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之理论分析

2017-01-28 05:55:26王竞航
法制博览 2017年25期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青少年

王竞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当代中国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之理论分析

王竞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有希望。”在习近平总书记激昂的话语中,我们青少年一代不觉为之振奋。诚然,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和幸福,是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责任。

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原因;犯罪预防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更是不断进取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线后备力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和保护也越发重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对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完善,再到《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性法律的制定与出台,都无一不体现出国家对青少年群体的关怀。然而让人痛心的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类型犯罪也应运而生。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浪潮,本身欠缺甄别能力的青少年群体就极易成为恐怖主义的俘虏。随着不良思想的逐渐渗透,造成了我国恐怖主义犯罪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一、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与特征

简单来说,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就是指由青少年实施的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具体犯罪。在具体案例中,这一犯罪类型表现出多方面的法律特征。

首先,也是其最显著的外在表现,即具有极端性。在参与恐怖主义袭击时,青少年往往表现出不计后果的心理特点,并常常运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实施犯罪行为。诚然,这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对青少年这一概念的界定较为模糊,但是,当下将青少年界定为14-28周岁这一区间的说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①。在这心智尚未成熟、正在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人生成长阶段,青少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多数青春期青少年更伴随着强烈的逆反心理,这都共同助长了极端恐怖思想的侵蚀气焰。

其次,也是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的另一个普遍特征,即恐怖活动的附属性。青少年虽然血气方刚但又难独当一面,所以在具体恐怖主义活动中往往表现为依附于恐怖组织或犯罪团伙而具体实施犯罪行为。在2014年5·22乌鲁木齐爆炸事件中,依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之后的零点抓捕行动中共抓获了两百余名犯罪嫌疑人,且以80后、90后为主。这一事实在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附随着一定恐怖组织,被动地助长了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气焰,辅助性地实施犯罪行为,最终却沦为恐怖团伙的“挡箭牌”与最惨烈的牺牲品。

再次,就是青少年自杀式恐怖袭击比重不断增长,自我毁灭性成为其又一显著特点。自杀行为在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中的发生有其存在根源:普遍来说,青少年群体年纪较小且缺乏犯罪经验,但却极为容易接受极端思想的影响,自杀就是恐怖犯罪再简单不过却能引起巨大社会反响的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最后,即使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活动所采取手段的先进性和实施过程的隐蔽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恐怖主义活动所运用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诸如利用互联网实施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酒呈现出多态化发展趋势:运用网络病毒入侵他人微机,又或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前期准备等。这些在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刑事侦查活动增加了难度,且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具有迷惑性,易使人们放下警惕,而这都使得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活动具备了较之一般恐怖犯罪更强的隐蔽性,对现代安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的原因探究

当前,虽然表面上恐怖主义活动在严打的社会背景下有所收敛,但是他却从未从根本上消除。从认识论角度来说,恐怖主义活动并不会因军事镇压或法律规制而真正消除。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由于恐怖主义思想的传播与蔓延渗透而滋生发展的,思想渗透是它成长的起点。鉴于以上思考,我们应该对其成因进行具体分析,突出思想文化的渗透在恐怖活动成型中发挥的作用这一重点。在此我也仅以此为原因论的根基展开说明:

一方面,青少年因自身认识体系和价值标准的局限极容易成为被恐怖分子利用的俘虏,这一论点在前文中已有说明,故在此不过分赘述。其次,即是不良文化圈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参与恐怖组织的青少年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生活在极为混乱的家庭环境之中的,单亲或是父亲不在身边,又或是父母长期的纵容或打骂,又或是家境拮据家庭成员具有不良行为史的……这无一不成为使得家庭这个客体成为青少年走向恐怖犯罪的温床。另一方面就是学校教育与管理的缺失。所处校园环境恶劣、被同学长期孤立、分辨能力低、抗挫折能力弱、具有较强的虚荣心与好胜心的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非常容易失去理智而走向恐怖主义犯罪的极端。若其在遭受挫折或走投无路时为极端思想侵蚀,则更会加重他们的逆反心理,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的预防

面对日益复杂的恐怖主义犯罪局势,解决其中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在我看来,国家应在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军事保护体系的基础之上(1)进一步健全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着力促进中西部与沿海地区教育资源的平衡共享,提升特别是中西部较落后地区的教育质量及水平,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2)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规避暴力文化的入侵,政府大力加强相关管制力度,创造文明的社会氛围。(3)坚持发展国民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4)突出民族宗教课题突出重点研究,稳固已经取得的民族发展成果,进一步贯彻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适当地引导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落实“两个基础”、“两个要求、“两个支持”思想,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目标奋斗努力。(5)着力加强地区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力度,协商建立青少年恐怖主义活动联动机制,共同应对这一问题。

四、结语

青少年作为恐怖主义犯罪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反恐怖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一犯罪现象我们应该着重应对、防范与打击。当然,我们还应积极宣传去极端化思想,加强预防犯罪转化工作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相信政治、文化可以是恐怖主义滋生成长的土壤,就同样可以成为预防恐怖主义犯罪的力量之源!

[ 注 释 ]

①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以及相关文件,我国学界普遍将青少年界定为14-28岁这一年龄段,但该观点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文采纳这一观点.

[1]艾尔肯·沙木沙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少数民族犯罪控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3.

[2]王赞.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

[3]陈丹.青少年恐怖主义犯罪原因、特点及策略分析[J].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6(03):15-18.

[4]马陇平.西部边疆稳定视角下打击“三股势力”法治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

[5]孙若男.新疆地区暴恐犯罪防控探究[D].安徽大学,2015.

[6]张家栋.恐怖主义:后现代视角分析[D].复旦大学,2004.

D

A

2095-4379-(2017)25-0208-02

王竞航(1997-),男,汉族,福建武夷山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刑事司法、职务犯罪侦查。

猜你喜欢
恐怖主义犯罪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Televisions
防控跨国恐怖主义犯罪的困境及应对
刑法论丛(2018年3期)2018-10-10 03:35:30
什么是犯罪?
略论当代恐怖主义问题的社会根源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
让恐怖主义远离校园
留学(2014年20期)2014-04-29 00:44:03
“犯罪”种种
海外英语(2013年7期)2013-11-22 08:25:45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14: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