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嵩松
(辽宁歌剧院,辽宁 沈阳 110179)
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舞台表演等为歌剧表演的主要组成部分,声音与身体均为表达的主要方式,为了使歌剧表演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动人,表演者需要对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运用方面的情况进行把握,将更好的歌剧表演呈现给观众,促进歌剧表演效果的提升,激发观众与作品的共鸣。
为了更好地演唱,更好地诠释歌剧作品,表演者需要对剧本研究方面的工作加强重视,增加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完整的歌剧作品背景﹑情节的方式提高对自己角色的理解,之后表演者便可以将导演的要求﹑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等融入演唱中,实现二次创作和创新突破的目的,为演唱技巧的运用提供更多保障。
歌剧是一种视听艺术,为了更好地将作品情感传递给观众,表演者需要具备较高的演唱技巧,通过长期系统﹑科学地训练对演唱技巧进行把握和合理运用。此外,乐器﹑人声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后者的训练更加抽象,因此表演者需要加强对演唱技巧的练习,对歌谱﹑教材等进行熟悉,了解歌剧作品创作背景,掌握其和艺术歌曲之间的不同。歌剧表演中塑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时,应通过不同的音色进行诠释,即使相同的角色在不同场景中也可能运用不同的音色,例如对《歌剧魅影》这一作品进行表演时,女高音表演者需要使用花腔或是较为浑厚的音色进行演唱,只有在情感到位﹑音色把握准确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演唱技巧的运用效果,使整场歌剧作品的表演更加成功。
对演唱技巧进行运用时,表演者需要对演唱观念进行转变和更新,对演唱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更好地适应歌剧表演发展及变化趋势,将更多艺术元素融入歌剧表演的演唱中;表演者需要根据剧本进行合理创新,将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融入演唱,通过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实现“韵自腔出”的目标,通过演唱技巧地运用引发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提高歌剧表演效果。
为了通过表演更好地带动观众,使角色的塑造更加生动鲜活,表演者需要对肢体语言进行合理运用,将其与演唱进行协调和融合,进而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歌声等传递情感,提高艺术形象的塑造质量。若想对肢体语言进行更好地运用,表演者需要强化肢体语言方面的训练,对歌剧作品进行熟悉,能够对整体音乐﹑动作节奏等进行把握,以具有张力的肢体动作将艺术形象情感的变化等展现出来,更好地推动歌剧剧情发展,提高歌剧表演舞台效果和视觉冲击力。例如一些歌剧作品中包含摔倒﹑决斗﹑翻滚一类的动作,这些动作可谓是推进剧情,使歌剧表演进入高潮的关键,为了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表演者将更多肢体表达技巧融入其中,同时兼顾肢体动作的美感或韵律,使肢体语言的深度及内涵有所增加,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使歌剧表演更加真实传神。
此外,为了对肢体语言进行更好地运用,表演者需要对剧情﹑情感等进行更好地把握,在歌剧表演中,肢体动作是为情感表达﹑变化和剧情推进服务的,为了使肢体语言更具感染力,表演者需要深入研究角色的心理变化和情感,借助不同的肢体动作对喜悦﹑悲伤﹑坚定等情感和情绪进行表达,通过肢体语言和观众进行更好地交流沟通,使其了解表演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西方的一些学者认为表演的主要任务即为模仿行动,肢体动作可谓是歌剧表演的一个重要支柱,表演者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塑造角色形象,表达人物性格,然而模仿的表演较为单薄,单纯的模仿不能使歌剧表演获得更多突破,因此在运用肢体语言时,需要跳出“模仿行动”的局限性,减少肢体语言中“虚假”的内容和“演”的痕迹,在相应的情境中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使肢体语言的运用更加自然和真实。
最后,歌剧表演者对肢体语言进行运用时,需要对内外部的控制加强重视。所谓外部控制,即时刻熟记角色特点﹑了解角色的“最高任务”及行动,能够理性分析,使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自然,并且避免出现过多的偏差;就内部控制方面而言,表演者需要将所有肢体语言﹑情绪等进行控制,在控制能力较强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完成情绪酝酿等准备工作,进而通过更加丰富的肢体语言塑造角色,而为了更好地控制情绪,对表演者情感的积累方面具有一定要求,表演者的感受能力越强,便能够更加自如的控制情绪和肢体语言。
总结全文,表演者对声乐作品的演唱﹑舞台表演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歌剧表演的整体效果,其中演唱技巧﹑肢体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已经对歌剧表演中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运用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希望表演者能够将两者进行更好地协调和运用,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听享受。
[1]安庆武.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运用探讨[J].黄河之声,2016(17):95.
[2]丁旭阳.浅论演唱技巧和肢体语言在歌剧表演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5):58,67.
[3]王丹.歌剧弄臣中对二重唱的音乐演唱技巧的要求[J].读写算(教研版),201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