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姗姗 邵英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基于中国知网的中医药传播研究的计量分析※
陈姗姗 邵英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在国际传统医药发展战略及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全球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国际社会也开始了对中医药领域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中医药传播过程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梳理国内有关中医药传播发展的文献,呈现出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分析该领域近些年来研究的热点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中医药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中医药文化交流;计量分析;中国知网
近年来,在国际传统医药发展战略、政策及标准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全球传统医药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当然也包括中医药在内。很多西方国家开始承认中医药学为独立科学体系,国际社会也开始了对中医药领域前所未有的关注,这是一代代中医药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医药学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中医药传播过程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现代社会尚未普遍理解和接受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西方人的生活习惯不能适应中医药的剂型与使用方式等[1]。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了如“搭建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的沟通桥梁”,“将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基础科学相融合”和“规范中医药名词术语”等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促进中医药的传播发展[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定量研究的方法,利用知识可视化软件,梳理国内有关中医药传播发展的文献,呈现出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该领域学术发展的趋势,旨在发现近些年来中医药传播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以期为今后的中医药传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关于中医传播相关研究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2)中医传播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有哪些?3)不同时间段对中医传播关注点有何不同?
定量研究采用近年来较受研究者青睐的知识可视化方法。可视化知识图谱迅速成为近些年学科总结与回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为它具有方法上的可视化、描绘上的形象化、理论上的综合化等特点,知识图谱的信息可视化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们处理海量的抽象信息,归纳并且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从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集中发现各种变化和结构的潜在机制,以及隐藏在其中的规律与本质特征。华裔科学家陈超美于2004年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在知识图谱绘制方面具有强大功能[3],不仅可以应用在描绘学科发展及动态状况、明确主要研究领域之间的内部联系、追踪学术前沿等方面,而且可以应用在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合作网络、知识输入与知识输出的相互关系,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学、图书情报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中[4]。
在CNKI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篇名为“中医”并含“传播”或“走出去”或“传播”或“对外”,共检索出224篇论文,手工剔除报告、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后,获得中医传播、中医对外传播相关主题论文184篇,时间跨度为1983年—2016年。检索时间为2016年9月20日。首先进行数据转换并导入CiteSpace中。使用软件自带的数据转换功能将Refwork格式数据转换成CiteSpaceⅢ可识别的格式。而后设置各项参数:设置topN=30,时间跨度=1983年—2016年,切分年代为1年,聚类词来源选择标题、摘 要、作者信息和关键词,节点类型选择术语、关键词和类别,阈值分别设置为(4、3、20)(4、3、20)(3、3、20),剪切连线设置为聚类群(Pathfinder)[5]。参数设置完后,生成中医药传播文献关键词节点的聚类视图,然后根据结果提取相关信息。
3.1 总体特点的计量分析2000年后,CNKI期刊数据库中中医药传播相关主题论文发文量总体呈波动式增长,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06年CNKI中医传播相关主题论文发文量
由图1可知中医药传播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2002年之前发文量较少,为第一阶段,相关主题研究论文非常罕见;第二阶段2003年—2009年发文量呈波动式增长,中医对外传播开始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这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第一份全球性传统医学发展战略《传统医学2002—2005年战略》有关[6];第三阶段,世卫组织于2009年通过了传统医学决议,从2010年至今发文量迅速增长,并在2014年达到峰值32篇,说明近五年中医药传播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后,世卫组织在《传统医学战略2014—2023》中进一步明确了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医学和补充医学发展战略目标,未来传统医学将受到越来越高的国际关注度。
此外,对刊载这184篇论文的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并选取发文量≥3的期刊,结果显示如下(见图2)。可知4大类期刊关注中医药传播研究,包括:中医院校学报与教育类、中医药信息管理类、中医哲学与文化类和中西医结合类。其中刊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医教育》《中医药管理杂志》和《中医药文化》,说明中医药传播在教育、政策法规和文化传播研究方面受到较多关注。
图2 刊载中医药传播主题论文的主要期刊
3.2 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我们运行CiteSpaceIII,并按照上文“数据筛选和处理”中的设置对文献引文共引网络的路径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并通过高频主题词,确定研究热点领域。通过提取名词短语、主题词归并,自动生成出中医药传播文献的主题词聚类可视化图谱如图3所示。聚类的显著性由图中连线面积表示,聚类越显著面积越大。
图3 中医药传播主题词聚类可视化图谱
表1 中医药传播主题词前10个聚类
