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探析

2017-01-27 15:59周夏芝刘英莲黄秀锦岳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外治法白带宫颈炎

周夏芝 刘英莲 黄秀锦 岳雯

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探析

周夏芝 刘英莲*黄秀锦 岳雯

(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口571199)

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教学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从带下病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结合、发病机制的中西互参、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主次结合等4个方面开展教学,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可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使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增强学生临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带下病;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诊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学生临床主干课程之一。中医在调经、助孕、止带、安胎等方面疗效肯定,但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及临床实践中,深感与单纯的西医学和中医学相比,中西医结合医学其独有的优势。在《中医妇科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使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增强学生临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学生好评。笔者现将带下病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 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结合

中医妇科学带下病包括带下过多和带下过少,因临床上主要以带下过多常见,故本文以带下过多为例探讨带下病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中医妇科学对于疾病的命名多根据主要症状来命名,而临床上不同疾病会导致出现同一症状,但是在治疗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带下过多,可引起带下过多的西医常见疾病有阴道炎、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盆腔炎性疾病等。如其中阴道炎又分为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萎缩性阴道炎等多个疾病;宫颈炎则有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之分。上述西医疾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对应的中医病名均为带下过多,但是对于引起带下过多的阴道炎及宫颈炎的诊疗思路上,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讲述带下病时,我们应首先让学生明确疾病的真正内涵,即明确是哪种西医疾病引起的带下过多。学生掌握了带下过多的中西医病名对照,对于疾病的认识则会更加深刻,在后续的治疗中则可以加深对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的认识,将西医辨病手段和方法渗透在中医的望闻问切中,从而找到西医理论恰当渗入中医妇科学的切入点,使中西医内容按恰当比例兼容结合、相得益彰[1]。

2 发病机制的中西互参

中医学认为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带下由津液所化,受肾气封藏,经脾气转输运化,肝气疏泄,任脉主司,带脉约束,布露于子宫,润泽于阴中,并受阴阳气血消长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2]。湿邪所伤,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则可导致带下过多的发生。带下在西医学中被称为白带或阴道分泌物,西医学认为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液、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等混合而成,其形成与雌激素作用有关[3]。受到分娩、宫腔操作等损伤,外界病原体的感染或由于雌激素水平低落,局部抵抗力下降即可导致各种阴道炎及宫颈炎的发病。相对应于发病机制的认识,在对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时,西医会根据病因病原体采取局部治疗和口服治疗相结合消除病原体、恢复阴道生态平衡及对症处理等;而对于宫颈炎治疗则在排除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之后采取抗生素治疗和局部治疗。中医则根据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重在调理任带二脉,内治以调理脏腑,除湿止带。常用治法包括健脾除湿,温肾固涩、清热利湿、清热解毒除湿等。除内服中药外,配合外治法以祛邪、杀虫、解毒,可提高疗效。通过对于带下的产生机制、带下过多的发病机制及止带的中西医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对于带下过多能够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这不仅能够深化和丰富中医辨证论治,更能够发挥中医特色,使中医学理论逐步走向现代化,也可为学生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培养及其以后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结合

在中医妇科临床上,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是密切关联的。在辨病过程中,应动态结合辨证论治;在辨证治疗中,亦应结合辨病治疗。授课时让学生明确病贯始终,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如对于带下病中的带下过多,其都表现为带下过多,也就是白带异常,是妇产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临床上促使妇女来就诊的主要原因,可由临床多种常见妇科疾病所导致。除了带下过多外,还需要结合带下的性状、颜色、气味等,结合相应辅助检查明确其疾病诊断。如泡沫状稀薄白带为滴虫性阴道炎的特点;凝乳状或豆渣样白带为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特征;鱼腥味白带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血性白带可见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宫颈息肉,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黏膜下肌瘤等,但首先应排除生殖器官肿瘤或癌前病变如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医辨证其属湿邪治病,但由于外感之湿和内生之湿的区别,故有脾虚、肾阳虚、阴虚夹湿、湿热、湿毒的不同,辨证后采用中药内服虽可起祛湿止带的作用,但要避免漏诊误诊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提高疗效必须结合西医辨病,分清是生殖器官炎症引起的带下过多,还是器质性病变所致,后者还需辨明是肿瘤引起还是炎症所致,亦或是宫内节育器的影响。诊断明确后再采取中医辨证治疗,除内服中药外,可配合外治法;必要时配合西医治疗方法,祛除病因,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可以说,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已成为中西医结合妇产科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

