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锐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连云港222006)
全媒体时代党报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报道
□李德锐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连云港222006)
突发事件关系到社会稳定,当危机发生时,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十分重要。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所以对于党报这一掌握公共话语权的主流媒体,面临极大的挑战。党报媒体如何来应对人人都是记者状态,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笔者认为,就是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抓住合适时机:党报在突发事件中必须坚守“第一时间原则”,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新闻的特殊性在于,它始终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古今中外对新闻的定义,都离不开对时间的强调,如新近、最近、最新等,时间不可或缺,是大家对新闻本质的共识。乃至有学者指出,时间是新闻的生命。
《新华日报》强调:突发事件中党报记者不应“缺席”,要坚守“第一时间原则”,这是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首要理念,也是媒体责任担当的体现。因为,只有掌握了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才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
面对突发事件,党报记者要坚守“第一时间原则”,及时“到现场”深入采访,才能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2012年5月9日上午10时许,江苏连云港祥源大厦电梯从18楼极速坠落至坑底。接到报料后,笔者不到10分钟就赶到了事故“第一现场”,此时距离事故发生还不到20分钟。笔者深入到医院采访并关注受伤老人的治疗情况等。第二天,《连云港日报》都市版头条图文并茂刊发了《祥源大厦电梯18楼坠落9位听课老人受伤》的稿件。随后,笔者对该突发事件进行深入挖掘,进一步追问事故电梯坠落的原因等,并及时发布了质监等权威部门对电梯坠落事件出具科学的调查结果,向受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该系列报道报道客观公正,引导了舆论,获得2012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二等奖。
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谁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例如,2009年“‘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故”发生后仅仅50分钟,手持“CCTV”标识话筒的央视记者就出现在事故现场。央视的做法表明,中央媒体努力加大应急新闻报道力度,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作为当地主流媒体,党报必须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进一步提升应急意识,抢先发声,引导舆论。
把握好分寸:面对突发事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地报道,不恶意炒作,不盲目追求轰动效应
我们常说的分寸、尺度、火候均属于度。实际上,做任何事,都要讲求度。新闻中的度有科学的一面,如,信息的准确度、逻辑的严密度;也有艺术的一面,如,新闻伦理的度、写作手法的度。
2015年夏天,港城市民不淡定了,起因是一则“核废料处理场将落户连云港”的信息,8月6日“连云港警方发出正式警告!!!”的信息在网上疯传,信息声称:“请市民们不要参加今天下午在苏宁广场的所谓‘抗议核废料处理场落户连云港’游行示威活动。该项目已经在国家立项,省、市政府都已经批准,是有利于连云港市经济建设的国家重大项目。网上有人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散发谣言,聚众闹事,破坏连云港市的发展大局。该行为已经定性为‘非法集会’。”信息落款为“连云港警方”,该不实信息发布后,被多名不明真相的网友转发,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经连云港警方调查发现,该信息是由王某编辑并在网络发布的。2015年8月6日,连云港警方根据线索,将涉嫌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的违法行为人王某抓获。王某对自己编造信息称核废料厂已经国家立项,省政府批准,并以连云港警方的名义通过微信转发到十几个群内、引起大规模转发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如果该突发事件不能尽早平息,不仅扰乱了民众的生活,甚至关乎港城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为了尽快平息事态的发展,给广大市民一个客观公正的说法,2015年8月9日,《连云港日报》作为主流媒体,没有盲目追求此事的轰动效应,而是在头版适时发表了《依法理性表达诉求共同促进稳定发展》的短消息,并配发了短评《幸福生活,需要安定和谐的环境》,希望广大市民依法依规,按正常渠道表达诉求。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参加非法集会游行活动,共同维护连云港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并且呼吁广大市民,只有通过沟通,而非随意诉诸上街聚集等非理性手段,才能有助于问题解决,才不会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伤害,才不会背离我们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初衷。
2014年3月25日晚10点左右,网爆“庆丰(记者去现场证实是“利民”)分理处千人挤兑”消息。第二天上午10点,新华日报社记者从当地知情者得知,“12小时过去了,事态没有平息,已有蔓延趋势”。该事件引起记者的警觉——挤兑现象的背后,是否会影响、波及其它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和动荡?
2014年3月26日下午4时,新华日报社记者赶到了布满特警和挤兑群众的现场采访。次日,稿件在一版以“新华关注”刊出,立即被全国多家网络转载。《新华日报》稿件刊出当天,中国银行业协会发表《关于江苏个别农商行发生集中支取存款事件的有关声明》,认定事件为谣言所致,以正视听。在这起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华日报》第一时间派员采访,第一时间披露真相、定性辟谣,第一时间刊登反思文章,客观公正地报道。辟谣“这一枪”打得又快又准,有效控制了负面传播,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定了人心,为事件的化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追求效果最大化:报道突发事件,要把握导向,在挖掘感人细节和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更多地体现人文情怀
效即效果、效益、效用。效果最大化,是所有人的追求,更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效果研究史上,先后出现过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和强大效果论等,均对如何实现效果最大化有参考意义。
《连云港日报》曾独家报道笔者采写的《雨中挺身救人的大姐你在哪里》的稿件。稿件见报后,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雨中挺身救人的好心大姐严群,并引起了原新浦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授予严群“爱心市民”荣誉称号,新浦区妇联同时在全区发起向严群学习的倡议。经笔者的多方努力和沟通协调,家庭贫困的被撞伤老人在未掏一分钱手术费的情况下,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专家为其成功做了腰椎复位手术。
通过一起突发事件中对新闻人物闪光点的挖掘,在社会上弘扬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救人者救死扶伤的精神发扬光大,鼓励更多的智者能够机智救人,拒绝社会上人情的冷漠,更是让贫困的伤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曾几何时,在互联网疯传“小悦悦”、“彭宇案”的阴影下,港城大地发生了这起“最美大姐”雨中挺身救助被撞伤老人的暖心新闻,像甘甜的雨露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在追求社会反响的同时,充分体现了突发事件中的人文关怀。
2016年3月9日,港城一高层住宅小区发生一起坠落事故,一名8岁男孩从13楼阳台坠落,摔在花坛里。虽经过抢救,男孩还是不幸离世了。采访记者没有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而是通过该起突发事件提醒人们这样的人间悲剧莫要再发生了,记者把笔触引发到高层住户儿童安全的话题上来。消防专家提醒,“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住户,安装防护栏就更加必要了,居民可以安装带有安全门的防盗窗,这样等于在房间里给生命预留了绿色通道。”
新闻专家说:“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要让大家笑得更狂妄。”这是对媒体报道作用的最佳比喻和诠释,也是地方党报报道突发事件应该把握的度。突发事件关系到社会稳定,当危机发生时,媒体的舆论作用十分重要。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坚定立场,担当责任,顾全大局,采取科学的报道策略,正确引导舆论,率先权威“发声”,为化解危机、解疑释惑、疏导情绪、激励斗志、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编辑:高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