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蔬菜标准化基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1-31 23:34沙品洁刘希艳王全红吴文钢
蔬菜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北京市标准化基地

沙品洁,刘希艳,肖 帅*,王全红,杨 琳,王 仲,吴文钢

(1.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北京 100101;2.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北京 100088)

蔬菜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资料,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副食品,同时又是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蔬菜产业在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在种植业中最具活力[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壁垒对蔬菜国际贸易的阻碍日益突出,蔬菜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2]。蔬菜标准化是以质量管理为核心,以蔬菜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理,通过制定出一系列科学规范、简明可行的标准来指导和规范蔬菜生产、经营、消费活动的全过程[3]。

1 北京市蔬菜产业现状

北京蔬菜产业历史悠久,在北京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在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和帮助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北京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大城市小郊区的特征明显,北京蔬菜产业发展又有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休闲及示范引领功能日益突出、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等优势,但也面临自产蔬菜的供应功能淡化、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紧缺、人口膨胀等制约因素。北京地区主要蔬菜品种已达57个种属、300多个品种,主要分为叶菜类、甘蓝类、茄果类、瓜类、豆类、根菜类、葱蒜类、薯芋类、水生菜类、食用菌类等[4]。

蔬菜产业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推进蔬菜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最大限度地发掘蔬菜作物的生物潜能、提高劳动效率、致富农民、以精品为主满足不同档次蔬菜需求的方向发展,由满足数量需求向提高质量、保证安全的需求方向转变,蔬菜产业链正在向深加工等方向延伸,以求多环节提高蔬菜附加值[5]。

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蔬菜产业呈现出全面下降的趋势(单产水平除外),无论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是与周边城市相比,北京市大都处于不同程度的劣势地位,不具有竞争优势[6]。因此,北京市以“生产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五个调整理念调整蔬菜产业结构,推动北京蔬菜向优质优价发展[7],本着“你无我有、你有我特、你特我优、你优我廉、你廉我转”的原则,精心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北京的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幅度提高名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科技附加值,真正使农民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8]。

2 北京市蔬菜标准化基地现状

农业标准化是推动农业标准体系落地,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途径。农业标准只有在实施和推广中才能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农业标准化的过程。我国蔬菜产业参与国际大循环,必须结合国情,使蔬菜产品的质量与结构同国际生产标准和市场要求接轨,使蔬菜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产业标准化有利于蔬菜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利于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蔬菜生产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9]。加速蔬菜产业的标准化进程,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是促使我国蔬菜产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的必由之路[10]。

罗琴[11]通过对成都市16家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调查,指出示范基地按照标准化体系进行,采用基地统一管理的方式,建设与运行成效明显,但经济效益不明显,宣传推广处于初级阶段。王金凤[3]对河南蔬菜标准化推广实施的宏观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农产品市场规模、蔬菜基地建设)和微观条件(生产者素质、微观经济组织)进行分析,提出河南省农业标准化推广与实施的战略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和主要途径,同时筛选出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协会自律3个切实可行的推广模式。范毅[12]在对蔬菜标准化基本理论的充分理解和山东省蔬菜标准化实施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立蔬菜产品声誉制度,完善蔬菜标准化实施过程的政府行为,健全蔬菜流通体系,培育多元化的蔬菜标准化实施组织主体等措施以推动山东省蔬菜标准化的顺利实施。饶贵珍[2]通过研究指出必须统筹兼顾,从广泛宣传引导、建立市场价格机制、健全监督检测机制、加强无公害基地建设和实用技术研究及推广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着手,促进湖北蔬菜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北京市于1980年开始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传统农业不断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农业转变。1983年,北京市制定并发布第一个农业地方标准;1995年,北京市建成第一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州顺义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在实施农业生产标准化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通州和顺义的蔬菜、昌平苹果、平谷大桃、大兴西瓜等区域农业特色。自2011年起,北京市农业局依托“菜篮子”工程项目,首次开展农业标准化基地分级动态管理,确立了“区级建设、市级评定、动态管理、优级奖励”的工作原则,对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是指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和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一定承办主体,依照有关标准或技术规程组织实施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加工、观光采摘、休闲体验、科技展示等特定区域[13]。北京市蔬菜标准化基地是指按照《农业标准化基地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DB11/T 1188—2015)建设评定并备案的蔬菜基地,结合都市型现代农业,旨在通过蔬菜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4]。目前,北京市13个涉农郊区共有305家蔬菜标准化基地,占全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的19%。

