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的实质是“经典阅读”

2017-01-26 18:24于友先
中国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典阅读全民诗词

□文│于友先

全民阅读读什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坚持重在内容,提升质量。全民阅读的核心是阅读内容。”其意在于提升内容质量,在于读经典。作为一个老出版工作者,感到全民阅读是唤起中华民族每一分子的读书激情,每个人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和社会的道德力量。全民阅读迫切需要经典的输送。因此,出版业要努力为全民阅读生产经典,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贡献。

一、经典与阅读相辅相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引发了笔者思考: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北欧国家24本,欧美国家年人均阅读量约为16本。犹太人不止读书数量多,而且读书质量也很高。其成功教育模式“教子三宝”:第一是熟读经典。从小就培养孩子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好习惯,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灌输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许多犹太孩子从两三岁就开始背诵经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犹太人的后裔,七岁的时候就能熟背3万多字的《圣经》马太福音,并且在后来的生活中深受其启发。第二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犹太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自幼就应得到精心的呵护。第三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犹太人认为好习惯必须从幼小就开始培养,注重道德心灵和品格的塑造。在上述的犹太人教子三宝中,熟读经典被列为首要的教育内容,他们认为经典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任何教育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中才能显现出生机与活力。因此,犹太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如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现代物理学之父爱因斯坦,著名空气动力学、物理学家冯·卡门,“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凝聚态物理学奠基人列夫·朗道,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弗洛里、钱恩,链霉素的发现者瓦克斯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等等,不胜枚举。其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把经典阅读作为传承教育的主要手段,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

中华民族也有“经典阅读”的优秀传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阅读经典的时代,把中华文化推上巅峰。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诸子学说如《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等,均具有中华文化的元典价值,成为全人类的文化瑰宝。我国科举制度、古代私塾等均曾推起经典阅读高潮。我国古今杰出人才的成长也都经过经典的熏陶。仅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诞生的一大批文化巨人,如蔡元培、梁启超、严复、毛泽东、李大钊、鲁迅、张元济、于右任、胡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田汉、曹禺、齐白石、徐悲鸿、马寅初等人,他们都学贯中西,交汇融通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世界文化。2015年10月凭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是从阅读古籍经典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记载中得到启示,生发灵感,用低沸点的溶剂去提取青蒿素,终于获得成功,获得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的最高奖项。

经典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揭示,是贯穿历史的文化符号,是可以让人们反复阅读并指导实践的真理。文化的传承、普及、发展是与“经典阅读”分不开的。人们通过“阅读”接受“经典”影响,进而再创造形成新“经典”,由此不断地进行“阅读-经典-再阅读-新经典”的螺旋式上升,推动文化向前发展。历史上一个“经典”的形成必有“阅读”之基础,一个“阅读”的形成也必须有“经典”,二者相辅相成,没有“经典”的阅读就不是“阅读”。“阅读”实际是“经典”化入心灵而再生“经典”的升华过程,是“经典”的延续发展。观察中国历史上的“经典”道路,诸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标志着那个时代阅读的繁荣,都是通过阅读经典而又再生经典的结果。

二、用现代化元素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春节前夕,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我们出版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要意义,这是新闻出版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的文件,要根据这个文件制定我们的发展战略、产品战略,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价值,用通俗化、社会化、大众化的形式阐释传统文化,筑造当代新经典。这给出版业带来了大好机遇,我们有了方向。新闻出版及相关部门也应该出台一些政策,给予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鼓励创新,鼓励出版经典作品。

出版业落实《意见》精神要从娃娃、从文化基因考虑,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经典阅读体系。我年轻的时候曾在河南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儿童文艺刊物《向阳花》当编辑,对出版有着深刻体会。儿童就像一张白纸,画什么图案、上什么色彩,就呈现什么样的风景。儿童时期汲取的精神营养、塑造的价值观念,决定着一生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所期待的儿童阅读,应是一种经典的阅读,应该把我们美好的文化基因倾注进去,通过一本本优秀的图书来实现。优秀的图书能滋养孩子的心灵,这种滋养可能胜过千万次说教。优秀的图书能让孩子们视通四海,思接千古,带来新鲜的生命体验。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儿童读物,粗制滥造者时有出现。让孩子远离经典,拿低劣的读物让孩子学习,从小给孩子一些错误的数据概念,他们长大后能做成什么?后果是都能预想得到的。这只能是误人子弟,摧残幼小心灵,破坏文化基因,给民族带来灾难。因此,经典阅读从娃娃抓起,从儿童出版做起,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阅读给他涂上生命底色。把“经典”注入民族文化基因,就能滋育代代发展壮大。

