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登
中共蒲城县委党校,陕西 蒲城 715500
基于绿色生态视角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以陕西省蒲城县农业绿色发展为例
张 登*
中共蒲城县委党校,陕西 蒲城 71550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体现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本文以陕西省蒲城县农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现代农业的视角思考农业发展中的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对蒲城县农业发展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进而对推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径;思考
绿色发展是21世纪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以来,迅速在全国上下得到贯彻实行,各地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是全国50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十大秸杆养牛示范县、平原绿化示范县和生态建设示范县。近年在农业发展中积极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走“稳粮、增畜、优果、扩瓜菜、重加工”的农业发展之路,通过把农业产业发展和“一村一品”建设有机结合,使以粮食、畜牧业、设施农业和果业为代表的具有地方区域优势的绿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2015年蒲城县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后,蒲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加速转变,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行公司+农户模式、合作社+农户模式、科技会员制等农业产业新模式,调结构、壮规模、创品牌、扬特色,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呈现“一个稳定、一个保持、一个提高”。全县粮食生产围绕“攻单产、促总产、提品质”的思路,通过良种补贴和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加强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粮食面积基本“稳定”在150万亩左右,总产“保持”在4.6亿公斤左右,粮食平均单产逐年“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较10年前增加113.4公斤,增速69%。二是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畜牧业发展按照“发展数量、优化质量、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思路,以正大、石羊模式为依托,初步形成奶牛、生猪、奶山羊、蛋鸡、肉鸡等“五大”畜牧生产基地。2015年全县牛存栏达到5.39万头,猪存栏22万头,羊存栏13.9万只,鸡存栏430万只。肉、蛋、奶产量达到4.39万吨、3.13万吨、4.78万吨。建成标准化肉鸡舍231栋,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2个,畜牧养殖示范村65个,规模养殖户达到5417户,畜牧业产值7.5亿元。三是设施农业发展势头强劲。通过园区建设及育苗基地的建设,设施农业完成了由分散种植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跨跃,构筑了“三横一纵”产业化结构带,实现了由重点项目到主导产业的全面升级,累计建成了龙阳、龙池两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国家级西甜瓜综合实验站,初步形成东南部精品西瓜、时令水果、中部设施蔬菜三大产业区。全县年种植面积20.5万亩以上,总产量62万吨以上,产值8亿元以上。四是果业生产规模不断巩固提高。通过大力实施“优果工程”,重点推广巧施肥、大改形、强拉枝、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全县以酥梨、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建成了北部优质苹果、中部特色水果、中南部优质酥梨三大基地,果业总面积达到60万亩,其中苹果25万亩,酥梨25万亩,时令水果10万亩,果品总产量约80万吨,产值16.08亿元。五是一村一品扎实推进,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引擎”。截至2015年底,全县共建立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0个,注册登记合作社561个,入社成员37939(户)人,带动农户4.6万户。以合作社为载体,兴办经营实体112个,设立直销窗口62个,拥有注册商标33个,其中荆姚“玉女“土布、苏坊“田运”西瓜被评为陕西著名商标。2015年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5700元,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高出172元。六是土地流转呈现多样化,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积极引导,探索和创新了土地流转方式,先后培育出了转包、互换、出租、转让、入股五种土地流转形式。全县累计流转土地面积8.82万亩,涉及流转农户7730户,带动全县建成了粮、果、畜、瓜菜生产基地42个,涌现出了龙池、龙阳两大省级示范园区,实现了规模效益一体化发展。
总体看,蒲城农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用绿色发展的思路审视自己,仍存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产业化水平低、组织化程度低等“三低”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发展水平落后、农民科技意识落后等“三落后”问题。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富,效益不突出;涉农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链较短,农业品牌多而不响;合作组织乱、小、假、散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种粮成本增加,粮食生产效益依然低下
以粮食作物亩投入和纯收入为例,南部灌区亩投入生产成本约为986元,亩纯收入为614元,约占农人均纯收入的13.3%。中部渠井灌区,亩生产投入730元,纯收入为340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北部旱塬小麦亩生产投入369元,纯收入仅为8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受农资成本推动等因素影响,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不断上扬,以及机械作业费用的不断提高,导致粮食生产成本逐年增加,加之国际粮价持续走低,致使粮食生产效益依然低下。因此,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种粮收益率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规模效益不突出
优势主导产业规模化程度仍然不高,一地多业、一业多品,各镇产业化集中连片发展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农户还没有完全形成,作为龙头企业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还未形成,影响了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
(三)基地化、规模化发展不突出,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全县虽然建成了一些标准化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的雏形。但整体实力仍然薄弱,还正处于起步阶段,单体规模小,配套设施不健全,种植品种常规化,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水平比较粗放。从产生的效果来看,目前还是自我积累发展阶段,处于亮点先行、典型探路的状况,没有显现出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效应。
(四)农产品品牌多而不响
全县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33个,其中省级驰名商标6个。由于品牌建设费用投入大,品牌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以及企业自身缺乏专业的品牌宣传战略等因素,导致部分规模较小的农民合作组织往往放弃了对自身品牌的维护和提升,出现了“只顾生产数量,不顾市场形象”的做法,影响了品牌知名度。
(五)畜牧业缺乏产业链条,发展后劲不足
