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25)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如何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每一个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对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落实“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战略目标,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育的主要途径,欲完成这一重要任务,高职院校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国内高职院校积极吸纳国际先进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经验,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高度上来。本文就某高职院校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例,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论述,围绕“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和创机制”等特征性的教学体系进行详细的论述。
在秉承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号召下,某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将学生以同专业小班额的形式进行划分,并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更加侧重对学生的国际视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目标上,侧重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全面落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先后设立了四个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通过对相应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目标的适当调整,并不断地进行完善,形成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
高职院校长期发展,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内涵,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个较好的校园文化教育主题,将这一主题落实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整合各类可利用资源,为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实现平台的搭建。
首先,通过利用宣传、鼓励以及开展各种活动等手段,在高职院校的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使创新创业意识成为一种校园潮流,引领学生在这股“浪潮”中奋勇向前。在高职院校教学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通过活动的开展、理念的渗透、制度的规范与要求,完成创新创业文化平台的搭建;
其次就是在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中适当的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内容,把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杜绝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流于形式”。
对于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一个是硬件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另一个就是师资队伍平台的构建。
首先,硬件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需要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室、设备等方面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合理的制定教学计划,并认真组织安排,有效的提高对于硬件设施的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努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的机会;其次就是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平台的构建,在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初期,选拔综合业务素质优秀的教师来组建师资队伍,尤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突出的教师,予以破格录入,在此基础上,对师资队伍在编教师进行业务水平进行有效的提高,通过培训、竞赛等项目的开展,鼓励其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良行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时期进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积极促成校方和社会企业方之间的有机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产生社会实践真实感受的环境。在社会企业对学生实习的设置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学院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适当的讲述一些在社会实践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院校制定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专项方案,完成对创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对方案进行完善和调整,促使其臻至完满。具体完善内容如下:
3.1.1 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在这个创新教育机制中,要对高职院校校方的一线教务部门、后勤保障部门、财政支出控制部门等都有所涉猎,共同参与到创新教育工作中,提供来自各个部门的“绿灯”支持,同时还要组织校方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师组成一个创新教育工作监督评审部门,对各项组织方案、教学计划、教学成果等进行客观的评价与监督,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该机制的日益完善;
3.1.2 在实施方案中,对创新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学生对创新项目的选择,到创新教育项目的审批、经费的划拨,以及最终的创新教育项目教学效果的评定等等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流程;
3.1.3 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合作的环节。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运行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项目更是由教师直接组织实施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的影响贯穿于整个方案的实施过程,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默契,能够促进学生对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首先,要积极开展创业模拟教育教学,对于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教学难点各个击破。该高职院校将社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引入校园,创建大学生创业街,给学生搭建创业模拟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业实践中来,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印证所学,形成“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的良性循环模式;
其次,加强政校合作,提升创业指导质量水平。校方要与社会上的人才管理机构以及人才培训机构进行紧密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系统,学校负责知识的讲授,并通过实习教学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人才培养机构负责对专项人才的进一步培养,提供完整的创业服务支持,发展大学生创业,社会用人企业负责提供学生实习场所、设备等,同时吸纳创新型人才,为其提供稳固的发展空间。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有一定的规程、管理制度,而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繁复、艰巨的任务,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来维持其运行发展。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一支思维先进的领导班子,完成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政策、制度等的制定工作,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协调各参与方之间的利害关系;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还要有一个精良的任务执行系统,主要指的就是师资队伍,落实教育方案中的各项具体教学任务;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还要有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工作落实程度监督系统),对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流程等进行实施的评估,若出现较大的偏差,及时的采取纠偏措施,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维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不能缺少物质基础的保证,所谓的物质基础,具体指为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运行所需要的师资、设备、教学场地等等,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比较大优势,更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资源保障工作。
古人尚“以人为镜”,督促自己恪尽职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案运行的各项流程、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做到“防微杜渐”,进而保证整个运行系统的公平与有效。
落实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两个方面设立激励机制,一是对教师、职工,另一个就是要对学生实行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于教师、职工而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讲授知识、培养技能是基本职责,适当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可以激发教职员工更大的主动性;作为学生,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扮演的是主体的角色,对其有效的激励就是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为其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对现有专业教育的补充和深化,体现了素质教育。本文介绍的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案例,探索了“进课程、建平台、立项目、创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趋于成熟,取得了比较显著教学效果,值得广大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借鉴。
[1]马林.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邵作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9).
[3]强伟纲.拓展高职院校的培训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J].高等职业教育,2011,(12).
[4]罗桂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
[5]杨静.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金田,2013,6.
[6]缪宁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