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凌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探讨
代 凌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美声唱法自从传入到中国就深受国人的喜爱,并且在后续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现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美声唱法训练系统,这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文章先简要分析了美声唱法同我国民族声乐的关系,然后具体探讨了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作用。
美声唱法;民族声乐教学;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美声唱法的引入,为民族声乐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弥补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不足,对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歌剧,后经过古希腊文化以及基督教音乐不断发展。受歌剧的影响,美声唱法多以咏歌为主,在其中还加入朗诵。但是后续受到基督教的影响,使得表演者无法呈现自身的情感[1]。而我国民族声乐作为一种产生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是人们通过歌唱对日常生活的情感表达,且民族声乐随着时代变迁与进步,民族声乐表达内容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声唱法强调呼吸为声音的驱动力,在歌唱过程中需要保证呼吸的连续性,同时还需注意到真假音的转换。但是我国民族声乐常常认为,气息属于发生的主要驱动力,注重腹部气息调节。因此,美声唱法同民族声乐的气息运用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美声唱法引入我国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变化有较大的意义。
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真假混合共鸣,因而发出的声音往往非常动听、温婉,歌唱过程中比较多的应用到咽部及鼻腔,唱到高潮的时候,能够达到口腔、头腔及胸腔三者的共鸣,相互之间的转换灵活并且自然[2]。但是我国的民族声乐常常以口腔共鸣为主要歌唱方式,因此音色往往更加的明亮且集中,头腔比较靠前,是对传统美声理念的继承及延续。所以,若将美声唱法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中,则对民族声乐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常侧重于经验式的总结,缺少系统的声乐研究。但是美声唱法却不同,通过系统的声乐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文献,这对我国声乐教学科研有巨大的帮助。美声唱法引入后,我国民族声乐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使得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术以及歌唱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与发展。
保留传统民族声乐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中的气息、发音以及共鸣等,同时调整肩膀、脖子、下颚等的使用,可以有效解决民族声乐高音区声音尖锐的问题,这样使得民族声乐的表达更加丰富、合理[3]。比如,咬文吐字方面的演唱上,借助美声唱法,通过压低喉头可以使声音更加的自然、流畅,这样有助于产生声音方面的共鸣。同时,将美声唱法应用到民族声乐中,还可以显著提升演唱者咬文嚼字的演唱技术,使得民族声乐教学在暴露本身民族特色的同时也可以借鉴美声唱法中的吐字方式来展现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美声唱法融合到民族声乐中,还可以使我国民族声乐的歌唱更具特色,通过新元素的加入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与传承古城中,文化方面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各个民族也形成也各自的民族特色。民族声乐同样如此,在声乐演唱上常常应用当地的方言来表达,这样能够凸显民族声乐的独特性,体现出民族之间的差异。比如在东北地区比较有名的二人转就是极具特色的民族声乐,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及支持。而美声唱法的加入,通过与民族声乐融合,大大推动民族音乐发展,使得民族音乐在原有的基础上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这对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还使得我国的民族艺术展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这也为世界音乐交流及融合作出巨大贡献。
我国传统声乐由于产生于民间,因此往往主动情感表达,内容上重视以往经验的总结,但是较少的阐述科学原理[4]。但是美声唱法却融合了生理学、物理学、心理学等诸多科学领域知识,揭示歌唱艺术本质,逐渐形成一套系统、完善的歌唱训练系统,进而实现科学同歌唱的完美结合。将美声唱法融入我国民族声乐中,可以借助美声唱法中的理论体系,将民族声乐教学同民族声乐研究结合在仪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美声唱法要求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应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民族声乐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以此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此外,将美声唱法应用于我国民族音乐教学中,还可以实现“一对一”的多元化授课,这样可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不断提升学生舞台延长技能,激起学生歌唱兴趣。同时,民族声乐教师还可以充分结合民族声乐基本要求,掌握美声唱法的特点,通过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生动且形象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源,这样能够极大的丰富民族声乐教学方式。
总之,民族声乐教学中,可将美声唱法同声乐教学融合,使得民族声乐唱法技巧得到创新与发展。具体实施上,要求民族声乐教师关注学生美声演唱技巧的培养,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美声理论,保证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帮助广大学生掌握民族声乐延长精髓,最终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5,22(09)∶240-241.
[2]杨婉琴.浅论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3,24(06)∶159-160.
[3]刘晶.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8(17)∶36-37.
[4]琚军红.“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J].中国音乐,2012,24(03)∶172-17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