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接地气”报道讲好援疆故事

2017-01-28 02:01张惠敏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7期
关键词:采访团接地气系列报道

□张惠敏

(太原晚报,山西 太原 030002)

用“接地气”报道讲好援疆故事

□张惠敏

(太原晚报,山西 太原 030002)

2016年10月10日至23日,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下的《太原日报》《太原晚报》采访报道组与新疆《准噶尔时报》组成联合采访团,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家渠市101团、102团、103团及六师医院等地实地,采访了山西省、太原市的援疆老师、医生等,并探访了山西援建项目。10月30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分别以整版和通版的篇幅推出了援疆系列报道的首篇——《带着女儿去援疆》。截至2017年4月7日,日报、晚报共推出整版的援疆报道40篇。通过一篇篇以小见大,讲好援疆的精彩故事,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接地气才有灵气,报道接近群众才有受众

“援疆过程中的所学、所想、所知、所得,伴随明媚的阳光、纯净的蓝天、巍峨的天山、澄碧的雪水将永驻心间,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永远被想起、被温暖。”这是太原市十二中语文教师高志凌在援疆日志中的一段话,也道出了其他援疆老师的心声。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着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秋日下午,当采访团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五家渠市102团学校三年级4班时,宁晓琳正在给孩子们上课,伴着琅琅书声,秋天的意境更浓了。

宁晓琳是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有着近20年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教研、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太原市派出的第二批整学期援疆教师之一,来到102团学校对她来说是奉献,更是感受和充实。“兵团精神让我们敬仰,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宁晓琳说。值得一提的是,8岁的女儿也随她一同来到了102团学校,就读于三年级,成为了她的“心灵小伙伴”。有了女儿的陪伴,宁晓琳的援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刚来新疆时,宁晓琳担心孩子不适应,会闹脾气,但从孩子的表现来看,她适应能力超乎妈妈的想象,能够很好地应对学习、环境、饮食等方面的差异,且乐于接受挑战和改变。在班里已经交了不少好朋友,其中有几个还是民族小伙伴。

周末时,宁晓琳会带上孩子去附近的博物馆、历史馆走走转转,“老一辈军垦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深深感动,希望孩子也能有胸怀天下的视野”。有时,她会约上楼里的其他援疆老师一起做饭,大家各出一个拿手菜,一桌子美味就做好了。

“有多少才能,都想倾囊相授。”采访中,宁晓琳多次提到这样的话,她说,在102团学校,她不仅是援疆一分子,是一名老师,更是妈妈,把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对待。

山西省一批批援疆医生秉持“用心、用情、付出、担当”原则,用行动温暖着受援地群众的心,也为自己书写了人生精彩的篇章。

山医大二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张民担任第六师医院骨科中心主任。2016年11月4日当天,他在连续做完第三台手术后,由于心动过速导致昏迷,还被抬进手术室抢救。“在援疆期间,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总想多做些事情,一方面要为患者解除病痛,另一方面要加紧培养医生,每天忙忙碌碌,但看到在我的努力下,患者好起来,科室医生技术提高了,我就很欣慰。”张民说。

“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这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郭焱坚持的信条,她帮助第六师医院健全重症医学科科室管理制度,规范技术流程,大大提升了医院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面对第六师医院领导和科室同事们的真诚挽留,她毅然延长了自己的援疆期限。

在赴疆采访的日子里,采访团成员加班加点,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尽可能地挖掘新闻素材。带着女儿去援疆的女教师、提高六师医院诊疗水平的援疆医生、一家三代兵团人的全国劳模等一个个鲜活的援疆人物,以及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深深感染着采访团的每一个成员。“我们要尽己所能为宣传新疆作贡献,为促进两地交流发挥作用。”秉持这样的宗旨,采访团成员常常在凌晨就已经奔走在去采访的路上,晚上十一二点依然在拟订采访提纲。为了实地探访援疆项目,他们在采访的往返路上就得花费10多个小时,到达现场后,顾不上吃饭就直奔项目。为了挤出时间跟拍援疆教师的一天生活,采访团成员来到学校和老师一同上课,一同备课,因为时间有限,不得不在第二天来到学校继续采访;在六师医院,采访团成员与援疆医生一同挤公交车上下班,一同在食堂吃饭,抓拍了很多真实、贴近生活的镜头。

创新形式,紧跟媒介融合趋势,让援疆典型落地生根

以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下设的《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商报》、太原新闻网及APP、微信等新媒体为平台,开设了“援疆进行时”“对口援疆见成效”等专栏,及时、全面、深入介绍援建六师的动态情况、典型人物、相关政策等。从2016年4月份开始,太报集团“三报一网”记者与来访的《准噶尔时报》记者,深入太原市援建学校、医院进行采访,采写了一批为援疆事业奉献的人物及事件稿件。如,援疆教师靳亮、白雪松、赵旭、侯红卫等,以及援疆医生贾耀鹏、宋永耀等。这些援疆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支援边疆,他们的精神及情怀深深地感染了记者们,更影响了很大一批读者。截至目前,太原新闻网刊发50余篇援疆报道。太原日报APP增设的“援疆进行时”专栏,在进行内容集成的同时,刊发援疆人物原创的援疆日记、援疆心路旅程等,与大家共享援疆工作中的感受与思考,借助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这些文章在不少援疆微信群、QQ群里引起了很大反响,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向往新疆,喜爱新疆。2016年11月开始,《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APP和《准噶尔时报》等媒体平台同时推出40余篇采访报道,包括以通版、单版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反映太原市援疆老师、医生等援疆人物的工作生活及感人事迹,山西省、太原市的一批援疆老师、医生通过太报集团的新媒体方式走进了广大读者心中,为群众了解太原市的援疆工作开辟了新的窗口。

媒体援疆,开创援疆工作新突破,系列报道好评如潮

太原日报报业集团援疆系列报道刊发后,广大读者好评如潮,很多读者致电本报表示,他们被援疆人物舍小家、顾大家,为新疆百姓倾情服务的故事深深打动。系列报道让更多人了解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激发了人们热爱新疆、建设边疆的感情。

《带着女儿去援疆》《刀尖,在眼睛上起舞》《骨干,张民》等稿件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其中,“带着女儿去援疆”的图片于2017年1月16日在《人民日报》海外版5版刊登,全文内容被腾讯等媒体转载,使更多人了解了山西省、太原市的援疆举措和成果。

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及兵团六师宣传部非常重视此次系列报道,认为这些报道是山西省援疆工作上的一个新突破,在宣传党中央援疆战略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及太原市委、市政府援疆方略,促进晋疆两地的交流交往交融方面,发挥了新闻媒体特殊的作用。援疆系列报道不仅用润物细无声的报道感动教育了读者,也锻炼了队伍,磨炼了记者的心智,一举多得。援疆故事真实,令人感动,让人觉得这样的新闻报道有深度,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报道,策划和组织能力非常高。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反映援疆工作,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太原日报报业集团与六师102团及准噶尔时报社签署合作协议,双方通过互派记者,交叉采访,组成“晋疆情,记者行”采访团,深入援疆一线,采访援建项目进展和援疆工作者的风采,并对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百姓生活喜乐、旅游物产特色等各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编辑:高秉喜)

猜你喜欢
采访团接地气系列报道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四 不简单:从议案到提案都成“金点子”
《今年两会不一般》系列报道之三 不容易:从路上到云上都有“黑科技”
第三届“三晋新农人”风采展示系列报道 蜂为媒:追蜂逐蜜 向健康出发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
省总工会组织新闻采访团走进企业
央视“说吧”系列报道实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