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乐记》中音乐的起源发展及音乐的影响

2017-01-28 15:37:57万玉杰
黄河之声 2017年8期
关键词:感者乐者乐记

万玉杰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浅论《乐记》中音乐的起源发展及音乐的影响

万玉杰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乐记》继承与发展了春秋战国以来儒家关于音乐的特征、音乐的教化作用、音乐的起源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决定性影响的现状与格局,在强调音乐对于“修身及家、平均天下”的社会作用方面,在注重礼乐并重“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其基本思想比在它之前的儒家著作中都更明确、更丰富、更深入、更系统,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至今仍然深远地影响着中国音乐的审美取向和音乐发展的潮流,并且超越了其作为音乐审美取向的功能而影响到其他各个领域。

音乐美学;先秦儒学;美学思想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汉民族古典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教和礼教相结合,在特定的场合下,才能显示其效果,人的道德品质,可以从乐中反映出来。音乐同样也能够制约人欲,人的感情有时会与“理”发生冲突,若不加以控制,从而就会丧失上天所赋予的一切纯良自然地本性,乐,则是首当其冲的抑制手段。乐还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和睦相亲,社会从而协调稳定。同样,音乐和礼仪、刑法一样,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让天下民心归一而达到政治的影响简介推动国家的统一安定。首先,谈到音乐的起源,就要从《乐本篇》说起。“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哗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散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人的感情并不为人为所控制,这是常识,但是音乐却对人的情绪走向、情绪动态有着明显深远的影响,就像我在上文描述的一样,音乐实际上对人的情感起着催化的作用。就如同一部电影再精彩绝伦,如果没有配乐的功劳,荧幕下的观众也仅仅只能感受到艺术家们的肢体语言而产生不了不可磨灭的共鸣和经久不衰的印象。所以,很多部电影、电视剧的成功都离不开音乐,音乐也是人类感情的延伸、灵魂的升华。再举一个例子:在世界三大宗教进行教义传道的过程中,代表着各个宗教文化特征的音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但又特点迥异,差异颇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归根到底在于三大宗教所代表的人种、文化的差异。人既是音乐的创造者,又受音乐影响。所以,《乐本篇》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音乐的起源以及它是从何处、如何起源、通过什么途径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再接着往下看《乐本篇》“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段文字翻译过来就是:所以世道太平时的音中充满安定与欢乐,国家政治环境必然平和安定;乱世之时的音里充满了怨恨与愤怒,国家政治必然是倒行逆施的;灭亡及濒于灭亡的国家其音乐充满悲哀和愁思,百姓困苦无望。声音的道理,是与政治相通的。《乐本篇》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音乐的由来以及它的发展趋势,但在接下来的《乐论篇》中,对音乐的后续发展有了更详细的概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礼者辨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作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①这段文字生动地记载了音乐对当时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辐射,不仅仅是在人的情感的方面,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种种的举动中,包括生产、祭祀这两大方面。同时,我们也应该能看到,音乐衍生了礼节的出现,音乐起到了教化、开化的作用。人们内心对于社会秩序、社会分工的认同,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式进步。音乐更是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充当了与天沟通的角色,人们寄希望于音乐,音乐能使人际关系和睦融洽,从而能感化神明而将这样的敬畏之情传达给上天。这些观点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与音乐的功能的进一步的理解与延伸,鲜明的展示了音乐深入人心的力量。音乐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趋向于正统、庄严的发展趋势了,它和礼是密不可分的,音乐的影响层面已经扩散到政治方面,体现了它的教化作用,这是它在历史发展中不可避免遇到的问题,但是即使是起了教化的作用,也是引导人们去追求井然有序的秩序,幸福安定的生活,而不是往坏的一面倾斜。总的来说,在《乐记》中,是肯定音乐的积极作用的,并且对音乐在后世的发展作出了乐观肯定的答复,这些看法,便是我对《乐记》中音乐的起源发展和它的影响的粗略看法。当然,同时,我们在研读《乐记》的时候也应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乐记》强调了学习阶段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习的初级阶段必然会向高级阶段发展,可以明确的细分为“明音——明乐——明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也。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通过研读乐记所领悟到的意义,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学习中,不乏刻苦努力的过程,但在努力过后,结果有时却不如人意。无论学习与生活,都是一段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做好在过程中的每一个方方面面,并且一定要是超越自我的过程有意义、有价值,正如《乐记》里强调的,学习的阶段过程要与学习结果相统一,缺一不可。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成果,否则便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学习,也是人养成思考问题的好习惯的最佳途径,若是只学不思,祖先的智慧结晶也就无法起到教化的作用了,而这,《乐记》已在千年以前便教会我们了。《乐记》中的智慧,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探索,去发现,去深究,不仅我们在学习上受其影响,在以后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越走越远时,不管我们遇到多少困难和挑战,即使我们在陷入人生的低谷并处于情绪的最低端时,它也是照亮黑暗的一盏明灯,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的坚定不移的航标!■

注释:

① 张晋藩.中国古代综合治国的历史探析.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感者乐者乐记
考虑媒体影响的一类时滞传染病模型的分岔周期解
一类具有年龄结构和接种干预的手足口病模型动力学分析
SOUNDS OF THE VILLAGE
汉语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 12:32:58
乐籍西译:五种《乐记》西文译本、译者及其传播
中国音乐学(2022年2期)2022-08-10 09:21:18
Sounds of the Village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论《乐记》的辩证思维
分析采取措施对性病传播动态的影响
综述现当代学者对《乐记》中音乐美学的研究
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
文史博览(2016年11期)2016-02-05 01:4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