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化训练对运动员心理疲劳影响的研究

2017-01-28 07:58
运动 2017年22期
关键词:科学化竞技负荷

刘 根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运动和训练产生的疲劳对运动员造成的困扰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我国现代竞技体育的领域中,高强度、高压力的封闭式训练会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不同程度的疲劳。而竞技体育运动员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他们在心理紧张和精神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疲劳等问题,往往会被社会各界所忽视或不够重视。如何合理控制疲劳是现代体育科学化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加强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排解更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方面。

1 不同层次的科学化训练

现代竞技体育的训练是一个硕大的工程,工程的核心内容是通过不同的科学方法与手段培养一个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健康的运动员。优秀的教练员有一千种方法去训练一名运动员,而平庸的教练员则用一种方法去训练一千名运动员。通过对运动员科学化训练的人性化安排、多样化安排,以及制度化安排,可以更好地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避免长期枯燥或过度的运动训练造成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

1.1 训练的人性化

由于训练任务、运动员特点、运动性质的不同,运动负荷的安排也应不同,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考虑到运动员的营养条件、生活习性、气候条件等因素。此外,由于每位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强弱各不相同,同样的负荷会在不同的运动员身上产生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负荷又会根据机能的差异产生相同的效果。所以在运动员科学化训练中训练的人性化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2 训练的多样化

训练模式的单一化、训练环境的封闭化、训练管理呆板化都会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倍感枯燥,因此,在日常的体育训练中,教练员一定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科学合理安排,因材施教,保证训练模式多样化。建议教练员在运动队开展闲暇教育,提高运动员的闲暇生活质量,指导运动员掌握休闲生活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的制订运动员训练计划,要通盘考虑运动负荷量的安排。训练中要做到合理的间隔,要做到既有长计划,又有短安排,只有合理的间歇安排,进行持续性锻炼,才能提高运动员对专业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运动员素质技能的效果。

1.3 训练的制度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规章制度是运动员科学化训练的保障。根据研究目的,主要针对心理疲劳的意义、客观表现、预防手段和生理疲劳的关系来制定相应的科学化训练制度,规范科学化运动训练,真正做到日常训练有章可循。

2 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通常会被解释成为心理耗竭、倦怠、枯竭等,运动员在训练中会经常提到心理疲劳一词,是属于运动性疲劳的一种。

2.1 适宜负荷

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所提到的适宜负荷与间歇统一原则是指要合理安排生理和心里负荷,并使练习与间歇合理的融合交替,使得机体不断适应新的负荷强度,达到增进体质,提高训练成绩的作用。

2.2 心理疲劳的形成

心理疲劳的形成主要有训练竞赛因素和除此以外的客观因素形成,其中包括运动员自身素质、社会背景、训练水平、竞技压力、保障体系等原因的影响而被当今社会所关注。将之前的研究与资料进行总结比较之后认为,心理疲劳是一个着重于诊断性结果的概念,这个结果是在训练中生理到达负荷值产生的心理疲劳的综合表现,其中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压力、长期的训练不科学化及相应的客观因素和资源的枯竭等。从某种层面上来分析,心理疲劳是一种运动员患有的综合性心理病症。心理疲劳是一个根据时代的进步而变化,有轻重之分的过程性概念,还有根据运动员年龄训练的阶段性表现,训练方法的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心理疲劳程度,轻者会影响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热情和训练动机,因而导致竞技体育成绩下降,但通过后期心理健康教育会慢慢缓解;重者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不可修复的创伤,甚至影响到是否还能从事竞技体育工作,随之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亚健康反应,后期即便通过心理康复治疗也难有效果。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出现如果可以预防在早期,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可以阻止运动员心理疾病的进一步加重。

2.3 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证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高,参加的赛事规模越大,体育竞技竞争就会越激烈,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加大。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参赛运动员的心理压力调节与应对工作。而经调查得知,现今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通过检测发现,与全国青少年相比,运动员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病、心理扭曲、抑郁、躯体化、焦虑、病态,优秀运动员的症状更加明显。我国各级运动队及俱乐部早已建立心理咨询室,招聘专业运动心理咨询师,利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咨询讲座等手段,根据运动员的性别、竞技年龄、运动项目、成绩等级、文化程度等差异进行分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咨询。运动员心理健康的调节还需要成立相应的心理支持系统及相应后勤团队,其中应包括相关责任部门、教练、家属、医生、心理咨询专家等人员陪同。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的调节不仅是运动员自身的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教练员的科学指导、亲朋好友的鼓励关怀及心理、医务等专家的帮助,才能使运动员在承担重大比赛项目时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随着而来的心理压力,在赛前避免心理疲劳。

3 科学化训练与心理疲劳的关系

通过以上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将研究心理疲劳的产生结果与科学化训练相融合,用合理的科学化训练去避免心理疲劳是运动员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运动员不断增强体能的重要方法。当运动员长期处于的超负荷训练时,超出了自身可接受的范围,常常会造成运动员身体上的疲劳,并伴随产生心理疲劳,这种心理疲劳又会加重生理疲劳,如此会形成恶性循环。当心理疲劳开始出现时,也是运动员身体机能下降的警示,他们开始对体育训练产生厌烦心理,自信心下降,因而直接影响训练效果。只有通过调整训练方式,制订运动队的科学化训练方案,完善训练体系,教练不盲目加大训练负荷,增加对运动员的关怀和激励,从根本上及时调节和排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完善训练制度,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

4 结 语

合理安排科学化训练,努力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是现代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的重点难题,如忽视运动员生理与心理的健康问题,日常训练的不科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运动员身体体能下降,运动成绩的提高更无从谈起。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在运动员群体中普遍存在,不但直接影响着竞技比赛成绩,而且潜在的影响着日常训练。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培养运动员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竞赛和训练心态。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体质、体能与运动成绩,心理健康问题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与竞赛,这两个方面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科学化训练和心理问题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对运动员日常训练的人性化关怀与科学的安排,必然有助于避免运动员出现心理疲劳现象;运动员心理健康必然增强其积极的训练态度与实践,在竞技比赛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取得最佳的成绩。

[1]周晖.中外运动员运动寿命比较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4).

[2]周毅刚,郭玉江.河南省女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3]彭杰.从案例分析看中外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人文社会学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

[4]吴晓阳,盛泉林.职业运动员不同运动寿命阶段人力资本价格测度模式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

[5]李京诚.体育教育领域心理学研究的演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

[6]刘方琳,张力为.运动员辛里奇老的定性探索[J].体育科学,2004(11).

猜你喜欢
科学化竞技负荷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生如夏花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花与竞技少女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