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体操的创新与发展

2017-01-28 14:13郑予浦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操体系体育

郑予浦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论高校体操的创新与发展

郑予浦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河南郑州450000)

从学校体操的历史演变出发,研究分析了高校体操的现状和发展瓶颈,即学校体操的改革与发展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教学观念落后、评价体系不健全以及不能紧跟学生的健康观念及时调整课程方案等,论述了高校体操发展的创新思路和途径,为学校体操尤其是高校体育的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体操;发展瓶颈;发展前景

1 高校体操的发展历程

中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民族传统体育内容、西方经济体育内容、体操内容三大体系.其中体操教育是唯一一个针对学校教育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的教学内容.体操原属于体育这一范畴,中国古代也有五禽戏、蹴鞠、马球等诸多休闲运动方式,也有军人所用的操练阵法,在各自的时代亦各成风格,但是由于中国固有社会体制与教育体制的局限性,始终没有形成能够长久流传的体系.如今的中国高校体操教育制度与规范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西方体操教育体系与制度.自清朝末年中国引进西方高校体操教育制度,经过了最初的缓慢发展时期、20世纪中后期的兴盛,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而逐渐式微,这中间种种历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对研究中国未来高校体操教育体制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1 高校体操诞生之初

在17世纪初德国“近代体育之父”古茨穆斯正式创立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之前,许多欧洲国家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已经开始注重高校体育教学,当时的很多教堂学校已经开始开设各种体育项目供学生强身健体,只是并未形成真正的高校体操教学内容体系.后来,古茨穆斯对博爱学校体操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结合学校教学目标对原有体操教学内容加以创新和改进.同时,古茨穆斯还设计出一大批徒手和器械动作,极大丰富了当时已有学校体育教学体系的内容.在后来的实践过程中,古茨穆斯的体操教育雏形得以广泛流行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包括跑、跳、投掷、角力、悬垂、平衡、搬、举重物、手倒立、拔河、跳绳、翻滚、舞蹈、步行、士兵运动等较为完整的体操教育体系.以这一体系为雏形,学校体操教育开始不断完善发展.

1.2 高校体操的初步发展

体操的两大功能:一是满足学生身体机能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身体趋向完美[1].这一观点得到欧洲各国学校体操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因此,在古茨穆斯体操教育体系形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欧洲各学校都沿用此体系,并根据自身情况加以改良应用.欧洲经济政治体制发生大幅度改变,带动产生了大规模的教育制度改革,学校体操教育体系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德国兵士体操、瑞典器械体操、丹麦保健体操、英国柔软体操、美国韵律体操等诸多流派.同时,在已经逐渐走向开放与包容的世界环境中,各国的不同思想观念与教育理念得以交流融合,促进了当时学校体操的发展以及近代学校体操教育内容体系的形成,并确定了多样性的动作练习和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功能在学校体操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高校体操起源于清朝末年洋务运动时期.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顺应当时的时代潮流,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决定将德国兵士体操从日本引进中国当时的学堂,这标志着中国学校体操正式出现.此后的百余年来,高校体操教育体系内容也随着教育状况与教育目标改变更迭,内容逐渐丰富发展.民国时期,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的高校体操教育制度逐渐发展,形成了以兵士体操、韵律体操、保健体操、舞蹈、器械体操等内容为教学主体的较为完善的高校体操教学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顺应国际形势的发展并结合中国国情,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较为完整的现代竞技体操内容体系,与当时高校已有体操教学内容体系互相融合,在此后到20世纪80年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中国高校体操教育的特色内容.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竞争性与健身价值,与当时社会浪潮相契合,顺应了当时社会要求,得到青少年的青睐,一时间,在高校与社会中掀起一场体育浪潮.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还曾经提出过“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并以此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健身锻炼,从根本上形成同学们的健康观念,堪称当时的高校体操教育之典范,在促进当时的高校体操教育体系发展的同时,也对一代人的观念带来一定影响.

1.3 中国高校体操现状

如今,高校体操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逐渐被其他娱乐方式取代.尤其是近年来智能科技兴起,人们更愿意将空余的时间放在诸如手机电脑等智能娱乐方式之上,再加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应试教育观念日渐加重,无论家长、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而逐渐忽视必要的体能训练教育,最终形成了学生文化课学习与智能娱乐几乎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高校体操教育逐渐再不复往日风光.当下,学校体操师资队伍与体操教学水平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也给高校体操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2 如今高校体操发展中存在的滞后性

经历了“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跟随着社会与社会风潮的改变而改变.对于教育来说,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时刻处于时代的浪潮之上,为时代的发展带来推动力.而如今的高校体操教育仍旧停滞不前,在面对与从前大不相同的社会环境与教育环境时,显得格外力不从心.假如高校体操不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在自身中作出调整,长此以往,则必将落后于现代社会巨大的潮流更迭之中.

