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樊 勇
例谈均值不等式的运用
☉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 樊 勇
不等式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们跟学生一再强调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但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均值不等式”和“最值”两个内容的交汇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首先要有这两个内容的储备,才可以自然过渡.事实上,很多学生没这种认识,他们大多简单地把“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看成一个知识点.很多学生不理解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三个条件中的“定值”,他们解题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步骤.下面通过几例说明均值不等式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5)对两个正数a,b,若它们的和是定值S,当且仅当a=b时,积P=ab有最大值;若它们的积P=ab为定值,当且仅当a=b时它们的和S取得最小值
例1已知x>0,y>0,2x+y=1,则xy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解析:因为当且仅当2x=y时等号成立,即,解得当且仅当x=时等号成立.
例2已知a>b>0,求的最小值.
解析:,当且仅当b=a-b,即a=2b时,等号成立.
评注:两次使用重要不等式时,注意两次的等号能否同时取得到,若取不到,则本题不能2次使用不等式.
例3当x>2时,不等式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因为x>2,所以x-2>0,所以,所以当且仅当即x=3时,等号成立.
例4已知x>0,y>0,且求x+y的最小值.
误解:所以xy≥36,当且仅当即y=9x时,等号成立.
误解原因: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不能同时成立,故结果有误.
正解:因为当且仅当即y=3x时,等号成立,所以x+y的最小值为16,此时x=4,y=12.
例5已知x+y=-1,且x<0,y<0,求的最小值.
策略一:令xy=t,则0<t<1,又因为x+y=-1,所以y=-1-x,代入xy=t得x2+x+t=0.
策略二:因为x+y=-1,且x<0,y<0,所以设,即,再令为此等价构造新函数,求它的最小值.以下同策略一.
策略三:由x+y=-1得y=-1-x,又因为y<0,即-1-x<0,得-1<x<0,所以为此等价构造新函数求其最小值.h′(x)=-1-得或x=(舍),故时,函数h(x)取得最小值否则无最小值),即的最小值为
当均值不等式失效时,一般情况下,可以化为对勾函数,利用其单调性解决,也可考虑通过换元,把已知与结论联系起来,等价转化为一个新函数,利用导数求解它.
反思高一新课教学或高三复习,老师要想学生学会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首先要让学生回顾最值的定义,让学生知道题目求最值究竟是要得到什么,从而有意识地利用条件往需要的方向整理,否则学生只是生搬硬套“一正二定三相等”.高中数学大部分都是概念教学,先下定义,学生再用定义去办事.从上面的例子看到,其实学生到最后都不是按定义办事,而是按口诀办事,口诀重在形式,到最后学生都学糊涂了.原因可能是我们强调定义的次数远远少于强调口诀的次数.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要做到两点,不能只看重学生的成绩,更要教会学生思考.定义有时很抽象,但高中三年,如果我们一直强调,学生还是会慢慢地理解的.还有,强调口诀的前提请再提一下定义.“形式”方便记忆,但要在数学上走得更远,必须要理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