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洁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系”中的重要性初探
王欣洁
(山西大同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6)
腔韵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灵魂所在,不同的腔韵将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并构成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传统音乐。而在琵琶演奏中,“腔韵润音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腔调的概念。“腔韵润音体系”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琵琶演奏家王范地先生首次提出,后来经过长期的推广与发展,日趋完善。“腔韵润音系”主要指在琵琶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利用右手弹弦,左手配合运用吟、揉、推、拉、绰、注等技法,达到琵琶音乐的各种变化效果。
吟揉技法;腔韵润音体系;琵琶演奏;重要性
琵琶演奏中所谓的吟揉技法,是通过左手指法与右手巧妙配合,从而形成对琵琶音乐的一种润饰和提高。吟揉技法是构成我国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现琵琶演奏艺术的精华之一。吟揉技法之所以对于琵琶演奏如此重要,除了其对琵琶演奏手段进行了丰富,还构成了琵琶演奏必不可少的技术成分,成为甄别琵琶演奏者技艺水平高低的一大标准。本文将以琵琶吟揉技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吟揉技法和“腔韵润音体系”的释义、吟揉技法的技术形式和功能分析出发,侧重就其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吟揉技法,是琵琶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法,指的是通过人体左手指法的技巧来改变琵琶弹奏的音色,从而使琵琶音乐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1]。从字面上来讲,其主要满足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吟”,为呻叹和诵读之意,用于表达琵琶声调的抑扬;“揉”,则是通过演奏者小臂、腕与手臂微度的动作使左手手指在弦的扣位上沿动,从外观上看这类似于琵琶琴弦与品、相位之间的平行移动,但实质上这种用力确是倾斜的,通过人体手臂、腕部上下用力,进而让琴弦产生规律活动,改变琵琶演奏的高低音,达到“波音”的演奏效果。按照琵琶乐曲风格、演奏者对曲目的理解以及审美的差异,琵琶演奏中的吟揉技法程度不一,“吟”和“揉”两种动作的大小也不同,从而使得“波音”有了轻重、快慢、长短的差别,演奏的表现方法与要求就不尽相同。
琵琶演奏中的“腔韵润音体系”,要求演奏者重视修饰琵琶曲目的音色与音质,讲究在细微处分高低、见精妙。演奏者要借助一些动作技巧,完美展现琵琶曲目要表达的情感与内涵,合理把握技巧,体现琵琶演奏中“行腔作韵”的核心要素[2]。而重视吟揉技法的掌握与实践,无疑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路径。
吟揉技法中的“吟揉”,也可称作颤指或揉弦。在西方音乐界中,被称为波音。正如上文所述,吟揉技法讲究的“吟揉”是两种具有修饰功能的不同动作技巧。“吟”在琵琶演奏中扮演的是较为亢奋的角色,“吟”、“揉”两者具有众多不同技巧特色。首先,吟与揉的发力点不同,前者是通过手指的屈伸发力,后者则通过手臂、腕部的颤动发力。其次,两者发力的方向不同,吟是手指上下用力,而吟则是手臂、腕的横向滑动,两者一横一纵截然不同。琵琶演奏中吟揉技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手指弹奏发声的同时,左手将音位按住,手臂横向移动,让琴弦发出不同波长变化的余音。
琵琶演奏吟揉技法的基本原理也是其技术表现形式,在这种手指、手臂的灵活配合下,获得琴弦委婉细腻的波浪之声[3]。所以,从技术表现形式和功能上探讨吟揉技法,笔者主要得出以下三种:一是在弹奏中,利用左手在相或品之间的摆动使琴弦发出微妙的波浪音;二是让左手按住不动,依靠手腕和手臂的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手指摆动发出娓娓颤音;三是将左手手指按在相品位上,由手指指尖向下发力,以这种手指的快读压、放动作改变琴弦音色。
伴随现代艺术界和学术界对琵琶技艺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琵琶演奏者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将吟揉技法进一步划分为两种形式:手指揉弦和手指拨弦。在实际演奏中,手指揉弦也不仅限于一种揉弦形式,要满足琵琶音乐的多样要求,演奏者需要把握揉弦的分寸、频率,清楚认识到揉弦技巧与琵琶音乐松弛度的紧密联系。就音乐的松弛度来讲,若是要表现紧张、强烈的音乐节奏,揉弦动作通常是快捷而幅度较大的;若是要表现紧张度弱的音乐节奏,揉弦动作相对是缓慢而幅度小的。总体来讲,大幅度而快捷的揉弦形态适用于强烈的琵琶乐句;小幅度而慢动作的揉弦形态则适用于较为轻柔的琵琶乐句。
