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虎祥 曲亚囡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全民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瘾问题防治研究*
——以网络手游为例
翟虎祥 曲亚囡
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全民必备必用必玩的“新宠”。手机与互联网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深层次的揭示大学生网瘾问题的本质,科学合理的防治是有效的应对之策。
大学生网瘾;全民互联网时代;联动机制
随着全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智能手机“娱乐游戏”功能的研发,手机网络游戏也迎来了新的春天。网络手游使得网瘾范围大大扩散到6岁以上的小学生和30岁以上的上班族中,其导致的网瘾低龄化、扩大化、持续化程度越发深重。
除此之外,沉溺于网络手游所引发的网瘾问题同样也激化了家庭、教学、债务等各方面的矛盾问题。从诸多新闻报道中可知:收入颇低的清洁工,其孩子为玩网络手游花费4万多人民币,从而引发高利贷债务纠纷;孩子手机被没收愤而从4楼跳下,被救后醒来要求玩网络游戏,大学生沉迷于此而逃课耽误学业最终影响毕业……这些连带问题也因网瘾这个问题接二连三的浮出水面。网瘾问题的根源究竟在何处?网瘾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导致大学生网瘾的不利因素?所有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与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造成网瘾问题的重大要素之一,其对于网瘾问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家庭结构、家庭人际关系和家庭教育上。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差的家庭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极易导致子女人格缺陷和人格变态。孩子们被迫向外寻求精神寄托,网络的虚幻性则往往成为他们可以逃避现实的好去处①。
(二)社会因素
网络手游作为现今热门的网络游戏,确实忽视了对于青少年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媒体和家庭把网瘾问题理所应当的归根于游戏。网络游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一把双刃剑,合理的玩游戏能够有益身心健康,不合理的玩游戏才会导致网瘾依赖。对于游戏的正确认识才是今后我们对于正确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关键所在。
(三)自身因素
经过调查发现,网瘾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特有的孤独、空虚的性格色彩加上父母陪伴的缺失,使得成年后的孩子心智往往尚不成熟,缺乏安全感,存在感又太强。新入学的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冲击,他们无所适从,又刚从强大的高考压力下释放,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他们可以长此以往的获得快乐与成就,身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势必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②
(一)网瘾防治必须坚持科学化、合法化
网瘾绝不应该被视为一种疾病而被强制医疗。对于网瘾问题的防治必须要科学且合法。国家相关的法律也都规定了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通过虐待、胁迫等非法手段从事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活动,不得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侵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电击治疗网瘾的方法既不科学,治标不治本,也极大地侵犯了人权,是违法违宪的非法活动,因而绝对禁止不能使用的。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素养,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它的开展主要依靠学校、网络媒体监管机构与公益组织的有效合作。针对网瘾问题高校应将网络素质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当中,系统地开展网瘾预防与警觉教育。网络媒体监管机构要紧密配合高校工作,在校园网内部致力于清除网络不良信息,屏蔽暴力、色情、赌博等违法网站。社会公益组织也可以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为大学生开展戒除网瘾心理的公益帮扶服务,组织志愿者在高校开展“一对一”的辅导工作,亦或者开展有关于网瘾问题的教育警示讲座。③
(三)构建高效的家庭、社会、学校的联动机制
对待网瘾大学生,一定要采取疏导、交流、联动的防治原则。学校要努力塑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学生们有更好更丰富的课余活动、培养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家长们更应该承担起网瘾防治的重担,及时与学校沟通。游戏公司也要制定好完善的防沉迷系统,为大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制定相关网瘾防治的法律法规,为保护青少年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只有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机制,促进其相互交流、共同监督、共同帮助,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才能使得网瘾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
[注释]
①王海燕.大学生网瘾的家庭成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学生管理工作,2009,3:180.
②明宗峰.网瘾是这样炼成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15:115.
③王国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2):145.
[1]王海燕.大学生网瘾的家庭成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学生管理工作,2009,3:180.
[2]明宗峰.网瘾是这样炼成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15:115.
[3]王国珍.青少年的网瘾问题与网络素养教育[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2):145.
* 大连海洋大学2017年大创项目“大学生网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10158000163)。
G645.1;G78;B844.2
A
2095-4379-(2017)34-0054-01
翟虎祥(1998-),男,汉族,安徽池州人,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2015级本科法学在读;曲亚囡(1983-),女,汉族,辽宁大连人,法学博士,大连海洋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法、海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