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伶,李 建,沙宏锋
(如皋市农技推广中心,江苏 如皋 226500)
蔬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是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如皋市高度重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着力健全监管网络,积极探索长效机制,采取了“一技之长作支撑、双管齐下强监管、三驾马车严考核、四轮驱动增动力”的“1234”模式。2014—2016年推广应用创新发展模式的区域平均667 m2产值11 404.91元、成本7 422.60元、效益3 982.31元,与传统发展模式相比,667 m2产值增加596.15元、成本节约76.5元、效益增加672.65元;3年累计推广应用7 740 hm2,合计新增效益7 809.48万元,促进了设施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传统露地蔬菜安全高效发展,有效保证了市场供应需求,社会效益明显。现将该创新发展模式总结如下。
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引进、研究、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以此为支撑,组织实施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3个、科技入户项目4个,全国基层农技推广、省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等项目7个。依托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建立了2个核心基地、6个示范基地;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创建了3个农业(蔬菜)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个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
针对设施生产的特点,进行抗病、优质、高产品种引进筛选与推广应用,共引进筛选叶菜类、茄果类、瓜类等设施蔬菜新品种21个,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6%,示范推广的1个设施栽培品种荣获2013年南通市科学技术进步的一等奖。
研究推广以设施蔬菜植株调整、温湿度调控及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设施蔬菜安全高效栽培技术[2],技术应用覆盖率达98.5%;培育了多种类型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应用典型,总结形成技术资料,参与出版南通市《现代农业技术读本》专著1篇,编制了本地化的蔬菜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栽培技术规程。“设施蔬菜简易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获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通过简易水肥一体化技术生产的草莓,在江苏省草莓协会2016年优质草莓评比活动中被评为金奖。
通过开展生物农药防控技术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种植中随意用药、过量用药等问题。目前,全市生物农药使用种类达到12个,使用覆盖率98.7%。同时,大力推进诱虫板(黄、蓝板)的应用,覆盖率达95.3%,有效地减少了设施蔬菜生产中害虫早期发生基数,减轻了中后期防控压力。在规模蔬菜园区统一制作并张贴了禁限用农药和推荐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名单,要求蔬菜种植业主熟悉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与推广”获南通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通过设施内的常规旱生蔬菜与水生蔬菜、豆科作物等合理轮作,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太阳能高温闷棚等配套技术措施[3],极大降低了病虫草害发生基数,有效减少了化学农药的施用,保障了产品的安全性。参与出版专著《设施蔬菜水旱轮作新模式》,总结应用了5种高效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石灰氮土壤消毒技术、太阳能高温闷棚消毒技术,并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
为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如皋市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等文件,对全市全年蔬菜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作出部署,日常监管和执法监管双管齐下,强化监管效果[4]。在日常监管方面,着力推进“四化”——监管主体网格化、例行监测常态化、风险预警制度化、应急处理规范化;在执法监管方面,注重做好三点——防微杜渐,前移关口;专项整治,查处打击;追根溯源,追究责任。近年来,省农委组织的省级例行监测中合格率为98%以上。
研究制定了《如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网格化监管,以行政村(社区)为独立单元,村委会为监管机构,作为最基层的第一级监管网格;以镇(区、街道)所辖区域为单元,镇监管所为监管机构,作为第二级监管网格;以市行政区划管辖范围为单元,农委及职能部门为监管机构,作为第三级监管网格。
全市14个镇均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配备了专职监管员,设立了独立检测室,配备了检测仪器设备,制定了日常监管检测制度;借助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对各镇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进一步提高检测水平,提升监管能力,每年镇检测样品10 000个左右,检测结果均实时上传到监管信息系统。
切实做好蔬菜例行监测,保障市民食用放心。农委委托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对全市范围内的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等开展蔬菜农药残留专项监测工作。出台了《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对监测范围、种类、数量、时间、结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反应能力。截至目前,如皋市未发生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
在执法监管方面,做到防微杜渐,关口前移。对规模种植的蔬菜园区,以“驻点兴园”活动为契机,农业执法和技术人员每人对接1个园区,加大监管力度,传递反馈信息,宣传普及蔬菜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特别强调蔬菜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在如皋农业网和如皋农产品监管平台上公布举报电话,制定了《案件举报记录》,对每个举报案例做到记录完整,及时处理,处置率达100%。
每年出台《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查蔬菜园区农业投入品购进票据、查生产使用记录、查仓库农资产品品种,每年对蔬菜产品开展执法监督抽检40个以上。近年来,先后发现并整改蔬菜禁限用农药行为10多起,立案查处2起。
