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晶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基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的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探析
焦 晶*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影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调整的主要因素包括生源质量问题、培养过程问题、就业市场问题。通过坚持学术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的原则,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国家建设进程一致性的稳定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开始进入发展的中后期,提前5年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制定的目标。教育学作为我国12大学科门类之一,在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本文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指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以下同)的培养同样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需要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新要求。鉴于理论要求与实际问题两个方面的分析,本文尝试从培养目标这一维度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生源质量问题
近年来,由于综合型大学的发展,中等师范学校逐渐消失,不断提升的高等学校招聘教师资质,教育学本科专业由于在中小学没有对应的学科,教育学专业出身的学生无法进入到中小学就业,使得许多大学或学院的教育系科开始停招教育学本科生。这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上产生了一定的缩减,使得当今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面临科班出身人少之又少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成为高校各种专业的汇集地,文史、理工、农医、财经、管理等学科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教育学硕士招生考试,教育学学科门槛越来越低,教育学的生源质量越来越下降。
(二)培养过程问题
由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生源的参差不齐,大多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跨专业而来,相关的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需要对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进行额外的补充,对基础理论书籍和必须阅读的经典著作进行简单介绍并推荐学生进行研读,然而在研究生自身的培养过程中,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的发表等等学习压力,导致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只顾阅读、讨论发言,缺乏足够的时间对经典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反思。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研究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优秀导师资源稀缺,许多学校放低了硕士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再加上教育学学科的特殊性,许多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通过几年的学校管理经验,申请教育学学科导师,这也是导致教育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市场就业问题
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工作都是服从国家和政府安排的,不存在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师范本科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迫使师范院校也逐渐升级过渡成了综合院校,加之这一时期教育学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教学科研岗位迅速淡出了硕士生的就业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岗位和教育行政单位的一般事务性岗位。但是这种状况也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教育行政单位和高校行政管理岗位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很快就达到了饱和,不能容纳每年数以千计万计的毕业生就业。
(一)坚持学术为本的原则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培养高级专门型人才为社会服务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学硕士生研究生的培养仍然是以教育学基础知识为根本,以培养教育专门型人才为目标。虽然目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导致对人才能力需求的转变与上移,决定研究生教育不再是以纯粹的吸收和接受已有知识为主的教育,而是已经步入了学术研究的更高阶段,是以研究知识、探索知识、发展知识、生产知识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教育。研究生教育仍然必须以崇尚学术、探讨深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作为存在的前提。另外,还应加强研究生追求科学真理和科研素养的培养。这也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和研究生教育的探究性决定的。
(二)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要想成为较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除了具备学术研究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养成高尚进取的道德品质与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
首先,研究生作为较高文化层次的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具有包含道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其成长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其次,高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还要有和谐健全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将来要从事教育人、影响人的活动,这就要求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是一个有爱心的人,能够拥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坚持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原则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必须与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相协调。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导致的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和促进政治的发展,就必须根据一定的政治需要,为国家培养符合本阶级德才标准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和促进文化的发展,就要起到传承和发展文化的作用,起到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作用,既表现为民族优秀文化的累积、开拓和发展,又表现为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引进、吸收和消化。
总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时适当的调整,只有这样,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与调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既不能定位过高,不能秉承高深理论的研究与抽象思维的探索,而难以达到,也不能脱离实际,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成为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管理实践之中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应成为当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
[1]张忠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3).
[2]张永伟,丁梦娜,李素琴.就业导向下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性思考[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4).
[3]鲁禹廷.近十二年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亚太教育,2016(1).
[4]闫广芬.研究生教育的理性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
焦晶(1990-),女,辽宁锦州人,沈阳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
G643;G
A
1006-0049-(2017)06-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