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苹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8)
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李苹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郑州450008)
目前,中医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正在得到逐步完善,几乎每个中医院校都有医学英语或者中医英语学科,有专门的专业英语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英语通识教育+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语教学,以期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同时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不统一、师资匮乏等。从事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同仁,需加强沟通协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中医药复合型人才。
中医英语;医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1.1 专门用途英语概述在探讨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之前,首先必须了解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涵义。最早提出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概念的是Halliday M.A.K.。他指出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专门用途英语”,并提出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要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法[1]。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学科主要涵盖三大领域:科学技术(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商务经济(English for Business and Economics,简称EBE);社会科学(人文研究)(English for Social Sciences,简称ESS)[2]。
每个分支又分为职业用途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 Purposes,简称EOP)和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两个次分支。学术用途英语(EAP)又再次分为一般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GAP)和专业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3]。我们经常提到的医学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Studies,简称EMS)就属于专业学术用途英语。
1.2 中医英语概述中医英语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医英语已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术语系统的新兴学科。笔者认为,中医英语也属于专业学术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SAP)。
中医英语教学正在日益发展成熟,几乎每个中医院校都有医学英语或者中医英语的教研室,拥有专门的医学英语、中医英语教学团队。中医英语在培养高水平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并在中医文化在世界传播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三个阶段。“两个层次”即基础英语层次和中医英语层次。基础英语层次包含两个阶段:英语通识教育阶段((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简称EGP)和医学英语学习阶段(English for Medical Studies,简称EMS)[4]。于是,整个专业英语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英语通识教育阶段、医学英语学习阶段、中医英语学习阶段。
这里以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为例来探讨专业英语教学模式。2004年7月河南中医学院外语学院建立医药外语学科,对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系统化的实践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英语通识教育+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语教学。教学涉及各个中医药学专业,包括专升本、本科生、研究生三个层次。开设的课程有通识英语课程,医学英语课程,中医英语课程。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各类课程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学习指导用书等。目前正在进行中医英语试题库建设、以期为中医英语学习考核制度的改革提供网络平台。
2.1 通识英语教学通识英语教学在于使学习者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学内容侧重于人文社科方面,旨在提高学生整体的英语运用水平和对西方文化社会的认识。
2.2 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教学可以为中医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术英语基础,促进中医英语的学习和研究。医学英语课程包括《医学英语词汇》《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听说》等。医学英语教学通过讲述医学词汇的构词法,培养学生医学英语实践的能力,教授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医学专业信息,听懂医药学术报告,参与国外医学学术讨论,撰写英文医学学术论文等。
2.3 中医英语教学中医英语教学着重讲解中医术语的表述、特点和中医英语的总体特征,培养学生的中医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中医的国际化进程需要既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和实践,同时能用流利的英语来阐述中医的精髓和内涵的复合型人才。中医英语课程有《中医基础英语》《中医临床英语》《中医药汉译英》等。
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两个层次和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通识英语教学为医学英语和中医英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医学英语和中医英语教学又是通识英语教学的延续,同时医学英语教学进一步为中医英语教学打下良好的语言和专业基础。英语通识教育+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有益的尝试,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3.1 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中医院校外语学院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仍较薄弱,教学目标的确定仍需要大量的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中医英语的教学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最高目标。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一般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英语的总体特征,常用中医术语的英文表达等。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最高目标是进行中医药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懂中医又精通英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专业人才。
3.2 专业英语教材编写教材作为学习输入的主要信息源,对专业英语教学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专业英语的教材应该以真实性为原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能力训练。首先,真实性是专业英语教材要遵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则,真实语料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专业。其次,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应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水平。再次,练习形式上需体现中医英语学习的实践性[5]。
目前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材尚不统一,而且在内容编排等方面都有不足,因此依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构建学习者最基本的中医英语知识结构,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教材尤为必要。在教材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出版了一系列教材供教学使用,比如《中医基础英语》《中医临床英语》《中医药汉译英翻译教程》《医学英语阅读》《医学英语翻译》《医学英语听说》等,并编订工具书《汉英中医学词典》供教学参考使用。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还需对教材进行不断地评估,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提高教材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3.3 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语言学和文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具有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但就教授医学英语课程和中医英语课程而言,他们现有的学科专业知识还有欠缺。我们现有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很大的挑战,这支师资队伍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应该明确的两个问题是:谁来教,教什么。我们学校在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实施跨二级学院优化组合,由英语专业、医学英语专业、中医、西医专业背景的老师组成,有一支包括中医、西医各专业的双语教学队伍。通识英语课程由大学英语教师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渗透医学的科普知识。医学英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知识背景为辅,由医学英语专业的老师完成。教学重点是医学术语、医学学术讲座听力、国际医学会议英语等,侧重语言教学和培养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英语技能。中医英语课程由专业老师完成,实行双语教学,侧重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以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为主,语言技能为辅。
3.4 专业英语教学法改革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引导学生就一个医学话题进行演讲,或者给学生设置场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场景表演和会话中,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所学的中医英语专业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和学习操作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结合音频、图像、视频等学习方式,立体化,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教学。此外,要和学生实现真正的互动,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和改进,实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关系。
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要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使其不仅有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而且有过硬的中医专业素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尤为重要,英语通识教育+医学英语教学+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有益的尝试。与此同时,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也面临挑战,比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法改革等。我们应该通过各方面努力提高中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水平,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中医药人才,为中医的国际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1]Halliday M.A.K.,A.McIntosh&P.Strevens.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64:6-10.
[2]朱梅萍,沈忆文.外语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ESP研究,2010(1):80-87.
[3]都建颖.以内容为依托的学术用途英语教学:概念、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J].中国ESP研究,2011,2(1):55-65.
[4]陆雷娜.浅淡EGP和ESP/EAP相融合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155-157.
[5]兰凤利.关于中医英语教材建设的几点建议[J].中医教育,2006,25(5):64-65.
English Teaching Model in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Ping
(Foreign Language School,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engzhou 450008,China)
At present,English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being gradually improved in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hich set up discipline of medical English or English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special team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teaching.The teaching mode: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English for medical and English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tudies was constructed in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English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also fac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ch as obscure teaching objectives,lack of teachers and non-uniformed textbooks.Colleagues engaged in English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ould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m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glis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dical English;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teaching mode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3.009
1672-2779(2017)-03-0021-03
:李海燕本文校对:穆海博
2016-09-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No:14YJA74006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No:2014BYY021】、【No:2015BWX0397】、【No:2016CYY024】;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No:2015-QN-479】;河南省软科学项目【No:16240041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