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1-27 15:33张海霞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维度微课

张海霞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资源进一步开放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时间碎片化成为一种趋势,微课就成了人们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因为大学生手机保有量大、使用频率高,所以各大高校开始探索微课程建设,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微课研究呈现出专题化、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一、微课程建设的维度分析

微课程体系建设包括课程、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三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课程维度包括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等全部要素,是微课程体系的核心。在进行微课制作的时候,要从课程目标出发,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要求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技术维度是微课程进行推广的保证,它包括微课制作和应用平台建设两部分。微课的录制通常以教师为主体,主要技术包括课堂实录拍摄、授课录屏、动画制作、人机交互训练与评估资源投放等。网络系统平台的建设通常由专业软件开发公司来承担,主要为学习者提供资源下载、上传、人机交互、师生交流、学习记录等技术支持。应用维度是保证微课学习效果的关键,它包括课前应用、课中应用和课后应用三个环节。课前应用环节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教师可以指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意义。在微课制作的时候要配合具有动感的画面引发学生思考,提供操作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中应用环节是向学生传授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要强调重点难点的突破,以直观的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微课的设计应当有利于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互动,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后应用环节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多设置作业的讲评和相关知识的拓展训练,要利用云技术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为每位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课业诊断和补充学习内容。

二、微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高校微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课程维度方面,教师在进行微课程建设的时候各自为政,内容缺乏计划性和连续性,课程资源主要以微视频为主,缺乏习题训练、师生交流。在技术维度方面,教师因为缺乏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在微视频的制作方面显得不够理想,画面效果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际交互性显得比较薄弱[1]。因为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微课程平台建设方面开发力度不够。在应用维度方面,微课程只是对课堂的一个重现,缺乏对充分利用微课程的优势进行教学,推动微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思考。在微课程建设方面,学校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在微课程建设主体方面,学校将任务下发给任课教师,没有考虑到微课程建构的系统系和复杂性,缺乏信息技术人员的帮助和教研室领导的统一部署,任课教师单打独斗难以完成微课的制作。其次,在微课制作方面侧重于微课视频的制作,而忽视微课的交互性功能,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再次,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性,许多人认为将一节节的微课汇总在一起就形成了微课程,从而使得微课程的专题化程度不高,影响微课程的逻辑性。

三、微课程建设的策略分析

基于对微课程建设的三个维度的分析,应当将微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割裂三个维度之间的联系,要体现出系统化、均衡化、开放化的特点。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微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弥补不足,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手段,以获得理想的应用效果。

(一)要体现系统化特点

所谓系统化策略,是指在进行微课程构建的时候,要针对微课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从课程、技术和应用三个维度开展工作,以确保微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化。首先,微课程建设团队的人员配置要合理,既要有任课教师,又要有课程负责人和信息技术人员、教研室领导,根据各自特长合理分工。其次,微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当具有计划性,要体现出各节微课之间的联系,使其成为前后连贯的整体。再次,在呈现形式上要做到课前准备、课中讲解和课后巩固三个环节的结合,体现出教学的完整性。在微课制作方面,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微视频、课件、交互性学习平台等多种教学资源。最后,在微课程的构建方面可以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多种模式,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教学需求,并探索将微课程和慕课、翻转课堂等结合起来[2]。

(二)微课程建设要体现均衡化特点

所谓高校微课程建设的均衡化,是指为了向学生提供全面的学科内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维持三个维度方面的均衡状态。首先,要做到微课程设计和微课设计之间的均衡。微课程和微课之间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微课程主要是从宏观上整体安排各节微课所占的比例,并处理好微课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反映出学科系统知识的整体面貌[3]。个体微课则主要聚焦于学科的知识点讲解、实践操作、重点习题呈现等。比如:根据课程目标规划出微课程的结构体系,筛选出各节微课的主题和内容,然后进行个体微课的制作,最后将各节微课以视频索引的方式联系起来,供师生使用。其次,要做到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活动设计之间的平衡。微课程资源不仅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使用,同时也能够实现教学过程的展示。对微课程资源的开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不能满足于内容的简单堆积,要以知识网络的形式对它们进行整合。教学活动设计是整合教学资源的最佳方式,教师应在课堂导入、教学活动展示、复习巩固等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并利用人机交互工具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数据平台的分析结果为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个性化指导。再次,要做到网络教学平台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网络教学平台是微课程应用的物质依托,技术性要求较高,微课程建设团队应当尝试进行二次开发,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络平台。最后,要做到微课程建设与应用之间的平衡。微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应用的过程中又可以发现建设中的不足,促进微课程的不断完善。我们不能为了建设而建设,搞形式主义,要将课程建设和教学联系起来,避免出现脱离教学实际的现象。

(三)微课程建设要体现开放化特点

高校微课程建设的开放化是包括建设主体、内容体系、技术支持、应用等多方面的开放。在构建主体方面,应当保证包括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技术人员、教研室领导等多方面的开放性。网络空间具有包容性,我们只有接受多方面的意见,才能使微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在内容方面,要实现知识形态的网络化,实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更为自由和流畅,将静态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动态的知识传递。同时还要实现教学活动理念的转变,从单向的知识传递向双向的知识交流转变,关注师生之间在知识增长方面的共同提高。在技术支持方面要体现出网络课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技术平台要开发出电脑客户端和手机客户端,并支持文本、图片、视频、录音、PPT等多种资源的上传和下载[4]。在应用方面则应当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多种情境和模式的支持,比如:在教学情境方面要适合课前准备、课中讲解和课后巩固多种场景,在教学模式方面要能够和慕课、翻转课堂、传统教学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增强微课程的生命力。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6):26-33.

[2]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10):17-18.

[3]曾明星,蔡国民,姚小云.翻转课堂课前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3):57-62.

[4]范建新.远程学习微课程资源建设体系架构与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4(4):5-8.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维度微课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