坚持产管并重、打防结合、标本兼治、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一方面,建立农产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发布了《关于印发如皋市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市水果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了追溯管理名录。加盟“放心吃”的成员企业都应用了追溯系统,可以通过生成的二维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追溯,产品质量做到零投诉。另一方面,在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基础上,结合新《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实施,对限制性使用农药推行定点经营,对蔬菜生产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零容忍”,追溯源头,追究责任。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蔬菜产品安全生产,以“组织领导、财政投入、考核激励”作为三驾马车,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持续保障了蔬菜产业安全平稳发展。
农委出台《关于成立中心工作领导组及工作组的通知》,建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责的通知》,明确了各单位职责,“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负责人跟踪落实,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整体联动。同时,强化蔬菜园区业主的安全主体责任,特别是“第一责任人”的责权利担当。
市两办下发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激励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完成检测任务、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全年不出现一般中毒事故的镇(区、街道)分等次给予相应补助。对13.3 hm2以上园区的农药残留速测室建设、镇级配送点建设予以重点补助。年初对省级农产品质量建设奖补资金编制了使用方案,并严格执行。另外,市财政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委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农产品质量的日常监管。
市两办下发《关于对全市农业农村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实施考核的通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对部门和乡镇(区、街道)绩效考核范畴。农委制定了机关科室、事业单位、镇(区、街道)农服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所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意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考核工作具体落实。组织对各镇(区、街道)进行半年、全年绩效评价及考核打分。制定了《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协管员进行考核,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工资发放。全面实施“三定一考核”,即定对象、定人员、定任务,业绩考核。
针对过去蔬菜生产企业诚信建设不力、示范辐射不强、品牌创建不快、信息互通不畅的“四不”问题,如皋市切实加强诚信建设、示范辐射、品牌创建、信息互通,不断提升约束力、覆盖率、竞争力、知晓率,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和死角。
如皋市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按照实施方案进行评定,授予企业“农产品(投入品)生产经营诚信星级单位”称号。建立了《种养业黄名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试行)》,对种植企业进行分类监管。开展了农产品“创牌立信”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对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检查考核,下发文件认定了20家企业(基地)。同时,择优推荐2家企业参加省级评选。通过诚信建设,增强了生产经营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以诚为本,以诚立信,逐步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信誉度普遍得到提升。
全市建成省级蔬菜标准园3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申报认定了2个南通市级、8个如皋市级的示范家庭农场。启动了“蔬菜质量安全百千万行动计划”活动,组织100多家规模园区和基地单位参加,签订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每个承诺单位不少于10人签字,包括管理、技术、生产等负责人,合计参与人员1 000人以上;通过蔬菜生产基地培训,超过10 000名的一线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操作要求。同时,通过相互参观、学习、交流,达到取长补短、加快发展的目的。
对照标准化生产要求,创建品牌,全市共认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126家、产品193个,蔬菜产品年产量为75.75万t[5],可食用“三品”产量占比为49.43%。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企业86家,产品146个,面积5.18万hm2,年产量为73.61万t;绿色食品企业5家,产品10个,面积2 933.4 hm2,年产量超过1.6万t;有机农产品企业35家,产品37个,年产量为5 320 t。2016年“三品”区域平均667 m2产值、效益分别为11 841.47、4 102.33元,分别比2012年增加1 891.27、1 067.53元。先后注册了“绿野长寿”“禾盛春田”“三香斋”等10多个农产品商标。如皋市大棚草莓在国家、省行业评比中共获金奖3个、银奖2个。通过品牌创建,有力地提升了如皋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蔬菜生产规模稳步扩大,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先后与江、浙、沪数十家大型农产品市场、超市、学校、机关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创建了“如皋蔬菜”QQ群,成员120多人;成立了如皋市蔬菜生产协会,会员包括132家规模设施蔬菜园区及镇农服中心,可随时进行现场生产技术与品牌创建体会交流、共同进行市场拓展等。利用如皋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每年发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200条以上,并注重加强在报刊、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上的宣传报道,不断提升如皋蔬菜知名度与美誉度。借助镇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提升项目开发了如皋市农业移动执法监管信息平台,同时配置了移动执法终端,实现了农业投入品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荣获了“江苏省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示范县”的称号,其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制度成为全国典型。
[1] 李建,沙宏锋.如皋市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成效[J].上海蔬菜,2016(5):1-4.
[2] 陈德明,郁樊敏.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孙光闻,陈日远,刘厚诚.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增刊2):184-188.
[4] 黄卫.保质保量 狠抓蔬菜安全生产[J].上海蔬菜,2016(3):5.
[5] 展锦波.关于改进如皋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模式的建议[J].上海蔬菜,201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