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声乐教学“逆反心理”的思考

2017-01-30 14:22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
关键词:志趣逆反心理声乐

李 娜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逆反心理”在声乐教学中会时常出现,解释了个体的同类事物远远超出感受极限,在得到充分的满足后产生了对立的结果,这种效果会与一般人的反映相反或者对立,结果可想而知,起到的反向的作用,离目标遥远。在声乐教学中,这种现象来自于老师和学生的心理。

教师的逆反心理主要是对信息不灵、新鲜事物经验不足,对教学充满自信,认为自己是衡量正确的标杆,使学生产生了心理负担;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量运用抽象词语,给人感觉不够生动具体,让学生摸不着头绪;对具体的观点缺少论证,多数是在否定,缺少鼓励,使学生在课堂有害怕的情绪,失去了信心,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基础训练重视不够,存有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造成教与学中的断层。逆反心理在学生方面的表现为学习中的求异心理,本来是认可老师的,但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就这山看着那山看着那山高,想换老师、变唱法,这种状况如不及时解决,定会影响学习情绪;学习中的盲目心理,有的新生刚入校,就带着听来的框框想挑老师,一旦分课不如愿,学习情绪就会受到影响,这种先入为主、盲目轻信的态度,变成了学习心理逆反的潜因;另外自卑心理的学生也不少,他们先天的声音条件不好,演唱时紧张,长期造成了无所谓的情形,老师没能及时引领,声乐课变成了一种形式;自负心理,有些学生声音条件好,经常参加社会活动,积攒了一定的演唱经验,他们自我评估过高,觉得老师教不了,除非著名的大教授才可以,教学处于对立状态,这类学生往往进步很小。上面提到的现象,在我们身边是经常遇到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正确认识和面对,处理好两者的关系,积极解决好逆反心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

一、正确认知“向师”与“向生”

良好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对今后学生的德行、品质、成绩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包括对逆反心理的消除也有一定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运用“向师性”,就需要我们仔细的思考,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是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的,他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诲,把自己生活学习方面的情况和老师分享,得到老师的认可,就也是所谓的“向师性”。能够影响到两者之间感情的是信任,平日就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理,知道他们的喜好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教,不要轻易伤害,架起情谊的桥梁,逐步让学生喜欢上和谐的上课环境。制造特别的教学活动,建立良好的氛围和心情,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愿意听老师讲课,把和老师的交流当成一种享受,效果自然不会差,同时开发了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心理状态,学生被老师吸引,效果自然就提升了。

老师有了“向生性”,自然成就学生的“向师性”,这也是每位老师应该具有的品行,“向生性”体现了爱学生的初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由心的,从心底希望学生成才成器。声乐老师上课时,要充满激情,用真情实感去激发学生的演唱欲望,有些学生条件差,不要嫌弃更多的是要鼓劲,让他们充满无限自信心,不断前进。也有些学生表现的超自信,老师发现后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看清问题所在。老师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光靠关系和感情是不行的,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

二、正确培养兴趣性与灵活性

兴趣的产生建立在人的需求之上,它是一个意向的过程并逐渐形成起来,兴趣体现在求知欲上,体现在教学中,可以表现为多个方面:第一,定向作用。第二,定力作用。有兴趣就有动机,可以不断地刺激人们朝着设定的目标努力前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那么,一所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是强大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开发青年人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实现快乐的目标,去攀登更高的人生追求、知识和才能。因此说开发和培养兴趣对学生至关重要。

(一)注意兴趣的培养,结合理想的教育

兴趣的最高境界是从喜好开始,最后发展到志趣,经历这样的规律后,势必会拥有无比强大的梦想;相反,没有理想目标追求的学生也不会养成志趣。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要有原则,不为志趣而志趣,免得走入庸俗,而是要把两者相融合。

(二)因人而异,量身打造,灵活运用

老师在教授声乐过程中,要遵循自然规律,从简到难,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曲目,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无所动力,也不能拔苗助长,让学生力不胜任,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后果,影响了兴趣。还要老师认真备课,做好范唱,让学生实践体会,准确分辨,合力参与,不断提高音乐文学涵养。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解答疑难问题。

(三)破除门户观念,允许学生听取别的老师的有益指导

人们常常会说“天、地、君、师、亲”,这些儒家理念,还留下了许多陈旧观念,比如“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些都是封闭腐朽的表现,我们要敞开胸怀,不断吸收接纳新的知识,丰富自我。

(四)遵从爱好志趣的必然规则

感兴趣是最开始的表现,它会使学生有更直观地不确定性,也可称为不自然阶段。学生还没进入大学时,大都是跟着兴趣演唱,产生了天然的阶梯。进入专业的学习,就突然不会唱了,甚至张不开嘴,他们要一切从头开始,进行自身的调节,甚至会发生不平衡的情况,曾经能唱的作品也唱不了,学生会有迷茫和失落,甚至会否定自己,怀疑老师的教学方法不是不正确,怀疑自身的演唱能力,有甚者想换老师。这种情况出现后就会导致逆反心理,作为老师要有耐性的逐一解决,加强心理的疏导,帮助学生确定方向,平稳的度过不自然阶段。爱好是志趣发展的最高阶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思想开阔,心态也平衡了,慢慢产生了喜好,对作品的理解不断加深,声乐老师不断的循序渐进,把志趣发挥到极致,有规律地计划和培养学生,得到足够的重视,将会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正确把握个体性和群体性

笔者认为,艺术的风格要体现在个性上,没有了个性,就失去了美。生活当中,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不同,这种个性是充满心理特点的,它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被称为主体性。拿血型来说,O型的歌者情感丰富,愿意接受新事物,演唱风格多样,掌握大量的曲目,可缺点是功力不稳定;A型的歌者心思细腻,感受到别人的细致之处,但感情色彩不强,有利有弊,绝无好坏之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观察、发现,寻找到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学生本身更应发掘自身的价值和特点,那么,如何找寻自我,进行深度自省,找到真正的自我而不是个人主义。这需要参照系才能看出来,一是体现在比较中,从长远看,取决于老师,但要胜于蓝,从近看,虽是同学,但学的又不相同。二是在实践的演唱中,要体现出个性,利用景象激发演唱感情,不断实现自我感受。三是学生在打造过程中,敢想敢创造,开动一切想象力。同样是一首歌,每个人演唱的味道和感觉都不一样,在实践教学中感受,支持个性的发展,就会阻止逆反心理的发生。所谓的个性和群性都是相互统一的,不要忽略任何一方。

教育是手段,培养是目的,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不要一味地拘教于书本,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唯书唯上的理念。只有不断的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声乐教学才能扎深下去,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和特点,必须要更新观念。

[1]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3]薛良.歌唱的艺术[M].北京:中国文艺联合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志趣逆反心理声乐
重阳有感
夕阳晚秋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