CiteSpace中的模块值Q和平均轮廓值S两个指标能够反映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一般Q>0.3表示社团结构是显著的;S>0.5聚类是比较合理的,S=0.7时聚类是高效率令人信服的。由图3左上角信息显示可知,该图谱共生成393个节点,992条连接线,Q=0.8654,S= 0.7169,说明社团结构显著且聚类信度高,图谱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该图谱共生成49个共被引聚类,其中最显著的前10个聚类以及标签词如表1所示。
聚类标签词来源于施引文献,可以从施引文献的“标题词条”或“索引词条”或“摘 要词条”提取。提取方式基于三种排序算法,TF*IDF加权算法提取出的词语强调的是研究主流;对数似然率(log-likelihood)算法和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算法提取出来的词语强调研究特点。两者相结合,从中抽取共同的信息可谓是对聚类最佳的诠释和界定[7]。
结合图3和表1的聚类大小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传播相关研究中,受到重点关注的热点领域为:“中医药(对外)教育教学与外文出版”(聚类0,1,2,5),“中医术语标准化”(聚类3),“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聚类4),“对外关系与跨文化能力”(聚类6,8),“替代医学针灸、方剂学”(聚类7,9)。其中最大的聚类为聚类0“中医药教育”(Size=50,Silhouette=0.975),说明中医药教育研究在中医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中医药专业“留学生教育”,包括汉语教学、对外交流以及中医的“跨文化传播”也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途径。除上述研究热点外,“中医发展战略”“中医立法”等政策性研究也占有较大比重。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和“方剂学”的外文出版物在中医药传播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特色研究如“中医美容”也有一定的学术关注度。
3.3 研究热点的历年演进我们对国内中医药传播研究热点的逐年变化特点进行考察,用CiteSpace系统生成出共被引历年演进图谱(见图4)。
图4 中医药传播共被引历年演进图谱
共被引文献网络中的突增节点是高被引文献,预示着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献节点以红色圆圈标出的,是经过突变处理的被引用次数出现突然增长的文献。这里我们分析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发现1997年以后国内学者对中医对外教育和传播的关注度开始上升,主要关注点在“中医翻译”(1997)共被引6次,“对外教育”(1997)共被引7次和“中医术语”。2004年—2006年以后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医文化的传播在中医传播中的作用,如“中医文化”(2004)共被引24次,“中医药传播”(2004),共被引7次,“中医药文化”(2006)共被引11次。2005—2015年期间研究热点转向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如“国际传播”(2009)属于聚类#8,共被引7次,“跨文化传播”(2014)属于聚类#8,共被引7次。
以下高被引文献也反映出这些研究主题的重要性,标志着中医国际化研究关注点的历年演进。如:宋阳(2006)《中医护理国际化探讨》;张宗明(2011)《中医孔子学院与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刘国伟(2014)《中医跨文化传播的源文化要素分析》;周延松(2009)《中医院校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结构刍议》;沈承玲、刘水(2011)《中医对外出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兼谈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国际化方略》;刘彦臣(2014)《新世纪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基于中国知网2000—2013》等。
本研究得到以下发现:1)中医药传播相关研究在近15年来论文总量呈逐年整体上升,并伴随周期性波动的特点,论文集中发表在中医院校学报与教育类、中医药信息管理类、中医哲学与文化类和中西医结合4大类期刊上。2)研究热点主要涉及中医药对外教育教学、外文出版、中医术语标准化、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对外关系与跨文化能力等,以及中医发展战略、中医立法等政策性研究。近些年研究热点不断变化,跨文化能力受到较多关注。
[1]陈雁.传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思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9):820-822.
[2]左艇,颜帅.试论中医药国际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医学报,2014(7):999-1001.
[3]陈悦,陈超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 (2):242-253.
[4]黄维,李梦玲.中国教育经济学主流学术群体及其演变——基于1980—2010年CSSCI源刊的知识图谱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99-104.
[5]陈超美.如何选取CiteSpace中的各项参数[EB/OL].2016-9-20 http://blog. sciencenet.cn/blog-496649-378974.html
[6]段黎萍.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2002—2005年发展战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12):84-85.
[7]陈悦,陈超美.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24.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es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CNKI
CHEN Shanshan,SHAO Yingjun
(College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Promoted by consecutive international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ound the globe has receive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However,there have also been various problems and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TCM internationalization.Through quantitative research and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domestic literature,this study aimed to present the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also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trend and focus within this research domain and hopes to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is topic.
cultural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ibliometric analysis;CNKI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3.003
1672-2779(2017)-03-0006-04
:李海燕本文校对:孔祥国
2016-10-11)
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项目【No:YETP0802】
*通讯作者:adonis.so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