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媛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浅谈格里格《特洛尔特豪根的婚礼日》
李丽媛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延续了19世纪上半叶的新型体裁形式——带有标题的钢琴小曲,并且把挪威的民间风俗运用欧洲的传统作曲记法表现出来,在1867-1901年期间创作出66首钢琴小品共10卷收入《抒情钢琴曲集》。这些钢琴特性小品从内容、题材和音乐呈现上可分为三类:书写自然美景的钢琴小品;抒发个人情感的钢琴小品和富含民族民间风味的钢琴小品。《特洛豪根的婚礼日》(Op65,No.6)描绘了一场乡间婚礼,是66首钢琴小品中最长的曲子。这首曲子清晰的表现出了格里格的音乐风格和写作特点。
格里格;《特洛尔特豪根的婚礼日》;民族风情
格里格,1843年出生于卑尔根——一个海港业和商业都很发达的挪威西部城市。1858年来到欧洲,进入到德国最著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21岁完成学业回到祖国,结识了挪威的民族音乐家诺拉克,在他的感染下,对民族音乐表现出深深的喜爱,他在挪威的民间进行采风,采集一些挪威民间优秀的音乐作品,并以这些音乐作品为原材料,改编和创作了大量的新型民族风味乐曲。从1860年左右起,他的作品中的民族性愈来愈明显。
他从古典主义与浪漫派音乐中汲取欧洲音乐的精华,又很好的结合了本民族民间的优秀传统音乐,重新进行风格迥异的创作。他在音乐创作领域所具有的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气质,正是他把欧洲浪漫主义的体裁与挪威民族民间的艺术素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相加与融合。
格里格在中年时期,到了卑尔根附近的小山村特洛尔特豪根生活,他特别喜欢这僻静美丽的地方,并且在这里盖了一所小别墅,和他的妻子居住。在这里,可以经常性的漫步于乡间小路,凝听牧人的高歌和吹奏,与村民们一起参与舞会、并出席乡民们的婚礼,这些都是他创作的源泉,也丰富了他创作的灵感。
挪威民间婚礼有着与我们不大相同的风俗习惯,婚礼一般是在女方家举行的,在婚礼结束后,新郎会用马拉的车或者雪橇来接新娘回家。《特洛尔特豪根的婚礼日》就是这一场面的真实描述: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和来见证幸福的亲友们,搭乘婚礼马车欢乐的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表现出乡民们的生活乐趣。《特洛尔特豪根的婚礼日》是一首抒情性的钢琴小品,惟妙惟肖地展现了一场欢快、热烈的挪威乡间婚礼的场面和气氛。
《特洛豪根的婚礼日》是复三部曲式结构,且带有三声中部:第一部分描绘的是婚礼队伍的行进,从很远到越来越近,情绪逐渐变化,音响逐渐增强,场面慢慢热闹起来,仿佛是看热闹的人群越来越密集似的;中间部分的旋律优美、安静而又洋溢着幸福和甜蜜,两个声部互相交流,采用对题的形式,好似新郎新娘在深情告白许诺,想象和憧憬着婚后的生活。最后一部分是第一段的完全再现并加入尾声,描绘了婚礼队伍不断前进去送亲的场面,热闹的氛围持续上涨,越走越远,声音也越飘越远…
呈示部(1-0),单三部曲式结构,通过改变低音声部织体的节奏密度来表示婚礼队伍的逐渐靠近,将气氛烘托至高潮。
A乐段(1-10)由两句模进乐句构成,传统的和声序进原则(T-D-S-T:第一句开始于主,结束于属;第二句开始于下属,结束于主)在这里充分的运用。在传统音响中,纯五度很少被作曲家使用,他们认为纯五度的音响效果听起来不够饱满,尤其是在低音的铺垫中,并不能展示低音区独有的丰满的音响魅力。而在这首曲子中,格里格把低音五度织体进行了形变,再加上高低音区的互相呼应和节奏的动感性,音响效果更为丰满,而不趋于平平,更是避免了死板,好似热闹的婚礼就在眼前。
A’乐段(11-20)A段在呈示之后,高八度的重复了一遍,对主题印象的增强和节日气氛的渲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乐段(21-48)B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运用对比的因素,为持续的五度类节奏型增添色彩;后一个部分则采用了单音的持续和分解式的织体,有异于五度的写法,加大节奏密度,为高潮的形成做铺垫;持续的五度织体可能会形成较为单薄而又无力的音响,但是格里格通过对五度织体和声上、节奏密集上的改变,和转调带来的音响色彩而避免了这种情况,这也是格里格的创作特色。
A’’乐段(49-56)主题的再现,A〃乐段把高声部的旋律升高了八度,低音声部的伴奏织体也通过加密节奏,音响效果更为饱满,把原先低音声部的伴奏织体挪到了内声部,这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形态:十六分音符与切分节奏相融合的新组合琶音,动力性增强,与旋律的流动性相互作用,乐曲的第一次高潮出现了。
中部(57-106)单三部曲式结构。这一部分虽用了简单的题材,但统一对比相结合,高度的统一中又不乏明显的对比:这三段,所用的题材是一样的,结构也都是乐段的重复,是一致的,中段进行了转调,因此与两端的对比很明显。低声部中,五度的持续低长音,虽然没有一直延续,但依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曲子中模仿复调写作的手法,高低声部一问一答,互相呼应,主题旋律抒情优美,在高低声部轮流出现以突显其的重要性,节奏变得沉稳,更像是心灵的交流,音响上给人一种舒服甜蜜的感觉,就像是“源源不断”似的。
