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莎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浅析山西长子鼓书的艺术特点
张晋莎
(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长子鼓书是清末民初产生于上党长子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的初始形态是艺人在街头道古,发展到后来,逐渐形成了8人左右的班子,带有伴奏乐器,演员说唱、走场的艺术表演形式。长子鼓书作为一种生长于民间的说唱艺术,长期以来难以引起政府官方和研究者的注意,但在它默默生存的历史里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其音乐研究价值也随着它的发展而愈来愈重要。
长子鼓书;说唱;简板
山西长子县,相传因为尧封长子丹朱于境而得名。这里历史悠久,孕育并造就出众多绚丽多彩的文化,如长子人民生活的三大宝——说书(鼓书)、唱戏、剔疙脑(理发)。本文着重研究长子鼓书,长子鼓书作为一种地方说唱音乐留存了近百年,多年来,其活动方式和演出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这种“老土玩意儿”,未引起当地文化部门和研究者的重视,关于它的研究资料也寥寥无几。因此,借此机会来呼吁大家能对长子鼓书引起足够重视,保护这无价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关注长子鼓书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长子鼓书的词包括唱词与念白两方面。
(一)唱词方面的艺术风格特点
1.地方方言是长子鼓书唱词中特有的艺术风格
由于长子鼓书是长子地方特有的一种艺术演唱形式,所以在她的唱词、念白中有大量的地方语言,比如:《三女婿拜寿》中这一小段的唱词:
一个老汉七十三,满嘴门牙都掉干。
豆腐鸡蛋咬不动,每天还啃得个半头砖。
这是一段开场唱词,在其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方言。如“老汉”“半头砖”“小胡胡”“说书的”等,这里的“老汉”指一个年迈的老人,“半头砖”指半块砖,是形容一个老人老的牙也掉了,连鸡蛋豆腐也咬不动了,却还啃得了那么硬的半块砖,即表现了老人硬朗的身体,和对生活积极地态度。也直接在说唱中传递给观众正能量,表现出长子鼓书的魅力所在,它总是用最普通的语言来传递给人们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能量,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2.句尾押韵是长子鼓书唱词的另一特点
如上例:第一句押“an”韵,第三句押“eng”韵等,唱词的字数也是自由的,演唱者只要把要说的书段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就可以,要想所有场次的末尾都押韵,这就要看演唱者的水平。演唱者唱得多,积累得多,自然而然地也就可以达到“出口成章”的水平。
3.即兴性是长子鼓书词的又一突出特点
唱词中两人的对唱是没有事先排练过的,靠即兴创编。
(二)念白的艺术特点
1.长子鼓书的念白与唱词相同,大量运用方言
比如《三女婿拜寿》中的一句念白:
大女婿(白)大女婿很排场,骑得高头大马,但我腿不好,是个拐的,怕人笑话……
这句对白全部是用方言来完成的,大概意思是,大女婿长相英俊,但是腿是瘸的,害怕人笑话。
2.长子鼓书的对白部分具有很强的喜剧性
在艺术表演过程中,台下的观众总是开怀大笑的,这也是长子鼓书的优点之一,我访问的几个演唱者都是这样说的:“如果台下的观众笑了,那我们在台上就会唱的更带劲儿,如果观众看的没有感觉,那我们也是觉得没什么意思,总之我们的情绪完全是跟随着观众的。”
(二)长子鼓书唱腔和配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1.长子鼓书在旋律、节奏、配器、唱腔等方面的特点
1)有多处六度大跳(多为倚音处)
当地方言语调多上扬,长子鼓书的是从说发展到说唱的,所以它的旋律跟当地方言语调特别接近,故旋律多出现六度大跳。
2)旋律线条较平稳
全曲跨度小,体现了长子鼓书是由说发展而来的。
3)长子鼓书原调唱腔的节奏节拍特点。
节拍多为四四拍,节奏型多以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交替居多。演唱速度依情节而定,演唱者要能很好的拿捏感情,控制速度,配合默契。
4)长子鼓书调式特点
长子鼓书实际演出过程中的调式并不固定,而是根据演员的条件来定调的,所以也是具有很大的即兴性的。
2.长子鼓书在配器方面的特点
长子鼓书的伴奏乐器丰富。乐器伴奏主要作用是用来衬托演唱者,因为不知道演员下一句要唱的是什么,所以需要伴奏者有很好的音乐素养,当然也需要彼此的长期合作。长子鼓书的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二胡、笙(或扬琴)、电子琴、打击乐器等。
1)长子鼓书伴奏乐器中最有艺术特点的当属电子琴了
长子鼓书最初的伴奏乐器只有二胡,后逐渐加入了板胡、笙、扬琴等,电子琴是后来新加进来的一种新型乐器,电子琴作为一种西方的新型乐器加入到长子鼓书当中不但丰富了长子鼓书的音响效果,而且也体现了长子鼓书的发展是紧随时代脚步。电子琴左手的和声不是西洋式的大三、小三和弦,而是民族和声。中西方音乐的结合更加有利于长子鼓书的发展。
2)打击乐部分的艺术特点
长子鼓书的打击乐极其丰富,首先,演员演唱时要一手持简板一手比划动作来演唱,简板起到一个打节奏的作用,他同样也是演唱者跟演奏者交流(通过节奏)的一种方式。其次就是大鼓小鼓、快板、梆子、大镲小镲、大锣小锣等,大鼓小鼓、快板跟演唱者也是一唱一和的方式演奏的,也起到一个呼应的效果。除此之外的都是特色乐器,如梆子只有在哭腔时为了加强戏剧性才使用。
[1]曾逐今.音乐社会学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冯璐.晋东南密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长治市志办公室.潞安府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2.
[4]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胡平.国家的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2004.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