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英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育英学园)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对于词汇记忆力的保持,小班幼儿相对中大班幼儿又稍微差一些。因此,幼儿初期言语表达,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例性和连贯性,言语过程夹杂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深受幼儿喜爱,是儿童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样式。儿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易于接受、理解、记忆,对于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由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现象。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儿歌教学对小班幼儿语言能力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
小班孩子认知能力差,生活经验少,所以学习儿歌的时候要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如名词和简单的形容词,还可以学习简单具体的动词,帮助幼儿积累语言经验。如儿歌“我的身体会跳舞”里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做动作,如在学习“眨一眨”时带领幼儿一起做眨眼睛的动作,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体会到“眨”这个词语的含义。学习儿歌“小树叶”时,教师手拿树叶,站在高处,把树叶洒向幼儿,幼儿在和树叶接触的过程中观察树叶落在了身体的什么地方,理解并学习运用动词“飘”,在游戏中自发地用“飘”进行讲述:“小树叶,飘呀飘,飘在我的头顶上;小树叶,飘呀飘,飘在我的肩膀上。”幼儿通过学习儿歌不仅能感受到儿歌中形象的语言美,还能积累各种词汇,并学习运用词汇积累经验。
在儿歌“猫鼠大战”中,教师出示老鼠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对老鼠的长相进行描述,在描述中幼儿用到了“睁着眼睛”“圆圆的小眼珠”“尖尖的牙齿”“黑溜溜的眼睛”“像叶子一样的胡子”等形容词,这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描述能力,也使幼儿理解了儿歌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引导幼儿理解“瞪”“呲”“长”等动词,在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中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动词。
情境教育的直观性更能促进幼儿儿歌的学习。将儿歌内容转化为能看到、观察到的东西,使幼儿感受到儿歌中的美好氛围和意境,更能将儿歌内容融化成为自己的思维,并变成自己语言的一部分。
在儿歌“出海”中,教师利用海浪的声音创设“声音渲染”情境,引导幼儿感受大海的魅力,幼儿倾听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当问到“你觉得大海的风景应该是什么样的?要去看大海了你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时,张瑞轩说:“我觉得大海应该是美丽的!”邓杰心说:“海风吹在脸上很舒服!”王一诺说:“我现在感觉很高兴、很兴奋”……幼儿在听到海浪的声音时,根据自己对大海的认识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见解,也感受到了儿歌中所表达的意境。
在儿歌“春姑娘”中,教师提前去公园录制了春天来临时草儿、杨柳树、花儿的录像视频,并带领幼儿去公园里感知春天的美丽。活动中教师导幼儿进行经验回忆,并抛出问题:“草儿、杨柳树、花儿有什么变化?”张瑞轩说:“春天来了,草儿都变绿了,风一吹像波浪一样!”西西说:“有许多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香香的!”幼儿根据录像和之前的观察经验形象的描述出了春天的样子,理解了儿歌中“草儿青青的,杨柳绿绿的,花儿红红的”等内容。
小班幼儿是想象较为丰富的时期,在学习儿歌中幼儿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根据实际生活,激发幼儿想象活力,发散思维,引导幼儿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如儿歌仿编“圆圆圆”,在仿编时教师在幼儿能看到的每个地方都放置了一些圆形的东西,并且让幼儿在室内寻找所有能看到、摸到的圆形图片或实物,并通过看实例体会儿歌中的圆形物体并进行仿编,幼儿的思维一下就被打开了。不仅学得非常投入而且兴趣非常高涨。孩子们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不仅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儿歌“妈妈和娃娃”中,教师提出“大象的鼻子、鳄鱼的后背还可以是娃娃的什么?”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学习运用儿歌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刘浩宇说:“像妈妈的鼻子,还可以是像娃娃的喷头”;王一诺说:“像妈妈的鼻子,可以是像娃娃的痒痒挠”;宋彦洁说“鳄鱼妈妈的后背,是鳄鱼娃娃的操场”……
在儿歌活动中幼儿通过模仿进行亲身的体验,为他们带来了主动表达的源头。儿歌中不同的语式,不仅让幼儿感受了语言文学的魅力以及不同的句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儿歌《猫鼠大战》中,教师根据幼儿好模仿,容易进入游戏角色的特点,带领幼儿玩“模仿老鼠”的游戏,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教师问:“老鼠见到猫会怎么样呢?”来引导幼儿边形容老鼠害怕的样子边模仿老鼠害怕的神态与动作,王艺茹抖动着身体说:“老鼠很胆怯”;邓杰心拍着胸脯说:“老鼠很害怕”;王一诺躲在椅子后面说:“老鼠会吓跑还会躲起来”;张瑞轩抱着胳膊说:“老鼠吓得直发抖”……幼儿在描述时不仅了解了关于害怕的词汇,丰富词汇量,还提高了幼儿的模仿能力和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儿歌中的内容正是孩子观察事物的缩影,儿歌不仅帮助孩子认识各种事物,了解事物的特征,而且在儿歌的提示下,提高了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并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引导幼儿表达完整。
在儿歌《爱》中,教师利用PPT图片和声音来创设儿歌中出现的画面内容,感受儿歌内容。如教师先引导幼儿学青蛙跳青蛙叫,再观看课件,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青蛙妈妈关爱宝宝的方式。常雅瑄边学青蛙“呱呱”叫的声音,边做青蛙跳的动作,还解释说:“我在生小宝宝呢。”教师最后引导幼儿交流:“青蛙妈妈是怎样爱宝宝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李季阳说:“青蛙的宝宝是小蝌蚪,小蝌蚪黑黑的。”常语涵说:“小蝌蚪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经过详细的观察、讲解、倾听过程之后,幼儿就已经能很完整地将儿歌表达出来了。
总之,在小班儿歌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拓展并挖掘儿歌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价值,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到活动中,充分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从而促进其情感、能力、知识等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与提高。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教育部印发.2001-7-2.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教育部印发.2012.
[3]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以新疆疏勒县小学双语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03).
[4]马小玲.新疆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2012,(03).
[5]皮军功.文化适应与创新:幼儿生活教学论纲[J].学前教育研究,2012,(03).
[6]孙明霞.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材使用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