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与实现路径

2017-01-27 20:44夏菡周帆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家庭社区

夏菡 周帆

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与实现路径

夏菡 周帆

家庭教育指导通过指导家长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改善家庭教育行为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将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服务技巧与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可以拓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渠道并丰富其工作形式。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具有的优势体现在服务的可操作性、介入形式的多样化、介入目的的明确性等方面。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现路径包括小组工作、个案工作和社区工作。

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工作;介入

当前,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量日益加大,但是指导服务的实施效果面临着服务匮乏、重点不明确、效果不理想等诸多问题。一些指导服务在指导的内容上为迎合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缺少对家庭教育正确理念的认知和科学的教育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在指导方式上重灌输、轻启发,家长通常处于被动状态。[1]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路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十三五”期间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现状

国内很多学者将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等同于西方国家常用的家长教育和境外地区常用的亲职教育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家庭教育指导是家长教育或亲职教育在国内的本土化建构。

(一)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和性质

家庭教育指导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2]2016年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研究”课题成果指出:“家庭教育指导是家庭外的机构、团体和个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它是以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以家庭教育为内容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指导具有成人教育、业余教育、师范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性质。”[3]13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重视对家长角色定位的指导。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中包括亲职教育,因此从亲职教育的角度研究家庭教育指导十分必要。台湾学者黄乃毓认为,亲职教育是帮助学习者扮演适当的父母角色。[4]提倡对父母亲自身成长的辅导与教育,帮助父母扮演正确的角色,可被看作是一种新式的家庭教育。它强调父母教养子女的职责,认识到父母多元角色的教育功能,指出父母教育子女的根基在于亲情的真切流露和表达。[5]也有学者强调,指导工作应重视帮助家长规避家庭教育中的不良方式。如,很多家庭中存在强权式、溺爱式、放任式、收买式等不良教育方式,而家长们自己却意识不到。[6]此外,还可以从儿童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协助父母知晓子女的身心发展需要,了解子女的行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指导,其形式逐渐趋于多样化。如,有学者认为,我国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包括“个别指导”、“集体性指导活动”和“提供文字音像资料的介绍”等常用的形式。[7]考虑到具有不同职业、文化层次以及家庭结构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指导需求,在具体指导的形式上,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例如,举办家长沙龙。现实情况中,举办教育讲座、编写并向父母发放宣传资料等仍是当前家庭教育指导最主要的形式。[8]

(三)家庭教育指导面临的问题

当前,对于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仍存在着部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在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服务是妇联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卫生部门对家长开展卫生保健、营养健康方面的指导。划归教育部门后,家庭教育指导主要针对机构内的家长,未能顾及各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家庭对指导的需求。[9]同时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认识存在着不足。家庭教育指导教育目标的设置,应着重放在如何引导父母把焦虑的目光从孩子身上拉回到自己身上来,使父母能够进行自我认识和修复。[8]社会或市场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导存在局限性,很少有专业机构或团体开展指导家长的服务,更多是关心如何使子女成才,忽视对家长的儿童观和亲子观的指导。一些市场化的家庭教育指导不仅不科学、不规范,甚至存在严重的功利倾向和短视行为。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指导应聚焦在如何帮助父母扮演正确的家长角色上。总的看来,国内目前在指导主体上还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在指导形式上偏重于学校或幼儿园开展的集体指导活动,指导活动的设计偏重于以教育学、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家长作为参与者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体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在资源的整合与链接的能力和专业水平上也有待于提升。

二、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

从实践层面来看,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实务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其中来,协力达成目标。

(一)专业服务的优越性

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目前,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多集中于政策和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主要是倡导工作,开展具体的服务较少。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又因指导者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影响了指导服务活动的效果。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将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该原则有助于挖掘和发挥出蕴藏在父母自身的潜能,提升其独立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开展指导的服务对象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整个家庭。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引领下,指导服务包括前期的预估和计划、后期的评估与跟进,这些严谨的策划为指导活动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专业保障。

社会工作在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每个儿童都是有差异的,每个家长也不尽相同,在孩子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父母所遇到的问题也将是千差万别的。此外,现代社会家庭的结构越来越多元,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隔代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流动儿童家庭、跨国家庭乃至独生子女父母家庭等都面临着具体、多样且复杂的家庭教育需求和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特定的服务对象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或根据孩子成长的特点提供普遍性的服务,或者根据孩子和家庭的独特需要来开展个别服务。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与现实中丰富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指导相结合进行实务操作,在介入内容、工作方法和服务技巧方面存在广阔的空间。

