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2017-01-26 10:24张春兰
新课程(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乙烷原电池实验

张春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初探

张春兰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化学教学;内容设置

课堂提问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也是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反馈、有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营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一、化学课堂提问的内容设置

提问内容的核心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通过思考去发现知识的蕴含之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有价值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情境性、探索性。因此,能否科学地设计出灵巧、新颖、易于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那么如何进行问题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1.要有趣味和新颖性。教师课堂提问设计如果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必修二原电池原理时,引入例子“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幼年时因蛀牙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后来,她因为车祸又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富有,她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聪明的同学们,你能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格林太太找到她的病因吗?

2.要深入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教材的知识体系,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紧扣有关教学内容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问题,必要时可以把问题设计与学生活动体验融为一体,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循循善诱、适时点拨,使学生的思维由表象到本质纵向发展。酸碱中和滴定突跃和指示剂的选择一直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笔者在突破这个难点时尝试了以下提问,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用0.1000 mol/L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的HCl溶液,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1 2 3 4 5 6 7 8 9 V碱 0 5.00 10.00 15.00 19.96 20.00 20.04 25.00 30.00 pH 1.2 1.5 1.8 12.0 12.3

在下图中以NaOH溶液的体积为横坐标,以混合溶液的pH为纵坐标(用红笔或蓝色笔)作出此反应的滴定曲线。感受溶液的pH随NaOH滴入体积的增加而出现的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理论上:反应终点时:V(NaOH)=___pH=__(常温)

实际滴定过程中,当V(NaOH)在理论反应终点±0.04 mL时,溶液的pH将由4陡增到10,若存在这样的指示剂能在这个突变范围内就突然颜色变化,指示滴定终点,那么:

实际上:滴定终点时:V(NaOH)=___pH=__(常温)

or V(NaOH)=___pH=__(常温)

滴定终点多少一滴(约0.04 mL)引起的体积误差是多少?

这样教师层层追问,学生层层活动、思考和讨论,深化了对“滴定突跃”这一重要现象的认识,也更加准确地理解了所谓指示剂选择所带来的误差应该是体积误差而非pH误差。

3.提问要有逻辑递进性。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序,循序而问,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如溴乙烷的新课教学时设计如下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要研究溴乙烷,首先要得到溴乙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预习中学生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可以通过哪些反应获得溴乙烷?

【提问】这些反应的类型是什么?

【提问】工业上要大量合成溴乙烷,可以选择哪种方法?实验室要少量制备溴乙烷,又适合选用哪种方法?

溴乙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我们可以从制备反应入手探究。有机反应都是很复杂的,我们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能使反应朝着我们所需方向进行。比如,乙醇可以在酸性条件下通过取代反应得到溴乙烷,溴乙烷会通过逆向反应转化为乙醇吗?

【提问】我们如何证实溴乙烷与水的反应是否发生了?

【提问】但是如果溴乙烷与水有反应,由于反应的限度非常小,产生的Br-非常少,我们的检测将很困难。根据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你能否设计出使反应限度增大的实验方案?

【提问】检验乙醇可以采用何种波谱方法?Br-怎么检验?(根据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

4.探究性。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学会提探究性问题,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如,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可以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设计三个活动元:

【活动元一】播放橙子电池视频

复习回顾——原电池工作原理

极_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电子,发生_____反应

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

问题设计如下:橙子电池中的两个电极材料分别是什么?电解质溶液是什么?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实现了什么样的能量转化过程?根据该原电池的正负极反应,预期本实验现象:

锌片_____? 铜片_____?电流计指针_____?

【活动元二】体验原电池(Zn+Cu2+=Zn2++Cu)

实验探究一:发现问题——简单原电池的缺点

学生实验:请按装置图组装仪器,开始实验。

记录反应初始时及反应后1分钟、2分钟、3分钟时电流表的读数。

3分钟实验完成后再取出电极,观察电极变化。

现象记录:电流计指针______随着时间的延续,电流表的读数______锌片______铜片______

问题质疑如下:[质疑1]动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预期的实验现象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质疑2]锌片上的铜是如何产生的?电流表的读数为什么会变小?这与锌片上有铜析出有什么联系?

