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静 许哲 文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武汉430065)
中药药理学中止血方药专题微课设计
梁静 许哲 文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武汉430065)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移动设备的日益精良,各种网络课程应运而生。其中微课因其短小精悍、生动明了的特点备受大学生喜爱。本文在对微课相关文献和微课实例的调查后,结合中药药理学的课程特点,采用了专题微课的形式,对中药药理学止血方药的知识点制做了微课,投入使用并开展了效果调查,为后续微课在中药药理学教学的应用提供借鉴及参考。
中药药理学;止血方药;专题微课;教学设计
中药药理学课程内容冗杂,尤其体现在药理作用繁杂,重点不突出,学生难于记忆、理解。专题微课是一门以某个重要专题(单元、主题)而设计的一种微型在线视频的网络课程,具有系统化,层次化,连续性强的特点[1]。微课具有简短精悍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将中药药理学的知识点分解重构[2],使得学生可根据自身知识掌握情况,自主选择需要加深巩固的地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中药药物作用机制还可以用动画视频来演示,明了易懂,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4]。而系列微课组成专题微课,彼此关联,递进,可以保障学生的连续化学习。我们以中药药理学止血方药一节为例设计相应的专题微课,专题1,出血的病因;专题2,止血方药的作用机制;专题3,重点药物三七的止血、活血等作用机制。以微课教学组与普通学习组来进行比较微课教学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1 教学目标本次微课以止血方药为主要内容,通过微课学习后学生应达到如下基本要求:(1)掌握出血证的病因;(2)止血药的概念、分类、作用机制;(3)重点止血方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4)使学习者掌握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1.2学情分析中药药理学是一门重要课程,其中药物作用杂多是本学科的特点。止血方药的作用除了止血之外,还有很多其他作用,学生往往不易记忆。选用止血方药这一章节,对学生养成通过分析中药药理作用的关联性,理解药物药理作用的关联性有帮助[4]。学生已经具备了药理学相关知识,可以理解中药止血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教学对象从我校中药学两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0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人。2组的实验课,理论课教师配置无差异,学生年龄,性别构成比,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在以“中药药理学之止血方药”为例设计开发完成微课资源后,立刻进行试用[6],正常组仅参与该门课程的平时教学活动,微课组在完成该课程的日常学习后还要每天花5 min左右的时间进行微课学习。
1.4 教学工具的准备使用相关软件(Camtasia Studio 8.0版、手绘软件Explaindio Video Creator),编辑微课内容,再用绘图软件编写视频的文字内容,最后录屏软件制作演示视频配以讲解的方式来进行微课制作[5]。
2.1 重点与难点本节微课的重点在于三七的药物作用机制。难点则是三七具有很多药理作用,记忆难度很大。
2.2 脚本编写与素材处理为突出分析止血药作用机制的关联性,微课脚本的编写就十分重要,它是知识点细化后的具体展现,也是一节微课制作好坏的根本[6]。下表就是以止血药为例的脚本编写实例。
2.3 视频录制与处理事先制作好动画,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开启录屏软件,对PPT进行讲解并录屏,结束后选择保存[7]。将保存好的文件打开,在需要的地方添加注释,并在动画播放处适当补充字幕。还可根据需要为视频添加一些特效、背景音乐以丰富学生的观感,提高视频趣味性[8]。编辑结束后选择以适当的格式(例如MP4)储存,最后上传至微课公众平台,供学生学习。
表1 “止血药”脚本
2.4 教学评价方法①教学内容考核成绩评价。根据该门微课知识点,依次制作单选题、多选题、填空、判断、简答等多种方式的题目。在互联网发布试卷,学生完成并提交问卷后,由老师统计分数并分析。②另外对参与微课学习的同学还要做一个微课质量的问卷调查[9]。
2.5 统计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实验数据以(x±s)表示,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有极显著性差异。
2.6 结果
2.6.1 中药止血药微课教学效果将2组学生的测验成绩统计后发现:微课组测验平均成绩为(78.18±4.89)分,对照组测验平均成绩为(75.09±4.30)分;而在知识点的错误数上微课组为(2.18±1.25),对照组为(2.72± 1.42)。比较可知,微课组的成绩较对照组有一定提升,而在知识点的错误率上虽有所下降,但不具备显著性差异。见表2。
注:“a”,P<0.05
2.6.2 中药止血药微课质量调查针对微课视频的清晰度、灵活性、学习主动性等内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微课组展开调查[10]。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的使用对学习有帮助,尤其是在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灵活度方面表示一致的赞同,在对理论的掌握度方面则需要再适当加以改善(见表3)。
表3 中药药理学微课质量调查[例(%),n=8]
3.1 教学效果分析中药药理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研究中药知识的课程。对学习中药的同学而言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但因为知识点的多而杂乱,导致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困难较大,易丧失兴趣。针对中药药理学设计的相关微课,把重要的药理机制关联起来,并设计了动画视频,使枯燥无味的文字以生动易懂的形式呈现。并将各个知识点以递进的关系关联起来,形成专题微课,有助于学生连续性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章节来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学习效率[11]。由调查问卷可知,大部分学生都认可微课的教学模式,认为微课教学方便自由、生动有趣、讲解精准、条例清晰,并且可复习性强。根据测验成绩可知,微课教学对学生的成绩有显著的提升,说明通过分析问题去记忆理解药理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通过学生对质量的评价,学生反应学习的自由度增加,主动性增加。这种学习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突破课堂高度,产生对知识更高层次的理解。
