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滨(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江阴 214433)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职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之一,通过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目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存在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因此,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亟待改革,针对高职院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撰更为行之有效的教材,以提升当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针对性研究较少,导致其教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及教材实效性较低。
笔者对当前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加以分析,发现大部分教材均与高校体育教材雷同,可见教材管理水平较低,仅仅是根据普通高等院校现行教材进行编写,没有凸显出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实际特征,针对性较低,无法适应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从而造成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局面。
针对当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理论研究相对较少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予以重视,加强对其的研究力度,从而为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帮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部门可集结优秀的体育教育专家和学者、健康顾问、生物顾问、高职一线教师等人员,成立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小组,并针对高职体育教材现实情况加以研究,设计出更加符合高职院校学生情况的教材。可根据各方面建议及教学成果加以调整,最终形成正式的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并开展推广工作,使新版教材能够发挥出其优势和功能。
体育课程贯穿了学生整个教育阶段,因此,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中,应重点关注教材的发展性。通过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及教材的研究,发现当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与中小学连贯性较差,呈现出阶梯化发展趋势,此种形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同时还存在浪费教学资源的现象。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应重视与学生身体发育发展的关系,体育教学必须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运动能力为主,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高职学生的年龄以17至22周岁为主,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发育逐渐停止,但仍然在缓慢发育之中,同时,男女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明显,男性学生在耐力、爆发力方面优势明显,而女性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则较为突出。因此,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应与学生的实际身体发育情况具有紧密联系,才能实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将高职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与运动项目技巧进行有机结合,并加入趣味化活动,使学生更为积极地投身于体育学习之中,在确保学生的身体素质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后,再进行具体的体育项目技术学习,进而达成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
除此之外,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与教材之间的发展关系不容忽视,笔者经过大量的走访与调查,发现现阶段采用大班制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高职院校较少,一般都是采用小班选修制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教材的要求较高,单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教材无法满足选修教学的需求。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应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从而正确处理高职体育与健康教材与课程类型发展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可根据师资、场地、设备情况来确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类型,诸如,长跑、短跑、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项目,并适当添加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课程,包括攀岩、轮滑、健美操、瑜伽、越野、游泳、滑冰、网球等等。高职院校将已经明确的课程加以统计,并结合学生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学内容,形成校本教材,每一位学生在选定体育与健康选修课后,发放有针对性的专业校本教材,从而凸显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高职课程构成一般以专业课程为主,体育与健康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专业性不强,这一缺陷应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中加以完善。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对教材进行差异化处理,培养学生职业化身体素养,对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大有裨益。因此,在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改革过程中,必须重视其专业性,发挥高职院校专业性优势,进而提升高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例如,烹饪专业、机电专业、服装纺织专业的学生,其未来职业对学生的肩部、腰部、腿部肌肉力量要求较高,可推荐其参加羽毛球、兵乓球、游泳、田径等体育与健康课程,并在教材编写中加入上述专业的职业需求,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体育训练。建筑专业、装潢专业学生,其上肢、腰部、腹部肌肉力量需加以训练,推荐其参加越野、田径、游泳、篮球、足球等课程。
另外,职业疾病预防应该作为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将未来职业对人身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加入到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之中,进而保障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身体健康,深化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效果,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与高职院校应积极对其进行改革,提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的适用性与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进我国高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落实。
[1]胡振浩.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7):972-973.
[2]宋建德. 对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改革的重新审视[J]. 陕西教育(高教),2015,(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