(一)琵琶吟操技法是“作韵”的重要手段
“韵”长久存在于我国源远流长的琵琶艺术中,成为一种表达中国文化的美学思想。“韵”注重表现观众与演奏者之间的共同审美,含蓄细腻,意韵深远,引发音乐欣赏者与演奏者产生心灵和情感上的共鸣,带来美的享受。
琵琶演奏出的音色非常独特,个性鲜明。当演奏者快速弹奏琵琶曲时,琵琶的音色极为迫切,像一串连在一起的珠子,呈“多点一线”、“线中有点”的演奏形态。尽管琵琶演奏中这种“点状乐音”为“韵”表现的重要手段,但仍表现出一定的不足,使得“线状乐音”余音较为狭窄,无法促进“韵”的产生。这种不足给人一种琵琶演奏音色不够圆润的感受,最终影响了琵琶演奏的效果。正因为如此,琵琶演奏需要借助一定技巧来合理控制余音变化,以达到对整体演奏的美化,若能运用吟揉技法,则可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些不足,并作为“作韵”的重要手段。
(二)琵琶吟揉技法是形成音乐风格的重要手段
要想对琵琶乐曲进行完美的诠释和乐曲风格的把握,作为琵琶演奏者,尤其重要的是要深入而广泛地了解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与此同时,自身也需要不断摸索不同琵琶乐曲的独有内涵。吟揉技法是琵琶演奏者表现“腔韵润音体系”的重要手段,除了自身具备扎实的弹奏功底,演奏者还需要着力达到演奏技巧与情感上的统一。而要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统一,演奏者在掌握技术运用的同时,更要放眼于实现自身独有的音乐风格,完成对每首乐曲内涵的完美诠释。
要形成琵琶演奏者自己独有的音乐风格,吟揉技法将是其在“腔韵润音体系”演奏中的二度创作重要内容[4]。要全面形成琵琶演奏者的音乐风格,需要通过吟揉技巧的合理使用,将音乐听觉上的形象转变为“声与形”相结合的音乐形象。让演奏者借助吟揉技法从作品风格的高度提升到自我演奏风格的高度,印证“真正的提高不但是技术的提高,更是技术之上的音乐的提高”。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演奏者除了要加强技巧的训练与研究,还应认识到,要想完美体现乐曲内涵,必须将情感渗透其中,达到技术与情感的统一。演奏者要清楚意识到,一切音乐风格的形成都是以技巧和情感投入为前提的,两者在吟揉技法演奏的过程中相辅相成,才能最终为乐曲风格的定型服好务。技术技巧与情感表现在琵琶学习和演奏中,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其中任何一面离开另一面都不可能完成对乐曲思想的完美诠释,缺少技巧或者情感,琵琶演奏的“腔韵润音体系”都难以完美实现。
随着时代的变迁,琵琶艺术在不同文化元素的冲击下,其传承出现了危机,正如中年演员在青年与老年演员之间呈现出的青黄不接,演唱会的效果日趋下降以及观众不断老龄化等。琵琶艺术的发展同样面临这种困境,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热衷于琵琶弹奏的人们不断投身到琵琶艺术的追求中,沉寂在琵琶的世界。琵琶弹奏中的“腔”依琵琶风格而定,“韵”则主要通过欣赏者的听觉感知来体现。一直以来,“行腔作韵”就是琵琶演奏中极为重视的表现手法,而“腔韵润音体系”中又囊括了多种现代琵琶演奏的技法与技巧,其中吟揉技法对于完美体现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加深对吟揉技法的理解与掌握,无疑是一名合格琵琶演奏者必要的技能项目,同时也是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需要琵琶演奏者重点关注的内容。只有多样掌握琵琶吟揉技法,了解吟揉技法带给琵琶演奏中音色的变化,让演奏者能根据技巧与情感的双重投入,将琵琶乐曲的音色、音质和音韵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将更丰富和细腻的修饰作用于琵琶的音乐旋律,真正传承这门传统艺术,保存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并使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焕发光彩。
[1]曹俊.近20年琵琶演奏技术发展之探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张凌.20世纪80年代以来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的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3]王艺洁.论吟揉技法在琵琶演奏“腔韵润音体系”中的重要性[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3.
[4]王琛.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创新思维[J].戏剧之家,2015 (11):92-93.
J63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