【活动元三】体验原电池(Zn+Cu2+=Zn2++Cu)

实验探究二:解决问题——改进原电池

问题设计如下:既然Zn与CuSO4溶液直接接触难以避免Cu直接在Zn片上析出而使电流计读数变小,那大家能否根据实验桌上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其中包括了盐桥、浸润有食盐水的滤纸、导线、Zn、Cu电极、电流表、CuSO4溶液、ZnSO4溶液)设计一套合理的装置使之能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呢?请小组交流讨论后画出装置图并进行实验验证。

这样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将设计原电池与知识回顾、新知识引入融为一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交替进行,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和相互讨论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化学课堂提问的类型

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知识和技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原理、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对知识需要理解和记忆,分析和综合,对技能需要训练。学生的学习基础、思维方式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形式设计不同的提问。

1.回忆提问。这类提问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迅速作出反应。可用于新课的引入,例如,在选修五卤代烃的新课教学时可以提问:在之前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含有卤素的有机物,能列举一些吗?刚才大家所提到的这些含有卤素的有机物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卤素原子取代了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所得到的。所以我们把这种有机物称为卤代烃。一般在课的开始,或对某一问题的论证初期,使学生回忆所学过的概念或事实,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材料。

2.比较提问。把某一章节中反复出现,反复强调,但有变化的地方进行比较,加以区别,对于细微变化加深理解;或正在学习的新知识,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加以比较,进行区别。有许多化学新知识与旧知识有密切的联系,通过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找出主要矛盾,运用正迁移可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要点。例如,学习完电解原理后可通过比较能量转化、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电子流向、离子流向等使学生对原电池和电解池加以区别。

3.观察提问。通过观察提问,可对学生进行观察、理解、想象、鉴赏和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教师有选择地展示实物、挂图、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后再提出问题可收到明显的效果。例如,学生在“晶胞”这一内容学习时对均摊法的理解和应用是一个难点,突破这一难点必须要先让学生对教材中“晶胞无隙并置形成晶体”的这一内容理解到位。(展示:一组两个铜晶胞模型紧挨但不共用,另一组两个铜晶胞模型共用面、共用棱、共用顶点的堆积在一起)提问:这两种堆积方式哪种视为“无隙”呢?学生在这样形象观察学习后能很快认识到晶胞间的无隙其实必须要共用,这样为后面一个铜晶胞中完全占有的铜原子数为4个而非14个奠定了理解基础。又如,必修二“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的教学设计中关于甲烷的取代反应这一重点内容的突破便可采取观察教师自制实验视频和学生自制球棍模型并辅以问题引领的方式突破。学生观看视频,记录实验现象,问题设计如下:为什么有白雾生成,要形成白雾应该怎样断键,教师动画模拟一氯甲烷的形成,再提问:从研究有机物分子结构的三个角度(碳四价、化学键、空间构型)出发,对比在反应前后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哪些变化了,哪些没有变化?学生可从该过程分析提炼出取代反应的定义。追问:为什么会有油状液滴生成,一氯甲烷分子中还有三个氢原子,预测除CH3Cl和HCl外还有什么产物,仿照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你能尝试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回顾实验现象,进一步分析液面上升的原因?结合方程式分析有机物分子每增加一个氯原子,需要消耗多少氯气?课就沿着这些环环相扣的问题展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达到向学生渗透本节课教学目的的作用。这些提问是建立在学生直接观察的基础之上的,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总之,有效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和实现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高效,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1]王庆硕.论化学课堂提问方略[J].科技信息,2008.

[2]张新英.化学课堂提问艺术例谈[J].内蒙古教育,2005.

[3]赵淑华,高岩.课堂提问五要[J].黑河教育,2003(Z1).

[4]王延航,马博文.小议“课堂提问”[J].辽宁教育,2006.

[5]陈善卿.教师基本技能训练辞典[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29-30.

[6]廖可珍.试论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J].化学教学,1984(6).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乙烷原电池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中美乙烷贸易与运输发展趋势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原电池高三复习
原电池教学设计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的合成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