我县除再建的石羊肉鸡屠宰线以外,尚无大型畜牧生产龙头企业和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畜牧产业链条较短。同时,全县还未形成较大的畜产品交易市场,畜产品流通不畅,导致畜牧业生产附加值低,规模化发展相对缓慢。
(六)果品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已成为制约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由于果园生产投入水平低,管理技术升级快,果农素质普遍不高,专业化栽植管理的关键技术推广的广度、深度还不够,特别是符合出口标准的精优果品还不多,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与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果业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小,数量少,经营水平低,致使带动能力较弱。
(七)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缺乏系统规划,经营分散,规模较小
我县80%以上的设施农业为分散经营,无论是自建大棚经营还是租赁大棚经营,经营业主都是各自为战。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总体布局呈现散、乱、小现象。同时由于土地流转难度的增加及农民自主决定种植作物的意识增强,从而影响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发展。
加快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必须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新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一)以绿色为主题,建设安全优质粮食基地
蒲城是传统农业大县,耕地面积168万亩。积极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提高粮食产量。抓好抽黄田间配套工程和大型泵站更新改造,推进“渠、井、路、田”四网配套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加快建设百万亩绿色优质粮食基地。提高农机化水平,稳步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装备结构,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应达到80%以上。
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围绕小麦、玉米两大粮食作物,建立公益性测土配方肥与市场化专业肥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加快推广以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节水节肥技术,稳定提高小麦单产,主攻玉米单产;以标准粮田建设为依托,按照集中连片原则,打造百万亩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粮食高产示范区。到“十三五”末,力争每个镇分别建立“渠、井、路、田”四网配套高标准万亩示范片一个,村级建立千亩示范方一个,每个小
组建立百亩示范点一个。
(二)以区域优势为切入点,建设特色农业基地
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按照“群众自愿、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原则,把土地流转作为推动农业园区发展的主要载体,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公司化、园区化和合作化形式整体流转土地,推进规模化经营。
按照“先扶持、再规范、快推进、广覆盖”的思路,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为契机,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财政专项资金,全力打造罕井镇苹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洛滨镇现代苹果示范园区、紫金塬酥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金鑫酥梨现代农业园区、五陵路红提葡萄示范园区、龙池龙阳设施瓜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贾曲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苏坊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荆姚现代粮食示范园区和桥陵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等十大园区建设,加快规模化进程。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严格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管理,加快推进县、镇、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将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纳入标准化管理,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开展综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体系认证。
(三)以科技为支撑,建立绿色食品产、供、销一体服务机制
按照“聘请一位专家,建立一个示范基地,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思路,组建四个(粮食、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农业专家大院,农业专家大院紧紧围绕县域主导产业,依托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研发示范、推广转化、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和产业开发。“专家大院”采用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方式,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传授技术。同时通过编印技术资料、组织专题讲座、举办现场会等形式逐级开展技术培训,第一时间把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新品种送到田间地头,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建设冷链储存物流配送龙头企业项目,建设酥梨、西甜瓜等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行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社对接等直销形式,建设秦东蔬菜瓜果物流园,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设立大中城市蒲城果品、设施瓜菜直销窗口,促进农产品和市场零距离接轨。紧抓“互联网+”发展机遇,建立“蒲城畜牧瞭望塔”微信公众平台,搭建蒲城畜牧产业服务和技术指导平台,形成崭新的、具有竞争力的设施农业、果业、畜牧业等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以产业龙头为领军,建设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加快食品工业园建设。继续完善水、电、路、讯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对已入住的2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如天菊实业集团、陕西天源果业发展有限公司、小平果蔬有限公司、凤辉肉食品公司等,进行跟踪管理服务;重点规划建设椽头馍产业示范基地,改造提升万阖酱卤肉系列食品生产线,力推招引项目大红门百万头生猪生产线、鑫茂葛根粉生产线等建成投产,扶持天子果蔬等一批涉农企业发展。
积极培育农业产品品牌。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为载体,以基地化、品牌化、园区化、特色化为基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整体提升产品规模效益。加大“蒲城酥梨”、“蒲城西瓜”品牌宣传推介力度,争取“蒲城酥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围绕蒲城粮油、设施瓜菜、果品等,通过农产品的分等定级、包装、储藏、保鲜等初加工,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销售”的方法,推进生产标准化和外销标识统一化,培育形成具有蒲城特点的绿色农业品牌。
总之,现代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农业自身形成完善的体系,即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最终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
张登(1972-),男,陕西蒲城人,法学硕士,中共蒲城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及地方党史。
F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