3 存在问题

在北京市农业局的统筹部署下,菜田标准化生产的大环境已在各区形成,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成效也已初步显现。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是农业标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最终体现,必将在规范过程管控、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但现有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地标贯标率较低、农业标准化基地人员业务水平不高、标准化基地的日常督导不到位等情况依旧存在,且将严重影响北京市蔬菜标准化工作的进程。

3.1 各区对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重视程度不一,区域发展不平衡

通过调研对比各区蔬菜标准化基地数量、蔬菜标准化基地覆盖率、蔬菜标准化基地的标准执行情况等,发现各区对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因此,各区应结合功能定位,合理安排基地建设,推动全市农业标准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3.2 现有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开展有难度

目前,已构建市区两级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但与乡镇、基地的对接工作体系仍不完善。因此,应尽快建立市、区、乡、村四级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构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良好环境,确保市、区、乡、村四级农业主管部门联动、无缝对接、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3.3 蔬菜标准化基地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影响蔬菜标准化推进

调研发现农业标准化基地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应确保每家农业标准化基地有长期固定的专人管理,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3.4 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各蔬菜基地依标生产能力有待提升

调研显示,蔬菜标准体系虽然已经搭建完成,但是多数以技术标准为主,管理标准较少,个别蔬菜标准化基地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存在建设与相关标准脱节现象。

4 对策建议

实施蔬菜标准化建设是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北京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菜田的质量安全问题,也是促进北京市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

4.1 以推进农业标准化为切入点,重点提升蔬菜产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对农业标准化的研究和落实,突出以农业标准化为重要手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将标准的制定、宣贯以及推广与蔬菜产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加大实施力度,将标准化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蔬菜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动态管理,继续推进区县建设、市级评定的标准化基地管理方式,扩大各区蔬菜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范围。三是大力扶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智能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专家+农业生产单位”的智能信息技术推广模式,使其服务于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起快捷、实用、有效的技术信息网络, 从而迅速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所需的先进适用技术[15-16]。

4.2 引导区县自建,加大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力度

一是创建一批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和引领作用。结合北京市开展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进行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蔬菜技术标准化建设和蔬菜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按照全过程质量控制理念,以现行标准为导向,在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应用实施标准化,规范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增强蔬菜生产主体的安全生产意识,打造生产过程全程可控、制度手册完备健全、人员管理规范有序、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示范基地,发挥标准化全过程管理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全市蔬菜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产品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二是扶持一批重点蔬菜企业,创建一批“公司+农户+标准示范区”“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化新模式,形成一批以示范区为依托的蔬菜产品龙头企业[14]。梳理蔬菜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及标准应用情况,找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薄弱环节,按照“填平补齐”建设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和提升软件管理水平。

4.3 加强宣贯培训力度,推进标准落地

一是加快标准的集成转化和应用推广。梳理现有蔬菜质量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究制定保障蔬菜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将标准集成转化为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的简明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等,促进标准应用推广,提升生产主体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二是多层次开展蔬菜标准化宣贯培训。结合区域特色,针对规模小散的各类生产主体,分行业、分层级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宣贯培训,全面提升生产主体依标生产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综合性农业标准化培训,面向全程蔬菜标准化基地、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观摩,帮助梳理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使用的标准,找准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三是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对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基地、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基础知识和概念培训,培育一批标准化业务骨干,开展标准化专业技能考评,提高各区基层队伍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四是建立农业标准化宣传机制。农业标准化实施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采取多种手段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思想,强化全民的标准化意识,保障社会公众对标准化实施的监督权力,进而迫使和激励农户的农业标准化实施行为[17]。

