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燕 霍日查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028000)
评论:报纸的声音
□刘雪燕 霍日查
(通辽日报社,内蒙古通辽028000)
大家知道,报纸的职能,或者说报纸的内容,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报道消息,再一个是发表意见。我们常说报纸要有声音,主要是指报纸要有评论,要有各种各样的评论。其他的东西虽然也是报纸的声音,但评论是它主要的声音。只有新闻没有评论的报纸,不是我们要办的报纸,也不是一张真正能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的报纸。评论在报纸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报纸的灵魂。著名新闻学者邓拓同志说过:“社论是表明报纸的政治面目的旗帜,报纸必须有社论才具有完全的政治价值。”除社论外,报纸还有多种形式的评论,如,编辑部文章、短评、编后感、编者按、来信来稿述评,以及个人署名的各种评论。如,内蒙古《通辽日报》的“编辑点评”“经济随笔”等。还有一些夹叙夹议的通讯和评述性新闻,也带有评论的特点。以内蒙古《通辽日报》为例,12个版面几乎每版都有评论。目前,报纸评论之活跃和繁荣,是历史上少有的,这种现象是一种好现象。报纸上的各种评论,除一部分是社外作者写的外,绝大部分都是编辑部同志执笔的。所以,我们做报纸工作的同志,不光是评论员、编辑,也包括记者,都要学会写评论。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尽可能掌握十八般武艺,特别是掌握消息、通讯、评论这几种最常用的武器。这样,才便于我们更好地完成宣传任务。
评论的选题很重要。有人说,一篇评论成功或失败,关键在于选题。这话可能有点过。应该说,题目选得好就成功了一半,似乎更恰当些。
选题,就是写什么的问题。简言之,就是写当前的问题。写当前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实现党委、政府提出的任务当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写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要求得到解决或解答的问题;写大家都关心,读者有着普遍兴趣的问题。这就碰到一个“难题”。以《通辽日报》为例,我们有相当数量的评论,是指导某一战线的工作,着重对一部分读者讲话的。我们党是执政党,党报对各条战线上的工作者都要发表意见,这方面的评论不能没有。即使是这样的评论,也要选择思想性比较强的题目,不能业务性太强。选题选得好,可以超越评论所涉及的具体业务范围,吸引更多的读者,即使不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读后也会有启发。
评论写得好,题目不能太大。题目大了,就需要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文章又长,不容易写好。题目小一些,就可以论述得具体一些,深入一些,做到“口子小、道理深”。选定题目,也不能只考虑论述的大致方向,还要进一步确定论述的范围,明确这篇评论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好比拍照,要找到目标,对准“焦点”,才能照得好。当然,题目选的好,是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起初往往只想到就某个方面的问题写篇评论,只有很笼统的题目。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分析研究情况的过程中,究竟写什么才逐步明确起来。有时候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经过失败、反复修改才逐步明确的。
评论的题目从哪里来?不外乎从上面和下面来。从上面来,是指从中央的会议、文件,领导的讲话、批示中拟定题目。从下面来,是指从实际工作中、生活中来,从广大干部群众中来。还包括在采访和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的情况,各地报纸和各部门内部刊物反映的情况,来稿来信中反映的情况,等等。不论是从上面来的题目还是从下面来的题目,都要把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吃透两头”。
评论的选题很重要,但有了好的题目,并不等于就能写出一篇好的评论。写出一篇好的评论,从内容到文字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特别是要把道理说好,以理服人。
道理怎样才能说得好?首先要准确。评论,就是要对某个事件或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某种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某个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这就要求评论的观点在理论上要站得住,符合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正确地体现中央精神。准确是第一重要的,在这个前提下,说得实一些,说得新一些。把道理说透一些,就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进行深入的分析论证,不能隔靴搔痒。如果评论是批评一种错误思想,就要批得无可辩驳;如果是提倡一种东西,就要使读者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把道理说得实一些,就要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把原则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把大道理和小道理结合起来,不是从原则到原则,泛泛而谈,讲一般的道理。
把道理说得新一些,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人们不爱听大话、空话,也不爱听老话、套话。“老一套”“没什么新内容”,这是读者对评论的很严厉的批评。所以,我们每写一篇评论,都要力求说一点新话,有一点新鲜内容,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有可读性。但是,有许多道理是要“老生常谈”的,但又要谈出新意,这就是困难所在。出路又在哪里呢?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新的情况,运用新的事实,选择新的角度,找出新的论点,如此等等。
把文章写短些,是时代的呼唤,也是读者的要求。报纸的评论,是对最广大群众讲话的,是希望有众多读者的,当然也应写短些。根据读者的反映来看,《通辽日报》的一些评论专栏,如“论见”“编辑部吹风”等,都是很受欢迎的。
把评论写短一些,要靠两条:一是一篇文章只谈一个问题,抛掉求全的思想。报纸是天天与读者见面的,你今天谈一个问题,明天后天再谈一个问题,就把各个侧面都谈到了,怎么会不全面呢?报纸有这个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个优势。另一条是舍得割爱,竭力删去一切可有可无的字句和段落。有些话、有些段落单独看也不错,但与主题关系不太大,还是得下决心删去。
当然,也不应一刀切,所有评论都只能几百字、千把字,还要大、中、小结合。有些非得多费些笔墨才能说清楚的问题就得多花一些篇幅。例如,一些“社论”文章,需要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和论证,才能把问题谈得透彻,篇幅自然要长一些。然而,即便是大型评论,也应删繁就简,不能过于冗长。评论不同于理论文章、学术文章,它只要把最必要的话讲清楚就行了,无须做过多的发挥。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