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坤,赵文艳,魏亚茹,于 滢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医体结合视角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宏坤,赵文艳,魏亚茹,于 滢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科学与健康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为更好实现医体结合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拟将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导师负责制引入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机制中来,探讨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的意义和内涵,分析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提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指出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营建共享、尊重、信任的文化氛围是导师制有效实施的关键,旨在提高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健康发展.丰富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可为体育高校其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
导师负责制经过试点改革于2009年后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模式.西方的本科生教育几乎都实施各种形式的导师制.《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提出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关系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和对个人的表现进行观察、纠正、帮助和鼓励,这种形式应该在所有研究型大学推广.由于导师负责制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优生优教,能够做到对学生专业技能、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针对性、有方向性的个体指导,促进杰出人才培养,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在一些专业试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是对传统班建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补充[1].笔者探讨导师制培养模式在医体结合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和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具体策略.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体育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各级体育科学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健康教育管理等机构,从事人体机能监控、运动健身指导、运动营养指导、体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业务培养要求为学习体育学、生物科学和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运动风险评估、运动伤病的预防与处理等运动科学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人体机能监控、医务监督、运动营养指导的基本能力[2].导师制可以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优势特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可以使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得到更多的医学和体育学科研与实践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符合医体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促进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健康发展.
研究生培养中的导师负责制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的紧密结合,二是赋予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中更多的决定权、自主权,三是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作用[3].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业务培养要求与研究生不同,另外,本科生思想、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与稳定,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业目标与方向把握还不够准确,这就意味着本科生的导师负责制内涵与研究生导师制有很多不同之处.本科生的导师制更强调导师与学生思想的沟通,做到既是学生学业上的导师,还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引者,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教师应在学生入校后对大学期间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给予更多的及时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学习技巧,培养学习能力.在对高年级本科生的学业指导中,还应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起与自己优势特长、专业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知识构架,帮助其打牢专业基础,拓展知识宽度与广度,逐渐培养其专业素养.通过对本科生进行与其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相匹配的科研训练和实践,在学生与导师完成科研与实践任务过程中,逐渐培养其缜密的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在与导师切磋交流过程中耳濡目染培养起来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理念.这些特质都将为其今后专业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本科阶段科学理想和科学信念的树立比取得科研成果更为重要.
2.1 合理的生师比例为导师制实施奠定了基础
目前全国各体育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招生规模较小,各院校每年毕业生人数约为30~120人.以哈尔滨体育学院为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现共有学生45名,专业师资队伍共计19人.合理的师生比例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创造了前提条件.
2.2 相对完备的软硬件条件为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师资力量有保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师资由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康复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学科组成,教师的学科结构、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经历为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培养医体结合型人才给予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相对完善的硬件资源可以满足本科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所需.全国各院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均下设有基础和专业教研室、实验室、科学研究中心、康复医院等机构.如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具有运动生理实验室、运动生物化学实验室、康复实验室等6个基础实验室,以及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校医院,另有黑龙江省康复医院等教学实践、实习基地,使导师指导本科生的科研、实践和专业课学习具有硬件条件保障.
3.1 研究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相关制度、条例、文件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实施导师制的前提保障.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前,首先要建立与导师制实施相关的具体文件、条例,用以明晰导师制实施的意义、目的,明确导师制的组织、实施、责任、义务等,使导师制实施的工作内容、考核指标、奖惩办法等工作系统化,有章可循.
3.2 落实导师遴选和师生互选方案
导师遴选和师生互选是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会其学习方法,善于发现并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要在为人、治学等方面做出表率,在其成长过程中起榜样作用.指导教师在与学生长期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情境中,通过大量随机交流与切磋将其人生观、价值观、科研的精神和信念、经验与技巧等隐性知识传递给学生[4].所以一名品学兼备的大学教师对学生一生的积极影响往往是重大深远的.因此,导师遴选应严格按照自身修养高,责任意识强、工作热情高、专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等方面要求进行.导师产生后需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情况、教学业绩、科研方向等内容制作成PPT,向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方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
3.3 组织开展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
本科阶段是形成专业知识架构的重要基础阶段.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课业学习.对大一学生,要求导师在学生一入学就帮助学生设计好学业课程结构、培养学习兴趣,督促学生打牢课业基础.对于高年级学生导师的工作重点应放到指导学生专业课学习上.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的困难、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等.