4.4 落实日常监管服务,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机制

健全的农业标准监督体系建设需要检验检测、 质量监督、行政执法和立法保护等机构相互配合[18]。目前,全市对蔬菜标准化基地定期开展日常督导,强化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监管体系建设,完善蔬菜标准化基地备案与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蔬菜标准化基地追溯系统。开展全程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严抓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建立“控制源头,建立农资封闭管理渠道;监管中间,完善配套检测体系;紧抓末尾,严格监督执法”的监管模式[19]。各区也结合区域特点建立监管模式,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比如朝阳区建立“1311”监管模式,利用互联网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时刻监督蔬菜检测和蔬菜加工过程[20]。

建立蔬菜质量安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问责机制。明确蔬菜质量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二是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根据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沟通,了解工作进展,谋划下一步工作实施方向和重点。三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蔬菜质量安全专家咨询组由相关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组成,负责对发生的蔬菜基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供对策建议。

4.5 推进北京蔬菜的品牌建设

实现品牌化与标准化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有利条件,增强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投入力度,提升品牌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农业知名品牌带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走向“社会化生产”“企业化组织”“市场化运作”“品牌化竞争”的机制,全面提升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21]。此外,发展农超对接和定向配送等服务贸易,可以将从农地采购的新鲜蔬菜直接运送到超市卖场和终端消费者手中,能有效缩减供应链的流通环节,从而实现降低蔬菜价格、提高蔬菜质量、增加农户收入等目的,真正实现农户、消费者和超市等蔬菜卖场的“三赢”[6]。

4.6 做好政策扶持,健全补贴政策

研究表明,政府牵头,多点示范,利用财政资金,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政府推动是促进农业标准化大规模实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22]。因此,应按照《北京市基本菜田补贴实施办法(试行)》,发挥菜田补贴的作用,实现增加菜田面积、稳定蔬菜产量、确保质量安全的目标[23]。

[1] 杨顺江.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2] 饶贵珍.湖北蔬菜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 王金凤.河南省蔬菜标准化生产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

[4] 王永泉.北京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蔬菜产业发展基本特征和重大需求[J].蔬菜,2010(7):1-3.

[6] 赵霞,穆月英,李小林.2000年以来北京市蔬菜产业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蔬菜,2011(5):7-10.

[7] 王永泉,陶志强.以“五个调整”的理念推动北京市蔬菜产业的发展[J].北京农业,2006(7):2-3.

[8] 黄漫红.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9] 李宁.构建山东蔬菜产业标准化运行体系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5.

[10] 杨汉明,李铜山,张明勤.论中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中州学刊,2001(4):46-50.

[11] 罗琴.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成都市16个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的调查[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2.

[12] 范毅.山东省蔬菜标准化实施问题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4.

[13]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EB/OL].(2009-09-21)[2017-07-19].http://www.bjtsb.gov.cn/infoview.asp?ViewID=37881.

[14] 王文荣,黄敏通.我国蔬菜标准化问题及对策探讨[J].长江蔬菜,2003(9):5-8.

[15] 张灵光.关于农业标准化问题的探讨[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2):8-10.

[16] 雪燕,李世娟.试论我国农业标准化建设[J].农业网络信息,2005(9):65-67.

[17] 王拓.农业标准化的参与主体与实施机制[J].学术交流,2016(2):128-133.

[18] 魏鹏娟,王艳,刘香香,等.我国农业标准实施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2):25-27.

[19] 白雪.推进成都市蔬菜产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20] 马晓川.朝阳区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1] 张玉香.牢牢把握以品牌化助力现代农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J].农业经济问题,2014,12(5):4-7.

[22] 李鑫,林晓丽,徐长兴,等.中国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与途径研究——农业标准化案例与运行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25-31.

[23] 北京市农业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基本菜田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16-08-02)[2017-07-19]. http://www.bjny.gov.cn/nyj/232120/689201/5783234/index.html.

猜你喜欢
北京市标准化基地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标准化简述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