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西安 71030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创新探析
闫晓前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西安 710302)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模式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从创新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体质机制、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建设、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建设以及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高职; 校企合作; 学生管理模式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走出校园,把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到具体的企业职业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在校企合作日益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学生身份的双重性、育人环境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等诸多因素的改变,从而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1]。因此,笔者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目前的实际情况展开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骨干示范性院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改革建议,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改革及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1.1 调研的方式。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研的人员有国内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在本校就读的在校学生。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两种。其中,教师问卷共有26所职业类院校参与,收回19份有效问卷。学生问卷在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调查,设计专业36个,共收回有效问卷191份。
1.2 调查的内容。教师问卷主要针对教师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认知、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学生问卷主要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进行调研。
2.1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47%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思路是清晰的,认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干部队伍配备是较有效的,对本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持肯定的态度;94%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都是育人的实施者,应该紧密配合;4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35%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及自身素质方面需要加强;76%以上的教师认为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42%以上的教师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在日常管理、学风建设、思想教育、就业指导、文化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5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学生管理评估体系、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如果建立学生管理评估体系应该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学生日常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面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绩效等内容。
2.2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0%的在校生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及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是认可的;88%的在校生希望辅导员和班主任做同学的良师益友,多为同学争取利益,多关心学生;63%的在校生最关心的是就业问题;57%的在校生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基本明确,近20%的学生飘忽不定或不明确;21%的在校生想提高专业能力,近40%的学生认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更重要;31%的在校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高层次的学生管理者,近29%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自由,还有1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名师指导;关于学生课余时间的调查显示,40%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的娱乐方式是文体活动,30%的学生是上网,22%的学生是看书;52%的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89%以上的学生希望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教师能给与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3.1 创新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体质机制。以“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为内涵,树立校企融合的管理理念,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章程,明确合作内容,明晰校企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关系,根据校内外资源、企业需求,统筹调度,形成了校企联动管理、联动培养新机制。发挥各自在兼职教师聘用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体质机制。
3.2 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针对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问题及特点,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和完善学生管理方法,使在校生和企业顶岗实习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完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建立校企共管学生的新模式。
3.3 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以“内培外聘、专兼结合”的思路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建立辅导员选聘机制、考核和培养机制、激励和淘汰机制、校企互辅机制等,提升管理水平,为学生管理工作能有效进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主要从职业资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建设[2]。一是以“人事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胜任愉快”为目标,保持人们的职业体能;三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四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
3.4 校企融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设计由企业指导老师、院系教学督导、校内专业教师、学生信息员、企业信息员共同组成的信息反馈网络,校企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是学院教育管理学生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在校、在企学习工作表现和各方面能力素质的测定和评价。综合素质测评设定的测评指标既是评价的依据,又是学生发展的目标导向。因此,需要建立以学生全面素质考核为目标,采取定量测评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的体系[3]。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权衡学生学习工作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将学生素质划分为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方面。基础性素质是指学生在校在企规定的教学、实践和第二课堂等环节中形成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发展性素质是指学生在校内、企业教育中形成的展现个人创造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素质。
3.5 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所谓文化,是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孕育以及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理念、作风、精神、习惯和制度规范等。2010年5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就明确提出: “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一要求为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改革发展的方向[4]。校企合作,文化先行,高职院校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保障,更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软环境。
总之,在校企合作背景下,从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校企合作特色和学生管理特殊性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需要树立校企融合的管理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共同管理学生的体质机制。创新和完善管理方法,实现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化、流程化。通过“内培外聘、专兼结合”,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水平。校企融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体系,建立校企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只有在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改善学生管理的实效性,才能形成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模式。
[1]赵海明. 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 新一代,2012(8):59.
[2]李寅旭.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探究[J].现代教育,2012(16):64-66.
[3]张婷. 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2(10):176-177.
[4]陈彪.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生管理[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21-22.
(编辑 马海超)
《职业技术》征稿
《职业技术》(月刊)创刊于2002年,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论文一般为4500字以上 (含图表), 文稿按顺序应包含:中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分类号、文章标识码、论文的英文题名、作者汉语拼音名、作者单位(英文)、英文摘要及关键词,首页页下注应有论文第一作者的个人信息(出生年月、性别、学位、职称及主要研究方向)。课题项目请注明,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在投稿时提供批准复印件。稿件应有有效联系方式(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欢迎大家投稿。
投稿信箱:zyjszzs@126.com 本刊知网投稿网址:http://www.zyju.cbpt.cnki.net
编辑部电话:0451-51897515 51897440 51897511
Innova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Xiaoqian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710302, China)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analysis of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par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for common students management system, institutionalized streamlin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specialized team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ofound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integ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mode
2017-04-10
陕西省职业教育学会2015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创新研究》(编号:SZJZD2015005)阶段性成果。
闫晓前(1969年—)。女,陕西户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精细化工方向研究及高职教育研究。
G712
B
1672-0601(2017)05-00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