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敬全
邯郸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新闻敏感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重要作用
韩敬全
邯郸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
新闻敏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效率和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对此,本文首先对新闻敏感度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升新闻敏感度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升新闻敏感的措施进行详细探究。
电视新闻采访;新闻敏感;培养策略
电视新闻记者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应用新闻敏感度,能够快速、准确的分辨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新闻敏感是记者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在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中,只有具备敏锐、独特的观察力,才能够捕捉到价值较高的新闻。
新闻敏感度即电视新闻记者的信息捕捉能力,与其整体素质水平呈现正比例关系。新闻敏感度基本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敏锐性:可在多样化、复杂的新闻信息中敏锐掌握其线索,从而做出准确判断;(2)超前性:对新闻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有利于电视新闻记者后期深层次报道工作的开展;(3)快速性:既需依据新闻线索,作出快速判断,还应对新闻发展动向进行明确、快速把控,用以衡量新闻是否存在舆论效应。
3.1 有利于快速判断新闻事实背后的意义
电视新闻记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党的喉舌,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政治敏感。比如,在遭遇经济危机的2008年,党做出了调整和方案,并对人民群众宣布了一系列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电视记者的新闻嗅觉强烈,也就是新闻敏感强烈的话,他首先会去了解党做出的调整和方案中有什么样的深层含义,而这样的含义里面对于各个阶层的受众又有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做出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因此,通过应用新闻敏感度,能够详细了解到一个受众在接受了这样的信息后能知道在未来的日子中党会如何去帮助人民群众度过经济危机,提升新闻价值。
3.2 有利于提升新闻事实引起观众反响程度的洞察力
新闻需要记者去挖掘和发现,这就要求记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须时刻都要积累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大脑中充满类似链条一样的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迅速地获得一条好新闻,并能知道这个新闻的价值有多大,能否在播出以后引起受众强烈的兴趣。比如,2008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尚未侵袭到国内一些中小型城市时,有一位记者在与朋友的交谈中发现,当地肉价突然上涨,于是开始对这一事件进行追踪调查,从屠宰场、市场商贩、物价局等各个方面开始了采访,最后将食品涨价这一新闻点做成了专栏进行连续报道。电视节目播出后,受众十分关注这一话题,新闻的反响比较大。
4.1 加强政治敏感的学习,发现新闻内涵
记者的新闻敏感,首先是一种政治敏感。为了成为一名好记者,应该时刻提高自己的政治敏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观察问题,多看时事的书刊,去发现什么是政治中最重要的,而这也是百姓们时常关注的。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够发现新闻的真正内涵。记者应该努力学习,加深对于政治活动的理解,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能够从记者处了解到,记者对于被采访者个人或者相关事件的了解十分深刻,在这种情况下,被采访者才会有更大的热情接受记者的采访。
4.2 知识积累是增强新闻敏感的基础
记者知识积累程度不同,对于外界信息的反应就会有所不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记者为了提升新闻敏感度,必须注意加强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写出影响积极、意义深远的新闻报道。记者的知识结构全面,头脑才会敏锐,对新闻的搜索能力才能更强。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不仅要在稿件上下功夫,而且在稿件外下功夫,善于平时用心积累知识,在关键时刻就会得心应手。
4.3 观察现实生活
新闻报道是对生活事实的播报与总结,即新闻取决于生活。对此,电视新闻记者在筛选新闻时,应以生活实际为前提,从群众关注的热点中挖掘新闻价值,报道民之所想、民之所需。电视新闻记者若要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就要深入群众现实生活,并细心发现、感受,依据敏锐性对新闻价值进行判断,抓住热点话题,贯彻落实“替群众发声”“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4.4 访前准备、访后剖析
首先,访前准备。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工作前,应做好大量准备工作,了解采访嘉宾的性格特点、事件时间与成因等,然后采用采访现场勘察方式,为新闻报道工作奠定有利基础。在采访前查找新闻价值点,做好新闻采访准备工作。其次,访后剖析。在采访后,电视新闻记者要对采访过程和内容进行剖析,利用采访记录进行回访与查阅,对采访内容、新闻点进行全面总结,以便为后续深入报道、追踪报道提供有利条件。同时,这也有助于提升记者的新闻敏感度。
综上所述,新闻敏感贯穿于记者的职业生涯中,新闻记者为了提升工作水平,必须注意提高新闻敏感度,加强政治敏感的学习,发现新闻内涵,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知识,在采访前,做足准备工作,采访后善于总结,这样才能够提高新闻敏感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升。
[1]杨帆.电视新闻街头主题采访类报道的探索与思考[J].中华文化论坛,2014,No.102(10):187-190.
[2]杨琳,申楠.我国隐性新闻采访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3(1):66-71.
[3]张凯华.电视民生新闻选题及采访技巧探讨[J].当代电视,2015,2(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