(二)介入形式的多样化

社会工作有多种工作形式可以介入到家庭教育指导中来。国内有很多学者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群体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探讨了社会工作与家庭教育的契合点,并从专业介入的角度提出了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模式、途径、对策和建议等。一方面,可以从家庭教育是单向的教育入手,把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关注于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需求的满足。然后采用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服务过程,先易后难的介入策略,帮助家庭解决亲子沟通的问题,学习家庭成员沟通的技巧,掌握家庭教育的知识,帮助家长提升处理家庭教育问题的能力。[10]另一方面,可以将开展指导工作定位于承担家庭教育主角,整合社区资源以小组工作的形式开展社会工作,丰富其家庭教育知识,帮助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让组员们学习和孩子沟通的技巧来改变教育行为。[11]由于社会工作在分析问题时强调“人在情境中”,因此更加关注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看问题,把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在指导中,指导者可引导亲子双方多换位思考,尤其是家长要多聆听孩子的感受,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12]

在台湾地区,所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十分重视满足多元社会中不同群体家庭的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家庭推出了一系列专案计划,并通过个案辅导、参加成长团体等多种活动方式来实现家庭教育的多元化和弹性化。这一过程充分运用了社会工作中的倾听与表达、家庭危机处理等技巧。[13]

(三)介入目的的明确性

家庭教育指导以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为主要目标。在澳洲、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家长教育被看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主要范畴,都以不同模式在推行,以提高家庭及父母角色的理念和角色的价值,让家长成长,使之能更有效地担当起父母角色。有学者提出了亲职辅导这一概念。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指导,它与教育学、心理学范畴中的亲职教育存在着差别,它特指家庭社会工作领域的“亲职教育”,是“亲职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亲职辅导是由早期的家长教育或家庭教育发展来的,是一种专业化的亲职教育。它以父母亲为工作对象,注重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角度帮助父母亲履行其亲职角色,教养好子女,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14]亲职辅导开展的形式可以包括个别辅导、家长互助小组和亲子互动团体等。[15]这也为从社会工作视角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切入点,通过提供给父母有效的教养策略,帮助父母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运用在教养孩子的方法上,使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加有针对性。

三、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实现路径

(一)小组工作的介入

小组工作是通过群体的互动来解决问题,这种工作方式可以为有类似困惑的父母搭建交流的平台。比如在活动过程中,适当增加家长沙龙环节,针对具体的个人提供指导服务。通过提问与答疑的方式,解决当前家长对“孩子是否要全听话”的困扰,引导家长反思自己的要求及说话方式。利用小组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满足家长的需求,既能拓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有效性,又是该问题由理论到实践的途径之一。

例如,针对某社区中承担家庭教育主要角色的母亲较为欠缺家庭教育知识、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较为单一的现状,有社工专业学生开展了“妈妈课堂——爱的技巧”小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小组活动,教授母亲如何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技巧,纠正其在家庭教育中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偏差;并在每一节的小组活动后都有组员的分享环节,促进家长之间的相互学习与沟通、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支持。[12]由此可见,小组工作的服务效果不仅在于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引导者更加注重提高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处理家庭教育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在社会工作者的倡导和协助下,也可成立家长主导的互助支持团体,彼此沟通交流、提供情感支持,分享家庭的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家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二)个案工作的介入

个案工作的对象既可以是个人,又可以是家庭,由社会工作者开展一系列服务工作,帮助对象解决问题,学会处理问题的技巧,达到增能的目的,从而令个人、家庭能更好地发展。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在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家长虽然对这些知识的观念、方法有初步的了解,但是也会出现对其的误解。因此帮助家长正确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十分必要的。例如,通过个案工作可以引导家长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看孩子,尝试体会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家长要耐心,实现教养与孩子气质类型相匹配。从社会工作中的优势视角理论出发,在个案辅导中可以指导家长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孩子,更多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聚焦孩子的内心世界,倾听孩子的需要和表达。

笔者曾对一个有4岁幼儿的家庭开展个案工作。工作的方式是:一方面到幼儿园与幼儿接触,观察其在幼儿园的生活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家访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教育行为。在资料收集及诊断阶段,要对幼儿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表现有所掌握,还要定期参与到家庭实际生活中,观察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行为方式并从中发现问题,了解到夫妻的对话方式以及家长是如何和孩子进行对话的。通过观察,发现在幼儿家庭中的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家长对于爱的理解存在偏差,父母往往是出于“为了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干预、过分保护;二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度较高而接纳程度较低,每当家长看到孩子的行为不妥时,就会给他指正并让他改变。在服务与治疗阶段,笔者对家庭成员进行了多次访谈,以客观的态度分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关系,根据幼儿的表现到家庭中寻找问题的来源,同时帮助家长正确地认知此年龄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客观看待孩子成长中的行为表现。此外还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帮助家长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加深家庭成员彼此的了解,在此循环过程中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经过2个月有针对性的个案工作介入,改善了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高要求的状态,帮助了父母与孩子建立起一个情感的共同体,给予孩子更多的宽容和尊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探视自己的内心,关注孩子的需求,并主动把这些信息、行为内化。父母改变了,孩子自然就会跟着改变。在此个案工作中,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就是促进家长自我成长、自我修行、自我发展,给予孩子需要自主成长的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的人格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社会工作者往往是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会与一些个案家庭有直接的接触,同时,社会工作强调事前预防的功能,对于潜在的、可能出现问题并且需要协助的家庭及成员,有高度的敏感度,能够及早发现家庭中的教育问题,及时地发掘其需要,做好需求评估,给予适宜的服务。当社会工作者对于个案家庭的情况不能有效处理或者超出服务范围时,还可以顺利地进行转借加以协助处理。

