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琳 唐雅妮 陈美琳 王超
浅谈针灸学临床技能操作教学改革
杜琳 唐雅妮 陈美琳 王超*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沙410000)
针灸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中医临床学科,现代针灸学教学需要加强操作技能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以提高临床技能为出发点,提高学生的针灸操作水平。为提高课堂操作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有机结合理论与操作教学、实际病例教学以及临床实训教学,来培养临床型针灸人才,促进针灸学的蓬勃发展。
针灸学;教学改革;技能操作
针灸起源于我国,史有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针”,针灸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且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宝贵的贡献。如今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高等院校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临床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具有独立的临床思维、确立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能力。如何改革针灸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是高等医学教学培养的关键问题[1]。
针灸学相比于中医学其他学科,是一门对临床操作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临床学科。《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法中有云:“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为知道某穴治某病容易,而操作针刺某穴治某病就难了。针灸的理论学习自不必多说,每个中医学子都必须将针灸学作为必修课程,古人云:“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所以学生一接触针灸学便是从经络腧穴等理论知识开始。对于学习经络的循行路线、腧穴的定位,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动画经络腧穴PPT,生动有趣且直观形象,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再通过在自己或他人身上摸穴点穴,将书上的文字解说与实际人体部位相结合,深刻理解记忆,这样学生之后上到临床实习操作时找准腧穴也不是难事。课堂上学生开始学习毫针刺法,可以先在纸垫、棉团上进行指力和进针手法练习,这一阶段学生临床实践较少,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与进针方法之后,教师可加强让学生与教师或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在真人身上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好经络、腧穴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才能知道选用何种针灸和补泻手法。针刺操作并不是简单将针刺入穴位就可以了,还需要正确的使用行针补泻手法和熟悉特殊部位进针禁忌,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仅仅是稍稍带过,并没有详细地指导和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在临床给患者行针时往往就一顿乱搓或是生硬地一拔一插,容易给病人带来痛楚继而拒绝让学生扎针。
有条件的针灸学教研室也可引进针灸电子光电模型与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及配套软件对学生进行穴位的讲学和考核[2],通过多媒体与实际点穴、针刺相结合,让学生可自主学习、自我测试,通过软件设置,使学生对穴位定位、常见问题处理、操作要点等理论知识学起来不抽象,也使学生在操作学习时更安全,防止学生因怕痛或晕针而不愿亲身练习,通过提高了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使学生到临床实际应用时得心应手,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针灸临床知识,他们就迫切地希望能验证所学知识的正确性,尤其是针灸的治疗范围具有广泛性,而方法又简单便廉。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通过精选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思考,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例如落枕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山东中医药大学高树中教授介绍的“一针疗法”中关于落枕的治疗,通过辨证论治,从经络角度思考,后颈为太阳经所过,可取后溪或束骨;侧颈为少阳经所过,可取悬钟;也可选用落枕穴、中渚穴等等。这种来自现代针灸临床或是历代针灸名家经验的案例,在临床操作教学中具有相关性、可信性、典型性和启发性的特点[3]。因针灸学教科书的编写更新缓慢,有些疾病的治疗与临床实际治疗方案相去甚远。如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并有“头项寻列缺”的说法,可临床上因列缺穴位处于皮薄肉少之茎突部位,针感差进针易疼痛,故临床上用得少;“中风”是针灸科常见病证之一[4],针灸疗法对本病具有显著疗效,故在针灸教学中为重点讲授病证之一,但教材中在对本病的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缺陷,教材中关于本病的治疗均为循经取手足三阳经穴,而在临床治疗中,宜适当配合肝俞、肾俞以及太溪、悬钟等穴,并且重视头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教材上只介绍了十二经经穴和一些经外奇穴的操作和疗效,而在近几十年的实际临床中,众多针灸大家总结出一些非常有特色的针灸疗法,如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的临床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及其弟子总结的“靳三针”和石学敏教授的“醒脑开窍针法”等等,在教科书上的治疗学上则有所不足,而在课堂上教师可将其作为引申知识给学生讲解,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高年级学生,面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患者,并非一篇篇简单的文字病例。如何实现课堂与临床的无缝对接,临床实训课显得尤为重要。临床实训课应以问诊和病例分析为基础[5],问诊的内容,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上显得枯燥且难记,繁琐且杂乱,若没有一定的逻辑和临床思维,学生可能难以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去寻找如胃痛、痛经、扭伤等常见病患者到实训室里进行治疗,先让学生单独进行问诊和做体格检查,然后提出治疗方案,教师再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补充和改正,确定治疗方案后就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患者进行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也可假扮病人对学生提出问题,营造出一种让学生感觉自己在临床操作的氛围,使其能独立诊疗,锻炼其临床思维能力。这样通过具体的病来训练学生问诊及治疗,既强化了书本的基础知识,更训练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及针灸的治疗操作方法[6]。
高校的针灸学教学要实现专业与职业的衔接,操作课内容与临床有机联系,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顺应临床工作需要。针灸推拿已由传统在医院治病扩展到现在各种养生馆、中医馆利用针灸推拿进行预防保健、美容减肥等。随之而来,社会上对针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7]。在实训课堂里,教师可增加书本上介绍较少的有关针灸美容保健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对此也非常有兴趣学习,通过实际点穴、针刺、推拿相结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亲手操作,学生之间相互点穴、相互刺针、相互艾灸、相互拔火罐,也可联系相关的诊疗机构,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去观摩学习,在学生手法熟练后也可实际上手操作。通过这些实训课,学生增加对针灸技能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自身专业能力,增加就业优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针灸学的发展要进入一个新的繁盛时期,社会对针灸学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需要对疾病的认识有整体思维和临床思维,才能具备解决所面临各种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灌输与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所以通过加强针灸学临床操作训练改革,一方面符合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另一方面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启思维,激发了创造性,有利于新世纪针灸学人才的培养及针灸发展的实践和探索。
[1]孟云凤.针灸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方法[J].中国针灸,2000(7):55-56.
[2]傅勤慧.《针灸学》见习改革的临床实践[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6 (5):11-14.
[3]茅骏霞,李艺.案例教学法在中医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5(11):1131-1134.
[4]黄伟贞.“中风半身不遂”针灸教学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 (6):1284-1286.
[5]陈文.《针灸治疗学》实训课的教学探索[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 (10):930-931.
[6]胡蓉,田莉,楼天晓,等.针灸综合性实训项目设计[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80-81.
[7]田翠时.针灸教学中构建“理论、实践、临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A].中国针灸学会.2013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针灸研究与国际化分会论文集[C].中国针灸学会,2013:2.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linical Skills Operation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DU Lin,TANG Yani,CHEN Meilin,WANG Chao*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000,China)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s a highly practical clinical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teaching of moder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clinical skills,broaden students'knowledge,and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 organic combination theory and operation teaching,actual case teaching and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can cultivate clinical acupuncture talents,and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eaching reform;skill oper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7.12.009
1672-2779(2017)-12-0019-02
:李海燕本文校对:姚雯
2017-03-13)
*通讯作者:59243638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