教学工作是导师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要求学生融入导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如协助教师准备教具、审核学生实验报告数据、帮助准备实验器材等工作.参与导师日常教学工作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工作流程有一定的熟悉,增长才干,还能在工作中切身体会教师的责任与意义,并能从导师严谨的教学工作中感受并学习导师的工作热情、敬业精神.在本科阶段接触相关教学工作,对其今后选择职业发展方向也有一定帮助[5].
对于医体结合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6].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可以通过四种主要形式进行:一是吸收本科生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相关科研项目之中;二是吸收本科生参与导师所带的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中;三是指导本科生申报相关省级、校级学生创新科研课题,自主完成科研项目;四是围绕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导其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尽早接触科研、培养科研兴趣是本科生科研指导工作的重点[7].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除起到科研培训作用外,还可以培养本科生团队合作精神[8].
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应积极组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跟随导师参加中、小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参加运动队科技服务工作、社区群众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工作等等.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使本科生不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综合素质.
3.4 及时进行效果反馈
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下学生要对其课业学习、科研进展包括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等情况向导师进行定期汇报.通过定期汇报一方面使导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科研和实践进展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定期与导师的交流,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准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脉动,有的放矢的予以解决,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心健康发展.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对人生与社会、困难与挫折、成绩与荣誉的理解和看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对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为使导师制对医体结合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作用落到实处,学校要加强过程管理.学校需要对导师的相关指导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工作进展汇报、成果汇报.对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
4.1 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
实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体系上同传统班建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不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导师制下学生拓展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训练、科学研究等的激励制度和保障措施,取得效果与学生评优等进行合理对接等措施.导师制下的学生的相关活动需要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例如教室、场地、场馆等需要教务管理部门配合落实,实验、实习、科研活动等需要实验康复中心的配合,以上各方面的工作落实均需要在学校的统一协调下,相关部门上下联动来保障实施的畅通.除运行机制得以保障之外,还要建立相应的一整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如导师遴选条件、导师制下的本科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学分制度;还应充分考虑指导教师劳动付出与收益的合理性,建立教师指导本科生的薪酬制度;建立定期进行的教师与学生的工作、学习汇报制度,成果交流制度,以及其他相应的教师和学生的鼓励、制约、奖惩制度等.还需建立本科生导师制下人才培养效果的识别和测评方法.以上的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也需要学校各部门上下联动方可落实.因此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要举全校之力方能真正落实,建立完善的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是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前提.
4.2 形成良好的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
本科生导师制下,教师的职责、任务与以往传统教育模式有很大不同[9].为保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除需建立客观的显性评价指标外,也应注重营造信任、尊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基于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有关对学生的思想的引导、学习方法的指教、科学研究中隐性知识的传递很难通过显性指标进行评价[10],很大程度要依靠导师自发的自觉性、责任心、使命感,因此,建立激发导师的内在动力机制非常关键.积极营建共享、尊重、信任的文化氛围,使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共同作用下,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在生师适配关系适宜、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实践条件等软硬件条件相对完备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可以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个体指导,使学生个性得到最大关注,优势特长得到最大发挥,通过对传统班建制教育模式的补充,有利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医体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议将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纳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
[1]王斌,张蕴琨,孙飙.“书生型”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6):88-89.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与专业介绍[Z].1998:65.
[3]方千华,黄汉升.从培养方案探讨我国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人才培养特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4):117-120.
[4]赵昂.本研倒挂,“跛脚”能奔“研究型”[N].工人日报,2012-08-10(5).
[5]孙思哲,李俊辉.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108-110.
[6]丁先琼,鲁平俊,崔国文,等.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2):100-106.
[7]张蕴琨,阎守扶.普通高等学校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26-30.
[8]陈丛刊,王永安,陈宁,等.论构建“体教结合”模式的基本原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7):31-37.
[9]龚波.我国高校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现状及优化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2):83-87.
[10]石岩,舒宗礼.适应社会需求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体育学刊,2008,15(7):38-41.
Combination of medicine and sport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ANG Hongkun,ZHAO Wenyan,WEI Yaru,YU Ying
(Department of Sports Science and Health,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150008,China)
To better integrate medical sports type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need innovation and reform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Proposed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tutor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graduate student training mode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connotation,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to implement tutor system is analyzed,the fea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 of human movement science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in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lan,establish an effective linkage mechanism is put forward,cultural atmosphere building sharing,respect,trust is the key of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aimed at improving human movement science and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quality,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rofessional;Rich under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ports ot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sports human science;undergraduate;tutor system;training mode
G64
A
1671-9476(2017)02-0134-04
10.13450/j.cnkij.zknu.2017.02.034
2016-12-08;
2016-01-03
2016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o.16TYD07)
王宏坤(1969-),女,辽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