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年鉴》框架设计的自我演变与创新研究

2017-01-28 09:05:55焦学健
江苏地方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类目年鉴南通

◎ 焦学健

《南通年鉴》框架设计的自我演变与创新研究

◎ 焦学健

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是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是年鉴的骨架和脉络。框架因内容而设,内容由框架而定,框架的顶层设计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年鉴的整体形象和编纂质量。本文梳理了《南通年鉴》创刊20年框架设计的演变历程和发展变化规律,并对2017卷《南通年鉴》的框架结构提出建议。

《南通年鉴》框架设计演变历程

以事物属性为纲,大篇制编排。第一阶段为1998至2001卷。1998卷是《南通年鉴》的第一卷,奠定了《南通年鉴》早期基本框架的基础,1999至2001卷框架设计都在1998卷基础上进行局部小范围地调整。1998卷《南通年鉴》框架分特载、专文、综述、记事、人物、政治、经济、建设、管理、社会、县(市)区、企业、文件、附录14个类目,类目下设分目、副分目、条目3个层次,以条目为基本记述主体。

该阶段年鉴的框架设计采用大篇制的类目,类目数量较少,为10~15个,主体内容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建设、管理等类目,分类较为笼统,层次感不强,属于工作总结记述类型的框架,没有很好地体现框架设计的层次结构和领属关系。

以行业分类为纲,综合编排。第二阶段为2002至2007卷。2002卷《南通年鉴》的框架设计较前有较大的调整,2003至2007卷以2002卷为基础,做了局部小范围调整。这6卷的类目数量均在40个左右。2002卷《南通年鉴》设置特载、专文、大事记、人物、概览、中国共产党南通市委员会、南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南通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通市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南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团体、外事侨务、公安司法、军事人防、开发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邮电、农业、海洋渔业、工业、商贸流通、对外经贸、港口口岸、旅游、个体私营经济、综合经济管理、金融保险、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县(市)区概貌、文献、附录40个类目。

该阶段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框架设计思路,类目数量大幅增加,能够按行业属性进行细化分类。但是类目数量过多,显得比较杂糅,类目间的逻辑关系不是非常合理,重点内容、个性化色彩不是很突出。

以五大建设为纲,优化编排。第三阶段为2008至2013卷。2008卷《南通年鉴》设置特载、概览、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县(市、区)、人物、附录9个类目,首次对主体内容尝试设4个类目,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囊括全书大部分内容。2009卷增设生态建设类目。2012卷增设建设类目,取消生态建设类目。

该阶段的年鉴框架设计将“四大建设”或“五大建设”作为框架主体,有较强的时代意义,基本囊括了一个城市年度经济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从系统性、全面性等方面看,这种框架设计比较科学合理。但存在“旧瓶装新酒”的问题,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

以领属关系为纲,科学编排。第四阶段为2014卷至今。2014卷《南通年鉴》设置市情概览、年度纪事、政治、法治、社会组织、公共管理、公共安全、沿海开发、园区经济、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军事、辖区概况、人物、文献、附录23个类目。2016卷在2014卷基础上,将内容庞大的“产业发展”类目拆分成“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开放型经济”5个类目,恢复设置特载类目,从而形成28个类目。

《南通年鉴》20年框架设计发展变化

彰显系统性,用框架设计展现城市发展全貌。第一阶段《南通年鉴》框架设计略显简单,类目数量较少;第二阶段类目数量多,但显得有些杂糅;第三阶段用“四大建设”或者“五大建设”直接囊括类目的主体内容,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第四阶段框架设计则系统性大幅提升。例如,2016卷《南通年鉴》设特载、重要文献、市情概览、年度纪事、政治、法治、群众团体、公共管理、沿海开发、园区经济、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农业、开放型经济、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军事、辖区概况、人物等类目;生态环境类目设置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海洋管理、生态创建等分目。年鉴框架基本涵盖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领域,能够具体地反映其内在的结构体系,归类得当,标准统一,层次清晰。

彰显个性化,用框架设计彰显城市特色。20年来,《南通年鉴》一直在探索打破“千鉴一面”的局面,第四阶段在框架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城市的个性化,不仅有“规定动作”,还有体现城市个性的“自选动作”。例如,2016卷《南通年鉴》重点突出南通滨江临海这一区位特色,不仅设置沿海开发、园区经济等特色类目,还首次设置开放型经济类目,下设“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特色分目;首次将建筑业升格为特色类目,展现“南通铁军”风采;在市情概览类目中,首次设置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分目,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近三年来,首次设置特载类目,下设南通“十二五”发展专记分目,作为体现年度特殊意义的信息资料专题栏目。同时,在文化类目中增设江海文化研究、张謇研究等特色分目,反映地域特色文化。

彰显创新性,用框架设计展示城市发展变化。《南通年鉴》一直不断创新框架设计,能够及时反映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生事物及其发展状态,及时体现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新情况、新型业态的诞生和政府管理新方式等。例如,2016卷《南通年鉴》首次对服务业类目依次按照综述、旅游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物流业、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会展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业等分目进行重新编排。

2017卷《南通年鉴》框架设计优化调整建议

紧贴发展实际,强化框架设计的全面性。年鉴框架可以从交通区位、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发展软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设置,可以围绕构建“外成环、内成网”的便捷交通网络、重点推进“3+3+N”产业(高端纺织、船舶海工和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若干产业)发展、吸引外来优秀人才、加强制度改革创新等方面增设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

紧贴时代变化,提升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为使分目、副分目、条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2017卷《南通年鉴》政治篇中市委分目中增设市委常委会副分目或者条目,在人大、政协分目中,分别增设南通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上级人大、政协提交的议案、建议情况的副分目或者条目;在组织分目中增设国有企业党建、高校党建等副分目;在宣传分目中,增设舆论宣传副分目或者条目。在价格管理类目中,增设主副食品价格、工业品价格、物价走势等分目或者副分目。在服务业类目旅游业分目中,增设南通特色文化旅游、自驾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体育旅游、健康养生旅游、美食旅游等副分目或者条目;增设餐饮住宿业分目;在房地产业分目中增设商品房供销结构、二手房市场、房地产贷款等副分目或者条目;在银行业分目中,增设银行机构分类记述副分目或者条目,记述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信用社、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第三方理财公司等)情况。在城乡建设类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目中增设公共交通建设(公交、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副分目或者条目。

紧贴年度特点,凸显框架设计的特色性。2016年,南通市的一项重要年度特色性工作是开展新一轮城市总规修编研究,制定城市和交通转型发展意见。突出“一主五片两重点”(主城区,中央创新区、五山及西部滨江片区、南通火车西站枢纽片区及平东物流园、星岛水岸片区、先锋生态涵养片区,花园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三城同创”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启动中央创新区规划和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推进“三城同创”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在框架设置时,要充分凸显重要的年度工作,设置专门的类目或者分目体现城市规划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等年度特色工作。

猜你喜欢
类目年鉴南通
感谢《年鉴》
免年鉴
——卯年大事件
源流(2023年2期)2023-03-29 05:46:58
四川31部年鉴获全国奖项
巴蜀史志(2023年6期)2023-03-18 05:11:26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华人时刊(2021年19期)2021-03-08 08:35:44
非遗南通
华人时刊(2020年19期)2021-01-14 01:17:06
南通职业
纺织报告(2020年9期)2020-12-18 06:12:10
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
史志学刊(2020年3期)2020-11-26 06:12:04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船检(2017年3期)2017-05-18 11:33:12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