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驰
(北安市技工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浅谈教师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调整
王骥驰
(北安市技工学校,黑龙江 北安 164000)
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由先天遗传决定,而非智力因素则可以通过后天培训的改善来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 在教授汉语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必须在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中发挥微妙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非智力因素;教师作用
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需要外部环境因素即外因的强大的能动作用的激发与启动、引导与定向、调节与维持,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才能使人发挥出更大的潜能,人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这里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应归属于教师,也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出其外显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将学生活动顺利地进行,甚至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利用课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仅用于传播知识,面且还是交流思想感情,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力求简练、准确、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我们在观看韩军老师在阜阳师院讲授《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他那充满情感的朗读,配上哀婉凄恻的音乐,笼罩了悲凉的气氛,让听课的老师和学生潸然泪下,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师作为一个自然人、社会人,他的情感是多样的,变化的,不可能始终都是热烈的,向上的。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情感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情感一定有着微妙的变化,但是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特别是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地控制着自己情感的变化,当教师进入课堂,教师就不是个人行为了,教师的任何言行,举动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或模仿的内容。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任意地发泄自己的不正常的情感。教师不能把消极情感带入课堂,这样会把自己的抑郁或亢奋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产生恐惧,分散注意力。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让学生的情感所左右不能简单地抑制学生情感,而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之趋向稳定与正常。
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情感与课程内容的一致性,要与教学设计主体一致性,要正确控制课堂气氛,努力创造和谐、温馨、文明的课堂气氛。
第四,教师的情感是对所有学生的,不能有任何的偏心,不能是阴阳人。
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特别加强自身的语言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语言要规范、要生动精练、要风趣幽默富有感染性、语言要巧妙带有启发性。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起着情感诱导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精心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运用竞赛、表演等教学手段,能增强学习兴趣,一节课会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过去,令学生回味无穷;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让课要有激情,声情并茂,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听课是一种乐趣,一种艺术享受。
学生通过教师仪表风度了解和评价教师,并且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教师的仪表的评价而影响他是否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
教师应以大方文明的仪表,优美高雅的风度,整洁得体的衣着,合体时尚的打扮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并且还要进行适时的调整。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切忌衣着华丽、浓妆艳抹、戴金挂银;生活懒散、不修边幅、不讲卫生、酗酒吸烟、不拘小节。这些都是教师所忌诲的。
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是学生所效仿的对象,教师无意识自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时代在发展,观念要更新,教师的穿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的仪表美应是“职业美”和“现代美”的完美统一。教师的仪表还体现在教师的眼神、笑容、和行为上,教师和蔼可亲的笑脸、亲切的眼神、优雅得体的手势,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的遨游。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品、良好的性格、大胆的创新获得学生的承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来保持自身的形象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众的道德规范;教师应带着最佳精神状态进入教室;在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对一些问题要有独特的见解。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为学生所尊敬、所喜爱、所折服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正如有位学生所说:“我之所以喜欢语文,是因为喜欢这一学科的任课教师。”教师就应树立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常言道: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要以身作则,用人格魅力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是一门科学,语文课程也是一门艺术。《标准》指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将非智力因素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我们应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对非智力的促进作用,培养出示来的高素质人才。教师的非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调整得当便能有利于教学,调整不当则影响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注意非智力因素的调整是极其必要的。
[1]李玲君.培养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高教改革的启示.商业经济,2009年第6期.
[2]燕国材.学习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郭耀邦.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培养.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0年第2期.
(编辑 赵欣宇)
On the Role and Adjustment of Teachers’ Non- intelligence Factors in Teaching
WANG Jichi
(Bei’an Technical School, Bei’an 164000, China)
Intelligence factors are largely determined by congenital inheritance, but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can be improved by training to improv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s out that “the unity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sm is the basic point of Chinese curriculu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Chinese knowledge and developing ability, Chinese teaching must play a subtle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us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non- intelligence factors; role of teacher
2017-03-15
王骥驰(1989—),男,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教学及研究。
G718.1
B
1672-0601(2017)05-0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