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忠华,于清华
(辽宁理工学院体育系,辽宁 锦州 121000)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体育行业也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个十年规划,第一次把体育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大众体育消费将越来越繁荣,在这股潮流中,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盈利性商业健身俱乐部,它们也将为国家的这一战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依据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提出的全新划分标准为: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至100万的为中等城市。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城市和小城镇2212个,占全国人口的75.1%,占全国经济总量的55.35%。可以看出,中小城市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健身俱乐部是人们运动、锻炼身体的场所,又称健身房、或健身中心等。其中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是指俱乐部管理者把这种固定场所作为一个以获取利益为目的实体店,以内部的基础设施为主要的娱乐活动方式,为人们提供一个锻炼、运动、娱乐、休闲的盈利性场所。
居民收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们是否愿意花钱在健身消费上。体育健身属于享受型需要,只有人们的基本需要,如吃穿住等得到解决以后,人们才会愿意花钱来买健身服务。近年来随着中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来多,部分东部中小城市和中西部核心中小城市的收入水平已经超过某些大城市。对很多人来说住房问题以及吃穿问题已不是生活的主要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自身的健康问题。去健身房健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意识决定行为,只有首先认识到健身的重要作用,从思想上想要健身,人们才会购买健身卡,进而走进健身房健身。以前,很多人宁可去医院花费巨资看病,也不愿意花很少的钱通过平时的健身来保持健康,很多人把余暇时间用在了交际与放松心态中,并没有意识到健身的益处。近年来,现代文明病的频发使很多中小城市的人意识到日常健身的重要意义。另外在加上政府的大力宣传和民营资本的大肆进入,使得人们有了便利的参与条件。但仍有一部分人们的观念还有待转变,因为很多中小城市的人是刚刚从农村过来的,或者是由于城市扩张使城市周边的农村变为城市,这部分人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宣传和指导。群众的健身意识和居民的教育程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居民平均教育程度越高,越懂得健身的重要意义,参与健身的人群就会越多。
空气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健身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随着工业的发展中小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严峻,但相对大城市要好一些。雾霾的频繁发生使很多人改变了已经形成习惯的户外活动方式,转而在家中或室内锻炼场所使用健身器械等方式进行健身。这一转变给许多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带来了商机。那些经济基础较差又想健身的人群经常迫不得已仍然选择室外免费健身场所进行健身,而一旦当他们经济富余时,他们也会选择环境较好的室内健身场所。
另外,夏天晒、冬天冷是气候的自然现象,人们因怕晒或怕冷也不愿意选择在室外健身,从整年来看,暴晒的天数以及异常天气(如风、雨、雪、雷电等)越多,人们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健身的机会相应也越多,就是因为室内健身场所却不受天气的影响,而且健身设施等环境条件优越。
对俱乐部来说,管理者应该能够起到引领、沟通、激励及协调的作用,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他们在决策艺术和用人艺术方面应该有一定的特长。所以说领导者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健身俱乐部的命运。任嵘嵘在201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愿景能力、战略执行能力、关系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点值得俱乐部管理者借鉴。中小城市健身俱乐部的出资者往往即是管理者,他们实行集权式的领导,在组织方式上实行直线式组织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简单、明了,有一定的优点,但将决策权放在一个人身上,难免会出现某些问题,一旦管理者的决策失误,对健身俱乐部来说将是致命的。
健身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其成败的关键点在于其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包括教练员、会籍顾问及其他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许彩明和李杰杰在201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消费者感知的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员的能力、提供服务的及时性、提供个别指导、迅速告知服务和迅速反馈是影响服务能力较重要的因素。做为俱乐部的管理者应注意在以上几个方面有所改善和注意。
