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果放榜:呈年轻化趋势
日前,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科学基金”)2017年11大类项目资助结果正式“放榜”。作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最主要的支持渠道,今年的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总量超过19万项,较去年增幅达10.41%,经过严格评审,截至目前,共有4万多项申请最终获得近200亿元的基金资助。
在8月2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欣喜地说:“科学基金申请总量再创新高,表明我国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在持续壮大,同时,申请项目的负责人呈现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挑起‘大梁’。”
长期以来,基础研究一直被视为“冷板凳”。然而,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申请科学基金项目、从事基础研究的热情持续上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每年接收申请约5万项,德国科学基金会每年接收申请约4万项,而2010年我们接收申请就超过了11万项,今年更是突破了19万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瑞平透露,在人才类项目上,今年的申请量超过10万项,较2011年申请量的增幅高达57%,“杰青”“优青”等青年人才项目的申请量较去年都增加1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规模在持续、迅速地扩大。”
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获得资助的项目所属单位中,项目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对此,高瑞平表示,自2016年开始,地方所属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申请量在申请总量中占比超过一半,这说明,地方所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人才队伍规模也有了明显的扩大。
“在项目评审中,我们发现项目负责人年轻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杨卫表示,2011年以来,科学基金中占比最大的一类项目——面上项目的负责人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比稳步提高,2017年达到46.22%,比2011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目前面上项目负责人的年龄峰值在35~37岁左右,青年一代的科学人才已经成长起来,这是我国基础研究十分可喜的一个局面。”杨卫说。
为此,在今年的资助计划中,科学基金加大了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2017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平均每个项目资助22.84万元,比去年增加3.5万元。但在基础研究拔尖人才的资助选择上,基金委仍坚持高标准,在今年的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共4800多个申请中,选择了399个予以资助,资助率仅为8.2%。
随着基础研究在科技创新中的源头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中央财政经费对科学基金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今年的资助计划规模达到248亿元,比2016年增加8.3%。如何布局安排这笔科学领域的国家“投资”,具有前瞻意义。
“基础研究重在鼓励科学人才进行自由探索。”杨卫表示,在今年的资助计划中,保障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大胆探索的项目经费占比达到经费总量的70%,资助额比去年增加了14亿元,“这是遵循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的,选对人稳定支持,才能夯实创新基础。”
针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17年的科学基金也给出了明确的布局。记者了解到,今年,科学基金加强了对重大项目的部署力度,重大项目项数指标从23个提高到39个,每个项目资助力度达到1500万~2000万元,如“高速轨道交通系统动力学性能演化及控制”项目集中攻关高铁技术难点,“帕金森综合征的神经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则瞄准帕金森发病机制。
在重大研究计划上,实施规模也从每年启动3个提高到4个,整体资助强度达到8亿元。杨卫举例,“湍流结构的生成演化及作用机理”这一重大研究计划,目标通过深入研究流体力学中这一复杂问题,形成湍流研究的中国学派,带动相关高精尖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杨卫透露,继去年重点布局引力波研究后,今年,科学基金在合成生物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加大了倾斜力度,增加支持经费共7000万元。
此外,在学科布局上,科学基金适度提高了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资助力度。重点项目中,资助强度从去年的约17亿元提高到约20亿元,计划资助项数从612项提高到667项。
高瑞平介绍,从申请和获得资助的学科上来看,近年来工程与材料科学领域、医学科学领域的项目申请数增幅较为显著,2011年到2017年的申请量增幅分别达到了31.80%和39.84%。“化学、生命、材料、信息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相关的基础研究学科也得到较大的支持和发展。”
“当前,我国的学术产出总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其中高端科研成果约占世界总量的20%,但质量不高的学术成果仍有很多。”杨卫表示,科学基金具有导向作用,基金委作为管理部门,如何做好基金工作以提升现有的学术成果质量,并推动其更好地转化仍任重道远。
杨卫表示,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成为国际同类基金组织年接收申请量最大的机构,而且申请量规模还在持续增加。“美国科学基金会每年收到5万项申请,但工作人员数量却是我们基金委的6到7倍。当下我们基金委的工作人员平均每人每年折合要参与800~1000个项目的评审工作。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
“巨大的申请量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编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一直在探索利用信息化等各种手段,构建最具公信力的评审制度平台。”高瑞平说。
杨卫介绍,为了杜绝“跑项目”“拉关系”的情况出现,今年项目评审继续实行评审会派驻监督组制度,对于223个会议评审专家组,基金委共派出62人开展驻会监督。同时,在评审专家中开展公正性调查,请专家互相打分监督,“近三年的专家公正性评分持续在上升,而我们的专家评审返回率在90%以上,这在世界科研资助机构和科技期刊中都颇为难得,可见专家群体对基金委的信任和支持。”
此外,今年,针对通讯评审专家的计算机辅助指派系统实现了基础研究学科全覆盖,使用辅助指派系统的项目占比达86.06%,同时,基金委在信息系统中建立了包括痕迹管理、漏洞示踪、数据防火墙等信息监管机制,让一切环节可控可查可追溯。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科学基金2017年度资助计划已完成78.29%。下一步将启动新批准项目的首次拨款工作,预计至9月底,本年度科学基金项目经费拨款累计将达242亿元左右,超过科学基金全年项目支出预算的90%。“不断提高科学基金资助管理效能,是我们的目标”杨卫说。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舒
发布时间:2017年8月25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