4 中西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主次结合

带下过多表现为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局部症状。根据带下过多的特点,临床上患者局部症状明显,所以临床治疗时根据妇科检查、白带常规等的结果,全身用药与局部用药相结合,配合外治法,以提高临床疗效。外治法可选择相应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中成药洗剂或西药外洗及阴道纳药。此外,带下过多的中医病因病机属于湿邪为患,在《傅青主女科·带下》中就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的观点。同时结合笔者数年临床实践,总结得出在治疗带下过多患者时,在外治法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辨证论治内服临床效果较好,可缩短疗程,防止复发。尤其临床上有一类特殊的带下过多患者,其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TCT、HPV检测等辅助检查均正常,但是仍主诉带下量过多,甚至清稀如水。对于这类患者,因为没有病原体,没有病理改变,可以说西医是“无药可施”。此时中医辨证论治就体现其独有的优势,结合患者全身症状、舌象、脉象得出“证”,就可以得出相应理法方药,对患者施治。综上所述,授课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带下过多的中医治疗是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辨证采取中药内服,同时配合外治法以提高疗效。但是,如果属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宫颈息肉等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则以西医治疗为主,配合中医辨证论治以扶正抗癌。此外,还需提醒学生带下过多涉及到的某些疾病因为可通过性生活感染,还应同时对性伴侣进行相应检查及治疗。如引起急性宫颈炎的衣原体感染。又如对于外阴引导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一般情况不需要对性伴侣进行常规治疗,但是男性患者感染后症状不典型或症状轻微,因此对于有症状的男性以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性伴侣则宜进行假丝酵母菌检查及治疗。再者,授课时还需向学生强调对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调护进行指导,治疗期间应注意外阴、阴道清洁,避免盆浴、游泳,饮食忌辛辣,宜清淡等,这些都是确保治疗效果、避免复发的重要环节。这种中西医内治法和外治法主次结合治疗的授课方法,使学生不但能够从始至终保持运用中医的辨证治疗特色,在遇到不同疾病时亦能够得心应手地与西医治疗措施相结合,分清中西医治法的主次。在中医妇科的教学中,如何培养既具有中医妇科学临床辨证思维,又能解决妇科临床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最终实现让学生将已具备的理法方药知识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治之中,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究和努力。笔者在中医妇科学中带下病的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课后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比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及学习效果的区别,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从带下病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结合、发病机制的中西互参、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中西医内治法和外治法的主次结合等4个方面开展教学,突出特色,取长补短,可以发挥两种医学各自优势,使教学紧密结合临床,增强学生临床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仅简单介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带下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方法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尝试本教学方法运用到其他的章节。同时,因为带下病中的病种涉及到的图片较多,今后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在学校应建立网络平台,利用服务于教学,其信息反馈的快速,可以节约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并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沟通基础,改善教学管理水平[4]。

[1]付灵梅,熊桀,雷磊,等.《中医妇科学》中月经病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方法探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5):111-112.

[2]罗颂平,刘雁峰.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孙江川,漆洪波.妇产科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J].医学教育探索,2006,5 (7):658-659.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Leukorrheal Diseases of Gynecology of TCM

ZHOU Xiazhi,LIU Yinglian*,HUANG Xiujin,YUE We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Haikou 571199,China)

In the teaching of the leukorrheal diseases of gynecology of TCM,the idea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was used in 4 aspects:the name of the disease in TCM corresponding with that in Western medicine,cross-referenc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leukorrheal diseases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combination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disease diagnosis,the combination of the internal treatment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This teaching method can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kinds of medicine,learn from others'strong points and close the gap,make teaching closely combined with clinical,enhance students'clinical competence so as to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leukorrhealdiseases;GynecologyofTCM;combin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Westernmedicine;teachingmethod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15

1672-2779(2017)-12-0033-02

:李海燕本文校对:王清

2017-03-06)

*通讯作者:ppliu-1983@163.com

猜你喜欢
外治法白带宫颈炎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得宫颈炎了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白带异常,早点去看医生,别回避
白带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紫草素对慢性宫颈炎大鼠模型中免疫因子的干预作用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
孕期白带增多,是怎么回事
乳腺癌初起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