能让客户感动的服务才能够让客户满意,所以私人教练和会籍顾问平时应主动帮助客户拓展他们的事业,诚恳关心客户及其家人并且也应该做与健身无关的服务。份内的服务一定要做好,边缘的服务也要做好,与健身及销售无关的服务仍然要做好,只有这样,俱乐部才能一直保持充足的会员,其经营效益必然会更好。中小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往往只提供一般性的服务,其服务的质量和层次都不到位,这与俱乐部的培训体系、规章制度及健身教练和会籍顾问的态度和能力都有一定的关系。另外,一些特色服务也有利于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如夜总会、联谊会、免费按摩、免费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免费订餐等。这些往往是很多中小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做不到也想不到的。
俱乐部硬件条件指俱乐部内各种器材的新旧及先进程度,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员健身的满意程度。很多中小城市的健身俱乐部为了节约资金购进大城市淘汰的二手健身设备,这些设备在日常的使用中极容易发生危险,如跑步机经常发生急停的现象等。这种情况频繁发生就会影响会员的满意程度。
俱乐部软件条件指俱乐部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办公软件的先进程度等,这影响着俱乐部员工办事效率的高低。有些中小城市健身俱乐部的服务人员甚至是管理者,他们电脑办公自动化操作的能力比较差,比如制作表格的能力等,他们的办事效率相对较低,无法用科学的办法来管理会员,这也最终将影响其经营的效果。
因此,是否具有较好的软硬件条件是影响俱乐部经营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如果条件准许,中小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的出资者不要自己管理俱乐部,要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通过专业人士的专业管理来提升俱乐部的效益。如果非要自己管理,则管理者应该加强培训和学习,多去大城市的健身俱乐部参观学习,多向这方面的专家请教,也可向大学相关专业教授取经。总之,不断学习才是中小城市健身俱乐部管理者应该具有的最基本态度,也是俱乐部发展的保证之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俱乐部的管理同样如此,中小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制度和规范来保证各项事宜的顺利进行。管理者应制定严格的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和服务规范来规范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包括服务人员的标准、预订的服务标准、接待服务准备工作的标准、接待服务的标准以及安全服务的标准等。
有了规章制度还要持续不断的贯彻实施服务制度,保证各项制度能够落实到位,所以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指导和监督,以此保证每个人了解制度并切身的执行制度。管理者要善于识别和记录不合格服务,分析其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制度。
总之,管理者应努力将俱乐部由人治向法治化的经营道路上变革。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应尽可能扩大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和丰富俱乐部经营项目。俱乐部规模的扩大涉及场所空间的扩大、经营项目的扩大,也包括连锁经营的发展以及与其它商家联合经营等。随着中小城市的不断扩张,管理者可以将俱乐部选择在城乡结合部且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那里房租相对便宜,方便我们扩大俱乐部空间,而中小城市交通网络以及私人轿车的迅猛发展已无法阻碍城市中心的人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随着俱乐部内部空间的扩展,经营项目也应随之被丰富,如增加台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保龄球等项目,必要时也可增加餐饮、咖啡厅、游戏、棋牌、阅读室、歌舞厅等项目。如果俱乐部出资者条件准许,发展俱乐部连锁经营也是必要的,因为一家健身俱乐部成功的经营模式可以很方便的转移到新建俱乐部的经营中去,从成本节约的角度来看是合适的。如果俱乐部自身扩大规模受限,也可以通过与周边商家联合的方式促进销售,双方互利经营,共同发展。
品牌是俱乐部的灵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关系着俱乐部经营的好坏,中小城市的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更需要不断树立并完善自己的品牌。俱乐部的管理者要不断的通过过硬的产品和服务、广泛的广告宣传以及适度的公关活动来保证俱乐部品牌的良好形象。俱乐部要建立统一的标志、统一的企业文化、统一的识别系统,任何时候俱乐部对外宣传时都要保证俱乐部形象的一致性,任何员工无论在俱乐部内还是俱乐部外都要以良好的形象示人,传播俱乐部的正能量。长此以往,俱乐部的品牌形象一定能够树立起来,俱乐部在群众心中的口碑越好,俱乐部的会员就会越多,经营效益就会越好。
中小城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是全民健身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支生力军,在拉动城市居民健身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若干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小城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发展的若干对策。希望本文的分析结果能够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中小城市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管理者的注意,最终也能为全民健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1]李威.基于IP视角下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方式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32(3):34-38.
[2]牛明.我国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探索,2015(7):142-143.
[3]吕春山.商业性健身俱乐部的营销策略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5(3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