,李义凯,等.肌筋膜痛扳机点模型与造模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35(8):789-792.
[6]赵贞妍,叶刚,黄强民,等.损伤性大鼠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肌电活动和组织形态学特征[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594-599.
[7]庄小强,谭树生,黄强民.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临床研究概况[J].微创医学,2010,5(5):487-489.
[8]卢鼎厚.肌肉损伤与肌肉生理[J].运动人体科学,2014(4):67-71.
[9]刘强,赵相轩,潘诗农,等.骨骼肌细胞损伤致延迟性肌肉酸痛:如何有效提高损伤肌肉恢复的速度和质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38):6189-6193.
[10]张胜年.从生物力学角度认识骨骼肌损伤和修复[J].体育科研,2010,31(6):14-15.
A New Way About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Positioning
JIN Zhe, etal.
(Guangxi sports traumatology hospital, Nanning 530031, Guangxi, China)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任务书编号:桂科攻 1298003-8-4。
金哲(1970-),广西南宁人,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