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芸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阅读策略探究
沈芸
“互联网+”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给阅读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传统阅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探讨了通过“互联网+”环境激发高职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互联网+”平台丰富高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互联网+”阅读提升高职学生的阅读收获等策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阅读。
高职学生;阅读策略;阅读机遇;阅读挑战;互联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新形态。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对提升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阅读,作为社会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必然会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阅读对人们情操的陶冶、自我修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尤其是高职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正处于一个敏感的、超前的状态,“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阅读、屏幕阅读等受到了他们的热捧,可传统的经典阅读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开展阅读,值得深思、探究。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环境和阅读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阅读不再局限于图书馆,只要想读书,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阅读不再局限于一本书,只要想读书,很多资源都适合开展阅读。
相对于纸质阅读而言,“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让高职学生的阅读更轻松,他们无需再带着一本厚厚的书,增加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互联网+”带来的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尤其是手机等屏幕阅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职学生的阅读参与度。他们随时都能打开手机,阅读新闻、电子书和微信息等一系列感兴趣的东西。[1]这种阅读方式也让高职学生的阅读更丰富、更互动,他们能够在大量的阅读资源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能够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及时地交流阅读体验和阅读收获。在丰富阅读的同时,及时的阅读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阅读的再深入。
“90后”“00后”高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而一些幕后推手会利用互联网的跨时空性、操作的便捷性,将色情、暴力和欺诈等低俗虚假的内容推送至各个平台,采用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点击、阅读和参与,从而使青年学子尤其是那些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上当受骗。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疾病的发病时间都向前推移,如腰颈椎病、视力减退、身体肥胖等症状,都是久坐不动、身体缺乏锻炼的后果。高职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的黄金时期,一旦养成久坐不动的习惯,不但影响青春期的身体发育,还会严重影响到日后的健康状况。
屏幕阅读带来的阅读思考和深度阅读明显减少,休闲、娱乐、实用等阅读功能被无限放大。微信、微博、APP、网页等各种类型的屏幕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快餐式阅读”“碎片式阅读”的要求,但阅读如果不深入,就很难有更进一步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学生对于阅读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视觉感知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师可在班级每天的常规活动或语文课堂中开展“今天我主播”活动,让学生把在“快餐阅读”中浏览到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用新闻播报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但能鼓励他们养成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习惯,还能使其在归纳的基础上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能在鱼龙混杂的网络阅读资源中找到有效、有益的资源。
同时,学生通过试阅读的方式,能够加强深入阅读。《读者》、《意林》等比较受高职学生欢迎的文学杂志,都有其方便的官方APP,还有很多的文学作品,也会推出免费阅读版面,可以让学生先试读,再通过纸质阅读或者购买电子版的方式继续深入阅读。
在传统的文本阅读时代,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进行的是单向性的信息交流,读者较为被动地接受作者、文本所传达的信息和思想,互动、交流几乎为零。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在社会发展的感召下,更愿意与人分享、共同进步。微信朋友圈成为“微阅读”中的一支生力军。在同一个圈子的朋友可以谈天说地、各抒己见。在阅读实践中,可以通过创建“融·树”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向圈内的青年学子推荐一篇美文或节选。文章可长可短,使学生利用零碎的时间开展“微阅读”,进行圈内志同道合的沟通、交流,以丰富阅读体验。[2]
快节奏的时代充满了变化、诱惑,在这样一个容易让人浮躁、焦虑甚至迷失自我的时代里,我们更要学会静心、潜心阅读,尤其是进行经典的深度阅读。它可以帮助我们弥补由于过多的“快餐式阅读”所带来的弊端,如读书先读图、提笔忘字、开口忘言、离开手机就变得无所适从等。经典佳作与那些具有浮光掠影的网络作品不一样,它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能够陶冶性情的东西,它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充实、坚韧,足以应对外部世界的喧嚣与浮躁。[3]
高职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经典阅读不仅能帮助他们解决眼前之需,而且能让他们收获终生受益的阅读价值。对于“大块头”的经典阅读,高职学生带有一定的为难情绪,觉得坐不下来、读不进去,似乎困难重重、甚至毫无意义。教师可以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轻叩经典阅读之门,让经典阅读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走进“90后”“00后”的世界。
1.定期组织经典作品读书沙龙,让青年学子交流一个阶段的阅读情况,分享阅读收获。每一期的活动都为下一期的沙龙约定时间、约定主题,同时,每期用不同的主持人,让不同风格的沙龙吸引更多的青年学子。[4]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线上、线下的交流融会贯通。
2.利用学校艺术创新节的平台,鼓励学生将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作品,用现场演出的方式进行与众不同的“经典阅读”,让经典之作通过青年学子的理解、表演传递给更多的同龄人。
3.课内外开展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经典阅读读书心得比赛;利用班级活动或语文课堂,组织经典作品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成语大会、诗词大会等活动。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升国说:“移动阅读是促进阅读的新工具、新动力和新模式,对此应当给予重视、认可,并充分利用其特点来促进有效阅读和深度阅读。”“互联网+”阅读既要开卷有趣,更要开卷有益,因为阅读不仅可以学以致用,更能学以修身。
[1] 李胜伟.跨媒体传播环境下阅读方式转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2] 严贝妮,汪东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5):91-92.
[3] 聂震宇.国民阅读的状况与全民阅读的意义[J].现代出版,2015(1):9-10.
[4] 安卫华.浅议我国经典阅读现状及推广经典阅读的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6(5):71.
沈芸,女,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职校语文教育。
G712
A
1674-7747(2017)30-0051-02
[责任编辑 盛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