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丁
河上公名義解
王 丁
老子五千言,現通稱《老子》、《道德經》,古代有種種别稱,也有種種老學門派,自有傳本,當中的河上公系統爲一大門派。《河上公章句》、《老子河上公注》等都是該系統的著作,與此相聯的是傳授、注解者: 河上丈人(《史記·樂毅傳贊》,樂臣公學黄帝、老子,其本師號曰河上丈人)、河上先生、河上公、河上真人。有關記述頭緒實繁,論者頗多,而河上一名的由來,似未有學者專門致力研討。
頗疑河上一詞來自五千言。傳世本上經首句爲“道可道,非常道”,下經首句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之名,即摘取兩句的“道”、“德”二字合成,此係“古書多摘首句二字以題篇”的通例(余嘉錫《古書通例》卷一“古書書名之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頁28—30)已有成説。馬王堆帛書本老子甲乙兩種均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寫本無題,固可援例稱爲《德道經》。“河上”同理,蓋由擷出“道可道”、“上德不德”兩句中“可”、“上”二字合成,所用辦法仍是選用首句中的字眼,如:“道可道非常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可見《道德》、《可上》標舉的都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排篇順序的本子。但是,章句作爲一部晚出新著不便仍沿用舊名,惟有變通用字,“可上”便是。
“可上”一旦敷衍成爲河上公,便平添神奇色彩。河上公歷史上並無其人,古人業已道及,謂“太上道君遣神人下教之(案: 指漢文帝),便去耳……時人因號曰河上公”(《老子道德經序訣》),神乎其詞、造作故事,將學派版本之名人格化。其實,所謂河上公本,即不過是以“道經”在先、“德經”在後這一系的老子五千言版本爲文本基礎的、以發揮老義爲宗旨的一種哲學、宗教派别的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