再现部(107-162)属于主题的完全再现,之后又加入了尾声,把低音五度织体用柱式和声和分解琶音相结合的方式,不仅烘托了乡间婚礼热闹的氛围和场面,更是对全曲进行了一个漂亮的收尾和完整的再现。
尾声(163-179)结束在D大调主和弦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描写的是婚礼的热闹场面,格里格用进行曲来描绘,恰到好处。乐曲跳跃性的节奏、欢快前进的旋律在这寂静的特洛豪根村庄上空回响,响彻树林和田野,好像迫不及待的要把喜悦传递到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在A乐段中,右手部分采用小连线和跳音走出的欢快节奏,描绘出了婚礼场面的热闹。右手部分出现了(676,121)上波音型的装饰音,左手部分持续五度低音,这是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最大的特征之一,他的这种写作手法深受挪威的传统乐器——哈登格提琴(Hardangerfiddle)的影响,并与之有着很大的关联。”哈登格提琴是一种形状类似于小提琴的挪威民族乐器,它的琴体呈拱型状,琴颈较短,琴马很低,但和普通的小提琴相比较,它也是四根弦,而它的不同就在于,这四根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琴弦下方连接了四、五根可以与琴弦产生共鸣的弦。上方的弦轻轻一拉,下方的弦随之发出共鸣,并发出纤细且清脆的声音。因为它的琴马较低,演奏者可以不限于在小提琴上那样,只拉一根弦,而是能同时拉几根弦,随之产生的粗砺的和音(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出)或持续音(一根弦始终发音,类似风笛的持续音管)的声音极具代表性和民族特色。”在格里格的这首作品中,低音持续五度的写法正是对哈登格提琴的模仿,并且这种持续低音又与作品的曲式结构相适应,体现了格里格创作中的民族性特点。在演奏此乐段时,要注意小连线,断奏的地方指尖的力量要集中,力度控制好,表现出轻快的节奏,踏板要干净。
A’乐段是对A乐段的高八度重复,但是力度由p变成了pp,所以指尖的力量更要控制好。
在B乐段中,出现了增三和弦,用来增加了和声色彩的变化,这也是格里格创作手法上的一大特征。节奏加密后,和弦织体用双手交替弹奏,婚礼热闹的场面和情绪高涨,其中在左手部分还出现了两个五度叠加的大和弦,用来强调和丰富五度持续低音。
A’’乐段出现了3个fff的力度,左手的织体不再是五度低音持续,而换成了分解琶音和柱式和弦出现,把热闹的场面衬托的淋漓精致。
中部充满着宁静,好像是新婚夫妻在轻言密语,洋溢着甜蜜的幸福。在演奏中部时,要注意两个对话人物的不同,新郎的低音声部富有磁性,低沉,深厚,而不强,新娘温柔,细语,而不弱。两者相互呼应,甜蜜而美好。
再现部与呈示部在演奏技巧上是一样的,婚礼完毕,新郎接新娘回家,气氛应该更加热闹,所以情绪上应该更强烈。
结尾时婚礼的队伍还在继续前行,渐行渐远,力度由p变为ppp,最后强结束于一个主和弦上。此段演奏时要注意:力度虽逐渐变弱,但音乐还在持续,指尖的力量应该保持集中,音乐也要紧凑的进行,“弱”不等于“软”,所以音乐不能散掉。
格里格虽然是民族乐派的着名作曲家,但却有着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他创作的成功源于对事物真实的描述和他真实的情感表现,从而将挪威音乐传递到欧洲乃至世界,与此同时,他的创作深深的影响着后来许多着名的作曲家,他在和声的运用上,大胆而新颖,并且勇于创新,后来的和声的发展深受其影响,尤其是对于印象派和近现代的作曲家,他们在创作中,都对格里格的和声运用有所借鉴。《特洛尔特豪根的婚礼日》这首钢琴抒情小品,技巧性虽然不是纳闷让人瞠目结舌,但更为重要的是流露除了一种细腻、质朴、纯洁的气质,不仅突出了格里格抒情性钢琴小品的特色,也为后来的钢琴小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
[1] 范晓君.析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音乐表现特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2.
[2] 孙凌云.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作品12号)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分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5.
[3] 盘万芳.论格里格钢琴小品中五度持续低音与曲式结构的关联性.艺术探索,2005,12.
[4] 周娟娟.论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的教学价值.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04.
[5] 杨静茂.爱德华•格里格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人民音乐,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