3.2 微课视频制作中的注意事项首先,微课视频的时长不可太过,一般5~10 min左右均可,太长的视频制作可能会使得内容显得拖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微课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十分重要,应尽可能选择学生难以掌握的重难点。其次,微课制作时应力求清晰流畅,视频应尽量清楚,教师讲解语速要适宜,语调要与视频内容相配合,在重难点出现时适当采用升调或停顿来引起观者注意。最后,单个微课应该构建成具有关联的专题微课。单个微课再精彩,也使学生容易忽略整体知识的掌握。著名的可汗模式,就是将系列微课相关联,对各个知识点深入浅出,递进,并超微课本,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微课的关联性很重要,多个微课的融会贯通可指导学生持续性学习,才可形成整体的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师生[12-14]。相信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将会大量引入医药学教育,为培养合格的医药专业人才发挥重大作用[15]。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2-35.
[2]耿俊.浅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在本科院校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231-232.
[3]马明山,乔丹丹,汪向征.公众视野中的可汗学院课程评价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7.
[4]邓婷.中药药理学的研究现状、问题讨论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外医疗,2013(10):191-192.
[5]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6]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 64-73.
[7]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6):16-21.
[8]王孝勋,笪舫芳,黎理,等.基于新媒体应用的中药鉴定学教学模式构建[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18-120.
[9]王竹立.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远程教育杂志,2014(2):3-12.
[10]范秋.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2):4-8.
[11]李广.个性化学习的理论构建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3):12-15.
[1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6.
[1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14]姜玉莲.微课程研究与发展趋势系统化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23):64-73.
[15]王蕾,车念聪,龚慕辛,等.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4(6):11-13.
The Thematic Micro Class Design of Hemostatic Herbs in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LIANG Jing,XU Zhe,WEN Li*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Wuhan 430065,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and th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s,a variety of network courses came into being.The micro class because of its short and pithy,vivid and clear is of concern.In this paper,afte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micro-class examples of micro-class surveys,we combined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and took the form of the thematic micro-class of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hemostatic herbs knowledge making micro class,put into use and carried the effect of the investigation,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micro class and reference application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hemostatic herbs;special microclass;teaching desig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03.013
1672-2779(2017)-03-0030-03
:李海燕本文校对:王光忠
2016-06-17)
*通讯作者:wenlihu1231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