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璐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埃里克森(1920-1994)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他认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按主要冲突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双极相互斗争的特定心理社会任务。在他的理论中,同一性是一个中心概念。埃里克森将同一性的渐成划分为八个阶段,婴儿期(0-1.5岁),儿童早期(1.5-3岁),学前期(3-6岁),学龄期(6-12岁),青年期(12-18岁),成人早期(18-25岁),成人中期(25-50岁),成人后期(50岁以后)。
在这里,我们大致浅显分析第三阶段:学前期(3-6岁),埃里克森对于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取主动感,克服罪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埃克里森提出:父母在这一阶段,过高的标准和期望会妨碍儿童的发展,因为,过高的标准和期望只能使儿童感受失败,形成低水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导致停止奋斗。
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对于其后的同一性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儿童树立的信念是“我就是我所想象的我所能成为的我”。但是,这种信念本身隐藏着一个幼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危机。若要顺利解决,父母必须及时向儿童指明行为的适应程度和道德评论,并随之进行奖赏或惩罚。
李xx6岁开始学琴,性格内向,他妈妈是一位追求完美的文艺女青年,并对孩子学琴要求十分严格,但是每次回课,效果并不显著,进度非常之慢,甚至不比5岁普通小朋友的进度,一节课只能接受很少的内容,他妈妈如此认真负责,也从来不缺课,孩子的学琴结果为什么是这样,聊天得知,孩子不愿练琴,每天练琴只是完成妈妈规定的十遍,就结束练琴,但是第十遍和第一遍的效果几乎一样,并没有因为练得多,而有效果。我尝试找问题出现的原因。
父母在这一阶段,过高的标准和期望会妨碍儿童的发展,因为,过高的标准和期望只能使儿童感受失败,形成低水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终导致停止奋斗。
这段话给了我很多的思考,认为由于他的妈妈太过追求完美,要求苛刻,即使孩子弹得还不错,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鼓励和支持,孩子体会不到自己练琴结果好坏所能够带来的奖赏或惩罚,所以选择应付的动动手指,而不动脑,导致练习十遍,和没有练习的结果几乎是一样。就像埃里克森所说,父母需要及时向儿童指明行为的适应程度和道德评论,随之进行奖赏或惩罚,当孩子练琴认真和不认真时,父母应该是两种态度对待,当孩子弹一首曲子,只要稍微有进步,都应该及时给予鼓励。
孙X X年龄 5岁 6岁性格 自尊心,好胜心强 内向问题 遇到稍难曲谱,便泄气。 遇到篇幅长曲谱,便潜意识认为难。排斥,拒绝弹琴。姓名 张X X解决方案告诉学生,现在开始玩游戏,三秒内回答老师的问题,然后将整首曲子全部遮挡,只漏出第一个音,并提问这个音是什么。之后按照此方式,漏出一个小节,一个乐句,将曲谱全部认知一次。效果采用这种方式之后,孩子练习的不亦乐乎,哪怕是磕磕绊绊,但是也想将难点击破,并且形成自己给自己鼓劲的习惯。采用打怪兽的方法,每一个有难度的曲子是一个关卡,打败所有怪兽(难点),才能赢得比赛,度过关卡。同时进行思想教育:一次打不败,可以进行多次练习,直到打败为止。非常积极响应老师,当只漏出第一个音时,孩子会产生好奇,想要立刻知道第二个音是什么,求知欲望强烈。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
埃里克森把学前期又称为游戏期,非常直观的说明游戏在这一时期对孩子们的重要性,是自我的重要机能。游戏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 治疗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这个阶段的儿童,对于游戏十分敏感,因此,教师将曲子比喻成打游戏,或者将遇到的问题,思考用游戏的方式,游戏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对于儿童来说,更能接受,同时或许还可激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兴趣等。因此,我认为,作为钢琴教师,不仅仅是教钢琴,也更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儿童钢琴教学出现的问题,钢琴教学中,目前仍然是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能够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琴产生兴趣,是每个钢琴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7-185.
[2]邱旸.浅析儿童钢琴教学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12(08):18-19.
[3]盛原.钢琴教学随笔[J].钢琴艺术,2016(0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