2.1 教师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在当前的体操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蜕变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常见现象,不能要求不同时代的人拥有统一的体验与情感,但是在高校体操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是不能忽略的.如今,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依旧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中,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因而使得高效体操教学每况愈下.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以及高校扩招,教学班级规模爆发式增长,使高校课堂教学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加之体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尤其是快乐体育和兴趣体育的推广,使得高校体操教学和人才培养有些力不从心.

2.2 评价体系的滞后性

高校体操教学与评价不同于理论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摸底,现在的高校体操评价方式多采用统一标准,以学生的跳远成绩与长跑成绩为例,都是限定一定的时间为及格线或满分线,这种考评方式由于身体素质差异性存在,难免有失公允,特别是对身体机能和学习态度两个方面的评价存在很大的模糊性和随意性,不能对学生体育成绩全面评价.

总体看来,评价体系的滞后性与教学方式的滞后性是分不开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小班制”教学更加专一具体化,学习效率也更高.但是由于当前教学资源的不足与教学方式的滞后,在教学评价中无法顾及方方面面,因而只能采用统一规划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无法实现,因而只能退而求其次,求得一份总体意义上的公平,这样的统一标准评价方法虽然并无所谓过错,但是却会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学生的个性,不够理想的成绩与未被激发的兴趣对有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之下,虽然达到了标准上的公平,有利于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但是得到的数据却因此而缺乏个体反应性,不利于人才的多方多角度发展.

2.3 体育精神教学与学生理念塑造的滞后性

体育精神是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2].如今中国各阶段体育教学均较重视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在学生健康体育精神的塑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体育教育存在脱节现象,致使如今学生就算能够按照规定的指标完成体操教学素质训练,却无法真正认识到体操教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体操教育的任务性认识多于需求性认识,长此以往,对高校体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十分不利.

笔者在询问一些学生时,很多人都表示体操的学习原本就是不计入总成绩,可有可无,甚至有些人只是将学好文化课作为自己的学习目的,对于课程标准之内的体操课目并不着意.长此以往,在受众主体的主动忽视之下,高校体操会逐渐失去受众需求市场.在不为人们所需要的环境之中,又怎能够达到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这或许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存留下来的一个固有弊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留存至今,学生在面对学校的体育体操课程时便先存了三分轻视之意,又怎能够真正用心参与高校体操教育,更不要说付出自己的精力推动它的发展.

3 高校体操的创新途径

3.1 更新教学理念

若想在体操教育中寻得新的发展之路,必须从课堂开始创新教学观念.教育不能停留在古代私塾教育的“一个教、一个学”这样邯郸学步的单线行进方式上,也不能继续如“泥沙俱下”般的多而杂的教育内容,而应该在教师教学观念上及时更新思维,做到能把握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参与动机与情感.教师在体操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推进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学校体育新观念,教会学生增进健康、提升体质的锻炼方法和知识,培育学生顽强、勇敢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让体操回归游戏的本质,而不应再注重学生的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

3.2 健全评价体系

学校体操的课程评价应从健康知识、体育技能、身体素质以及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等几个方面来全面评价,而不能再延续现行的运动技术+师生情感式的成绩评价模式.

健康知识是对学生掌握科学、正确、全面的健康理论知识程度进行考核评价.体育技能的评价应注重学生掌握1~2项体育锻炼项目的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的考核则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和持之以恒的态度.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应侧重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兴趣的评价,主要从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团队精神以及进步程度几个方面综合考评.

4 高校体操发展创新的现实意义

高校体操的创新发展对于当代社会的进步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高校体操的创新发展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经过无数总结与实践之后得来的劳动成果,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体现之一.其次,高校体操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20世纪后期,中国高校便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这并非空想,若是想在今后的生活之中获得更大的成就,便需要拥有良好的体魄,高校体操便以其便利性与实用性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从而间接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

除此之外,高校体操的普及与发展若是能够达到全民化的程度,有利于社会形成健身风潮,对当代社会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益处.

[1]张新峰.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109-110.

[2]魏晓晓.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内容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100-102.

On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Yupu
(Physical Education Sports School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66001,China)

To our country college gymnastics category system of teachers,students and audie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this paper,the use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combined wit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gymnastics course,comprehensive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describes the college gymnastics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development bottle neck,specific analysis and draws a preliminary solution,for the development of gymnastics i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for reference.

gymnastics of university;development bottle neck;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G80-05

A

1671-9476(2017)02-0145-03

10.13450/j.cnkij.zknu.2017.02.037

2016-10-11;

2016-11-10

郑予浦(1985-),男,河南驻马店人,二级教练.

猜你喜欢
体操体系体育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体操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