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曼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关于读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读书笔记
李玉曼*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政治学是一切科学和技艺中最有权威或最主要的学术,因为它追求人类最高的善。下面是我在阅读《政治学》过程中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整理,整个读书报告也是按照《政治学》1-8卷的顺序来记录的。
第一卷开篇就指出城邦共同体是所有共同体中最高或最有权威的共同体,追求最高的善。认为为满足日常生活首先形成家庭,而为着比生活必需品更多的东西而联合在一起则又形成村落。多个村落又结合成共同体。早期共同体形式是自然的,城邦也是自然的。从城邦的形成来看我们还可以得出所有最早的城邦都由君主治理的原因,因为家庭由年长者治理,而家庭繁衍而形成家族情况也如此。还提出城邦在本性上先于家庭和个人,其证据是当家庭和个人被隔离开时,他就不再是自足的。
接着讨论家庭管理,家庭中存在着三种关系,即主奴关系、男女配偶关系、父亲与子女的亲嗣关系。在这里亚里士多德主要讨论了主人与奴隶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统治与被统治不仅必需而且有益。一部分人天生就注定要被统治,而另一部分人则注定要统治。所以存在天生的统治者和天生的奴隶,他们具有共同的利益。虽然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主奴关系,但他也强调反对统治者或主人滥用权威,主奴关系被看作合乎自然的前提是他们是朋友且有共同的利益。
在第一卷中亚里士多德还探讨了家务管理和致富术的关系。他是这样认为的,必要的致富术属于家务管理的自然部分,与食品供应有关,是有限度的,是为满足美好生活所必需的。而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致富术,他们追求财富并不是为了满足美好生活,即便初始目的是为了满足美好生活,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只为了获取单纯意义上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无限欲望而不惜一切代价。其结果他们是不幸福的,所以这种致富术是没必要的。
关于政体,苏格拉底倡导的是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的结合,而且更有意倾向于寡头政体。亚里士多德偏向于推崇最好的政体是结合了所有形式的政体,因为包含要素愈多的政体愈优良。通过对比我认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具现实性、先进性。一个国家会存在不同的阶级,就必然会产生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为了国家得以保存安定,在制定政体时就应该考虑到各阶级的利益,制定的政体要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兼顾到各阶级的利益。而包含多种形式的政体,即包含多种阶级的政体,才是有利于各阶级或者说大多数人利益的,这样也才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在第三卷中,亚里士多德提出政治之学术是一切科学和技艺中最主要的。而政治上所追求的最高的善即公正,也就是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接着探讨了统治权的公正问题,认为在统治方面不能依据形形色色的不平等(即各自的特点)来争取相应的统治权,而要依据是否拥有定国安邦所依赖的要素,如良好出身、自由、财富、公正等。而满足上述条件也只是考虑到城邦的生存,若要考虑到善良的生活的话,教育和德性则更为迫切。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一种假设,假如某个人或多于一人但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城邦的某些人在德性方面超出他人,以至所有其他的人在政治上的德性和能力都无法与之媲美。那么这些人在蜕变了的政体中将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诸如陶片放逐法之类的,将他们放逐或消灭。
第五卷首先讨论了政体更迭的原因,城邦内乱的始因或源泉是因为一旦人们未能像预期那样享有其分内的权力,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发难。即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不平等总是内乱的原因。除此之外的原因还有许多,书中分别列举了发动者的心态、暴虐、恐惧、忽视小节、比例失调等。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及提出一些预防的方法。紧接着则分别讨论了每种政体变更的原因,及它们最易变更为的政体。如平民制最主要的变更原因为平民领袖的放肆,他们私下重伤富人,迫使富人们联合起来,或在公共场合鼓励群众围攻富人。而由于古时候平民领袖又是一名将领,所以平民制最容易变更为僭主制或暴君制。在论述了政体的更替及原因后,紧接着就阐述政体的维护和保存。
第六卷通过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进行各自分析,向我们阐述了政体如何才能建立起来。其中对于平民政体,首先平民政体与诸多政体存在差别有两个原因,即平民身份的差别与和平民政体相伴随的各种性质和为这一政体所固有的种种特征相互结合造成了差异。接着又提出平民政体的前提和准则是自由,自由的一个方面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另一个标志是一个人能够随心如愿的生活。再继续是论述了平民主义所具有的诸多特征,如所有官员从选举中产生,所有公民都具有审判权,所有人都能得到津贴等。接着则是讨论了为巩固统治应采取的措施,也列举了一些诸如小心防止导致灭亡的因素,确立系列法律,包括成文的不成文的。第六卷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各种官职的设置及作用,都一一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归类。
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提出最优良的政体必定是这样一种政体,遵从它人们能够有最善良的行为和最快乐的生活。通过讨论也得出了对于每一个人和对于城邦以及各种各样的人群,最优良的生活必然是同一种生活。
接着讨论了构成一个优良城邦的前提条件,首先一个城邦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并且能够自己供养这些人口,使他们能在这一政治共同体中过上优良的生活;其次是疆域,疆域要易于防卫,如坐落在有良好的海陆和陆路通道的地方;再其次是关于海上往来,假如从城邦间的海上往来中能产生什么好处,则就要获取,而如果有什么害处,则可以依靠各种法律来防止,明文规定谁可以或不可以同他人进行交易;最后是海军力量,海军的数量和规模应与生计联系在一起。
整个第八卷都在谈论教育,首先肯定教育是必要的,因为政体以法律为本,而法律需要教育才能深入人心。同时指出教育是全邦的共同责任。在这里将教育分为四种;读写、体育、音乐和绘画。亚里士多德在这里着重讨论了音乐和体育这两种教育带来的作用及地位。其中音乐被视为最重要的教化手段有些让人意外,这与它对闲暇生活的裨益作用显然很有关系。教育不能仅仅盯着必需和有用的事,而要着眼于培养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李玉曼(1993-),女,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D
A
1006-0049-(2017)17-01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