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娟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钢琴文化和跨文化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赵 娟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跨文化音乐教育是经济全球化对音乐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通过对创作钢琴音乐作品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以及不同文化属性因素进行介绍,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差异性,并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手段,最终实现中国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
钢琴文化;跨文化;音乐教育
音乐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能促进各地域﹑种族和人群的了解和尊重。而伴随着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为了在中国钢琴音乐教育中有效开展跨文化音乐教育,要以中国钢琴音乐的艺术气质和文化特点为基础,从而有效提升中国钢琴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水平。
音乐在世界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增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地域,各种人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而钢琴音乐教育文化的历史悠久,不同国家对钢琴音乐的教育也不尽相同,比如在德国,钢琴音乐教育相对其他国家要更正规化,学生只有通过长期严格的钢琴弹奏训练,才能拿到相关的许可证和技术证书。而美国的钢琴音乐教育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教育风格,重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我国的钢琴音乐教育也需要考核,有初﹑中﹑高三级进阶。总而言之,钢琴音乐教育虽然在各国家和地域之间存在差异,但现阶段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发展也比较成熟。
“中国传统音乐”是跨文化音乐教育中,基于中国音乐进行的教育教学内容,主要是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无半音五声调式的音乐。虽然传统的中国音乐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无法展示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色彩,却容易使听众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停留在不同音乐元素的层面上,忽视对产生这种不同深层文化背景原因的探讨。然而,在当代中国,中国音乐除了传统的音乐外,还有形式多样的新式音乐。这种新音乐更能反映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状况。
中国的音乐不仅包括“传统音乐”,还有各种形式的新式音乐。和传统的音乐相比,新音乐诞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时间较短,因而并未引起西方研究人员及听众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关注,并且普遍认为中国音乐没有典型特征。但是也就是这种极年轻又极具生命力的音乐,才真正体现了中国音乐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反映出中西方文化融合过程中,被打下的烙印。关于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主题”选择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基本被中国“新音乐”所替代,更好的体现出中国音乐文化理解的目标。首先,人们只能够从中国传统音乐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但不能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来了解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现实,因为音乐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所以在中国音乐文化特色了解过程中,在认知我国人民思想行为变化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其次还要对中国新音乐有一定的认知。
在西方人眼里我国新音乐的更容易理解,中国新音乐在发展进程中具有一定的西方音乐元素,能够认识到中国音乐与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和相同之处。跨文化音乐教育还要以寻找不同音乐文化的交融点为基础,才可以讨论不同音乐文化中的差异,在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比较。中国的新音乐体现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碰撞,在这种中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情况下,跨文化音乐教育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及发展,同时中国音乐在发展进程中也具有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等,是中西方文化利用音乐的形式融合与渗透的成果,进行揭示和呈现的,这也是加深西方研究人员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一)跨文化教育内容
主要包括有音乐分析﹑外来音乐文化等等,以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音乐文化发展历程有一定的了解。
(二)文化传导的方式
文化传导就是利用对音乐的理解,从音乐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音乐和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差异有明确认识。例如,在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则需要首先通过其社会背景﹑音乐作品产生的政治背景,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与音乐作品技术的相关性,基于音乐作品出现的文化背景,进一步理解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民族文化。
(三)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音乐文化传导
中国音乐传导是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跨文化音乐教育中,中国音乐传导要运用西方的音乐艺术,对中国的钢琴音乐进行技术分析,要注意改善传统艺术标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钢琴音乐作品历史文化及社会文化环境的了解,单纯基于作品角度来分析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重点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成熟,体现在融合了传统中国音乐和西方钢琴音乐的各种音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而对中国钢琴音乐研究则还需要和音乐社会文化环境及政治背景相结合,然后结合音乐作曲家的成长背景,对音乐作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中国钢琴音乐在跨文化教育过程中,重点应该集中在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文化属性来进行分析,从而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统与现实。
(一)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钢琴音乐分析
关于中国钢琴音乐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则应该重点以中国钢琴音乐的音色﹑旋律﹑和声和装饰音等方面进行分析。因为人们可以从这些音乐元素当中,发现不同地域音乐风格上的不同,从而了解中国音乐的风格特征。比如,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它的音调和旋律与西方音乐作品不同,在使用钢琴弹奏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技法和音色模仿时,也可以通过东西方音乐器乐演奏技法的不同,来介绍中国的民族乐器,通过两者的比较来认识中国钢琴音乐中的不同音乐元素,加深对中国感情音乐作品中民族特色的理解。
(二)跨文化音乐教育对非音乐元素的介绍
一首音乐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弄清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则有助于深化人们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但是在当代中国音乐作品中,社会政治环境对音乐作品的创作具有重大影响,因而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创作技术方法和审美观念上,还要结合当时的文艺政策,了解作品创作的政治背景。
关于作曲家的介绍。虽然在我国有些作曲家已经取得一定的音乐创作成就,但是在西方音乐文献资料研究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中国作曲家的介绍。所以在跨文化音乐教育过程中,中国钢琴音乐还要对这些优秀的中国作曲家有所了解,并对此引起重视。
跨文化音乐教育中,对中国钢琴音乐标题的解读。中国音乐一般都有音乐标题,这些标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音乐作品做出提示,而且这些具有文学性的形象化音乐标题,还隐含了破解音乐作品的“文化密码”。比如,一些音乐作品是以中国传统的风土民情和民间故事作为隐性标题的,而想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内容,还要先了解这些中国文化。
(三)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加深学生对中国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中国钢琴音乐视频影像,或是对音乐作品进行弹奏示范,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进行思考和讨论。比如师生可以讨论听觉感受和钢琴演奏的一些技巧。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钢琴音乐及相关文化背景。比如,音乐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社会事件的电影﹑录像以及图文介绍,也可以播放一些中国钢琴音乐,中国传统的音乐演奏影像资料等。
教师可以让通过使用乐器演奏时听到的中国旋律或是自己演唱的方式,为钢琴音乐作品配以相应的伴奏,使学生听过之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及理解,为中国音乐风格的创作发展奠定基础。
钢琴音乐教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对中国钢琴演奏家弹奏的音乐作品,同国外的钢琴演奏家弹奏的同一首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不同钢琴家在演奏中的差异性,然后对此进行思考和总结。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重视,钢琴文化作为音乐教育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提高钢琴学习者的音乐素养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通过音乐来相互交流,也推动着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发展。钢琴音乐作为西方的典型音乐文化,它的发展也为跨文化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谭韵抒.中国钢琴曲的艺术气质及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4):93-95.
[2]宋丽.试析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5):107.
[3]丁娜.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J].大众文艺,2013(21):236.
[4]马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探讨[J].大众文艺,2016(12):245.
[5]孙鸣.跨文化视角下中国钢琴音乐教育现状及措施[J].北方音乐,2015(12):209-209.
J62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