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健
1.山西省临县林家坪初中,山西 临县 0332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初中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申小健1,2*
1.山西省临县林家坪初中,山西 临县 033200;2.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还课堂于学生,然而在现实实际教学中,我们没有看到初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提高,相反更多的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本文立足学生实际,并通过访谈一线教师和学生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
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原因与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许多教师也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教学只是为了应付升学压力,学生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就难免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因此分析初中生学习兴趣低下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初中所有的课程里面,好多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很小,学好思想品德课没有多大作用,在他们最不愿意学习的课程里也包括思想品德科目。出现初中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低的现状,归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教师不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然而在现在的大多数学校,教师仍然实行满堂灌,一节课下来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的讲,师生间则极少进行互动交流,这和新课改倡导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相违背。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课堂的正确而有效的引导,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低下。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任务,教师除了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上课是为了应付考试,将教学活动简单化,教师看中的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至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却漠不关心。
第二,初中教师不能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人和唯一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很难有良好的互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不能得到尊重,当然他们就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从而出现初中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低下就在所难免。
第三,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存在偏差。多数初中生表示,思想品德课只是一门副科,学习思想品德课就是随便听一听,然后只要把老师给整理好的笔记给背下来就好,思想品德课同语文、数学、英语相比不那么重要。他们认为学好思想品德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就好,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仅是一门智育课,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是一门德育课,它还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
第四,来自家庭的因素。多数学生家长认为考一所好大学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来自于学好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课,只要好好背书就能得高分。家长的这种认识不自觉的地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另外有些家长自身的素质不高,他们的一些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初中生学习初中思想品德的兴趣。
(一)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这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口号,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另外,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应该切实的走进学生的生活,在课堂内和课堂外学会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师应该采用多元而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应该采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直观、生动、形象,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该注意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只有在亲身的实践中,学生才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价值,进而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第三,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由和快乐的学习,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有亲近感,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和教师有亲近感,学生才会相信教师的所讲和所教,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实效性。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倡导学生是主体,倡导还课堂于学生,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教师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之外,最重要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加强认识,自觉的参与课堂。要提高初中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学生应该从以下两点做好:第一,学生应该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这门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既具有智育的功能,也具有德育的功能,学生不仅要学习好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第二,学生应该积极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也应该做好课后的一些课外工作,比如,要帮助同学,要爱护社区的花草树木,要孝敬父母等等,学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际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
(三)家庭方面
要想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家庭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家长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在家中和孩子共同探讨,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孩子提升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又如,家长自身要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为考试而学好的必修课,它也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只有家长树立起这种正确的认识,学生才能正确认识思想品德课,学生才能提高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1]张永忠,胡海青.兴趣的心理学研究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启发[J].教学与管理,2011(12):21-23.
[2]周丽琴.谈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申小健(1988-),男,汉族,山西长治人,工作单位:山西省吕梁市临县林家坪中学,读研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
G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