(三)社区工作的介入

社区是家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场所,和儿童、家长息息相关,社区中有很多资源是可以广泛联结、加以利用的,因此可以依托社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宣传阵地,搭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平台,宣传家庭教育、亲职教育的有关知识和信息以及提供资源的联结与分享。且在此过程中,可同时产生政策宣传的效果。全国妇联等九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的目标。因此,应特别重视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引入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在工作方法上可以综合利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服务形式,使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社区内有丰富和特别的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因而那些非直接提供的资源,需要由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去挖掘和利用。目前,部分家长会从网络、图书馆、相关单位举办的活动、自己主动学习等方式收集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信息,但很多家庭都没有参与过类似于亲职教育的活动,迫切地希望得到外界资源对家庭教育的协助。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一方面可以充当资源链接者的角色,不仅将社区内的资源,如社区热心人士、行业内的专家人员引入其中,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及信息进行安排、协调和管理,满足社区对服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还可以促进社区内学校的合作,如开展“社区环境美化”活动,引导家长帮助孩子树立劳动、合作、环保等理念,共同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社区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双赢的成效,一是学生可以学习、有实地学习场所,二是社区可以将其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部分,并由此给社区带来活力。社会工作者另一方面是充当直接服务者的角色,通过需求评估,分析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为其提供直接的、具体的帮助,激发他们的潜能。比如将有相似育儿困扰的家长召集起来,组建“新手父母成长小组”,使初当父母的家长在活动中缓解焦虑情绪、学习育儿知识、了解养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等。

社区工作者对于社区的发展情况、居民结构、文化氛围有着较清楚的了解,而社会工作者具有专业的技能。当社区工作者开展家庭教育等相关工作时,社会工作者便可适时地介入,积极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供具有支持性的家庭教育服务。面向广大社区成员的、以预防家庭教育问题的出现为目的的预防性家庭教育指导,如婚姻教育、亲职教育、3岁前儿童教养指导,以及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特殊家庭的指导,都可视为社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在依托社区平台开展活动时,社会工作者要和社区及工作人员建立合作关系、乐于互相配合,便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避免让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流于形式。

四、结语

家庭是每个儿童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经验显示,促进家长自身的成长,比直接从对孩子的教育中寻求方法更为有效。在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正是通过专业的方法和多种路径来探视和满足家长的内心需求,让他们自己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产生改变的愿望,培育家长发展有效教育行为的能力,从而促进家长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达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目标。

[1]关颖.家庭教育指导的倾向性问题和着力点[J].当代青年研究,2011,(2).

[2]李洪曾.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6).

[3]中国儿童中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与推进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刘嘉新.学前特教班家长亲职教育需求与父母效能感之研究[D].台北教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史金玉.社会工作方法在亲职教育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6]王雅宁.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李洪曾.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对象内容与形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0,(6).

[8]欧阳洁.家庭系统理论对当前亲职教育的启发与思考[J].长江论坛,2015,(5).

[9]程洁.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体系中的家长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0]曾令和.小组工作介入城市家庭教育的实务探索[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1]蒋俊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少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王瑾.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探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3]罗爽.中国台湾地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及其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14]刘华丽.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亲职辅导[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15]刘华丽.试论亲职辅导的专业技术[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

责任编辑:秦 飞

Advantag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XIAHan,ZHOUFan

The guidance of family educ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children by guiding parents to improve their own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improve family education behavior.It suggests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working methods and service skills of social work and family education can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work and enrich its working methods.It points out that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are its practicability,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intervention forms,the clarity ofintervention purpose and soon.Social work’s intervention in the guidance offamilyeducation includes group work,case work and communitywork.

familyeducation guidance;social work;intervention

10.13277/j.cnki.jcwu.2017.04.013

2017-05-06

G78

A

1007-3698(2017)04-0098-05

夏 菡,女,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周 帆,女,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服务领域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家庭教育服务。100101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家庭社区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影像社区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