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缺乳的临床护理研究

2017-01-28 07:03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缺乳泌乳乳房

产后缺乳是当前临床极为常见的一种产妇产后疾病类型,其也被称为乳汁不足,指的是产妇在哺乳期内乳汁较少甚至全无乳汁的一种疾病,因此无法满足婴儿的哺育需要,对婴儿正常生长造成一定不利影响[1]。本次研究将中医护理干预应用在产妇产后护理进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96例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为20~42岁,平均(25.4±2.1)岁,本组产妇中顺产25例、剖宫产23例;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为20~42岁,平均(25.5±2.4)岁,本组产妇中顺产26例、剖宫产22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由医护人员教导患者产后哺育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婴儿护理内容,针对产妇产后饮食、休息、锻炼等给予对症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穴位按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端坐位,取患者檀中、乳根等穴位进行推拿按摩,使用按揉拿法、滚法对患者穴位附近肌肉进行充分按摩,使用按摩揉法点按其天宗、大椎、腧穴等诸多穴位,而后使用挫法、排法对患者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次数100~300次,2次/d。

(2)耳穴贴压:医护人员取患者内分泌、胸腺、乳腺等穴位作为主穴,同时针对气血虚弱患者加脾、胃贴压;针对肝郁气滞型患者则加肝脏、神门等穴位进行贴压。具体贴压过程中医护人员使用医用胶带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患者而后,使用手指对上述穴位进行轻轻按压,确认患者得气后持续1 min,3~5次/d。

(3)乳房按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仰卧位,使用手掌对患者胸部及乳房周围组织进行按摩,以患者左乳顺时针、右乳逆时针为方向对患者乳房进行持续20~30次的按摩,具体压力确认患者有热感即可。而后医护人员使用掌心固定患者乳头,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轻轻揉按20~30次即可。此外,医护人员使用拇指按压患者乳房周围穴位2 min/次,其中气血虚弱患者按摩少泽、足三里、檀中、乳根四处穴位,取补法进行按摩;肝郁气滞型患者取少泽、内关、太冲、乳根、檀中五处穴位,取泄法进行按摩,2 次 /d。

(4)走罐治疗: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持俯卧位并对其背部进行常规消毒,于患者颈部、背部涂抹活血剂并使用玻璃火罐完成火罐治疗,走罐方向应沿患者经络循行方向设置,依其阳膀胱经侧线从颈部直至腰骶部推行,观察患者背部肌肤发红、发热后即可结束治疗。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走罐治疗力度,每次治疗时间≤10 min,2次/周。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2]以及产后缺乳病发率等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后缺乳发病率

观察组患者产后缺乳病发例数3例,病发率6.3%;对照组患者产后缺乳病发例数14例,病发率29.2%。两组患者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泌乳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初始泌乳时间为产后(52.5±11.4)h、产后乳房充盈评分(5.2±0.5)分;对照组患者初始泌乳时间为产后(80.2±11.6)h、产后乳房充盈评分(2.5±0.7)分。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3-4],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的最佳哺乳方式,其对降低新生儿病发率、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等均有非常重要临床作用。同时亦有研究结果显示[5-6],产妇产后乳量不足是影响母乳喂养结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新生儿及母亲身体健康均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认为产后缺乳患者的主要病发原因乃是其气血亏虚,其认为乳汁含量本身受到人体气血运行的影响,产后分娩过程中本身就会损失大量气血,在产后脾胃虚弱、虚不受补的情况下气血运行受到影响,乳脂含量也由此受到影响[7]。本次研究中以此为据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措施,将中医护理干预手法纳入到患者护理内容中来,通过穴位按摩、耳穴贴压、乳房按摩、走罐治疗等多种护理方式来有效缓解患者产后气血亏虚症状,最终达到刺激产妇机体的泌乳功能的效果。有研究结果显示[8],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对提升产后缺乳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而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在初始泌乳时间、乳房充盈评分、产后缺乳发病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添加中医护理干预手法对降低产妇产后缺乳病发率有积极效果,患者乳房充盈程度及初始泌乳时间均明显优化。

[1]郭红燕. 产后缺乳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3):121-122.

[2]马明霞. 产后缺乳应用中医护理的预防效果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13):136-137.

[3]彭瑶. 中医护理应用于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135-136.

[4]吴佳如,谢华,潘小佳. 穴位按摩配合刮痧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探讨[J]. 中外医疗,2016,35(19):174-176.

[5]胡玉芳,魏怀玉,赵淑霞,等. 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护理观察[J]. 山西中医,2016,32(3):59-60.

[6]郭双敏. 中医适宜技术护理预防产后缺乳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266-267.

[7]陈凤鸾. 适宜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缺乳中的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274-277.

[8]高艳,赵彩艳,毕锦秀,等. 剖宫产术后缺乳的临床综合护理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3):134-135.

猜你喜欢
缺乳泌乳乳房
荷斯坦牛乳中尿素氮和泌乳持续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