人类历史上,凡智慧的民族都努力培养保护并发展自己的文化基因,并引导世世代代阅读经典。但是,我国近来有些地方受西方文化影响过多,竟轻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甚至删除一年级课本里的全部古诗,引起了很大争议。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曾指示:“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已经留存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得到当代人的尊重与珍视。文化基因承载着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语言、艺术、思想、历史和科学智慧,丢掉她还会重返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局面。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应该有传统文化这一块。古今中外的事例雄辩证明,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取得成就地位必须靠“经典”起家。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重建精神文明家园,很有必要从娃娃抓起,保留课本上的传统文化因素,让这份民族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相传。

三、出版原创经典作品

经典承载着人类文明中恒定向上的价值观,传承着历经时光淘洗仍熠熠生辉的知识和经验,指导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现在阅读的经典,大多要从历史上去找,我国的如诸子百家,《诗经》《楚辞》《汉赋》《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西游记》《红楼梦》,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光耀千秋的不朽之作。世界的经典如《共产党宣言》《物种起源》《神曲》《乌托邦》《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高老头》《死魂灵》《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等等,都成为全人类的历史文化符号。我们现在号称出版大国,是说出版图书的数量之大,尚不能说是出版强国。从总局发布的数据看,我国的图书出版总量逐年在上升,但从整体上看图书经典价值尚待提升。总局为鼓励原创出版曾采取过多项措施,如组织实施“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等,这些活动必将促进出版社更加重视开发原创选题、编辑出版原创精品图书,源源不断地供应全民阅读。

出版业只要紧扣时代脉搏,全面为读者着想,也能创造出当代的经典来。如《十万个为什么》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堪称我们当代的经典。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们很受鼓舞,一心想为孩子们出一些科普好书,打破当时科普读物非薄即少的现状。后来逐步确立了突破教科书和课堂教学框框的编辑思路,为编辑工作定了调。这本起初只有32开大小的丛书,一经问世就引起轰动。《人民日报》用“不胫而走”来形容畅销的场面。到了第二版时,仅仅是审稿人就网罗了各个领域的大家如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茅以升、钱崇澍、苏步青等。1995年,中央确立了科教兴国为基本国策,编辑们就直接将目标朝向“新世纪”,全面更新老版本。从“向科学进军”到“科教兴国”,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了,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洞悉读者对科学教育的需求变化,却成为少儿社的编辑们赋予“十万个为什么”不变的使命。这套书现在已经出版几十年了,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仍然需求旺盛,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该书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新中国成立50周年前夕,这套书被千千万万的读者推选出来,成为“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中的一种。

经典阅读是我国一脉相承的优秀传统。出版界应该看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给我们带来的大好发展机遇,通过出版的经典作品营建全民阅读的氛围,为古老的中国文化基因薪火相传做出应有贡献。

四、编创出版经典

古代产生的经典大与“编”有关,他们对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典籍加工整理,编创出适合当时阅读的经典作品,流传万世。孔子在晚年主要精力是校勘整理典籍,从卜官的材料中编撰成《易》,从史官的材料中编撰成《春秋》,还从文献材料中整理出《乐》《诗》《礼》等书,对学生进行传授。正是孔子对经典书籍的编辑整理,经过加工创造,为阅读提供了经典范本。《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练、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经典佳作。体例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选诗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编辑,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唐诗选本之一。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是经典编创之典范。《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短小精悍,千百年来,家喻户晓。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这种编创经典的方法可为借鉴。《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千字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今天要学习借鉴古人编创经典的方法,并对传统文化认真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编创出超越“三百千”的经典作品来。

五、开展经典融媒活动

经典阅读也要跟随时代。“互联网+”的数字化时代,“书”的涵义已然多元,互联网技术使信息传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捷,受众范围非常广泛,社会参与的概率很高。但据一些调查显示,有些人并没有利用数字化这个优势去阅读经典,而是利用其消遣娱乐,打游戏,高频转发微博段子,心灵鸡汤,或者是所谓职场成功学等,出现了“读书质量”问题。

目前,怎样把经典融入多媒体是把全民阅读引向深入的创新课题。媒体多样化应该给传播经典带来方便,不管是什么媒体形式,在任何时代,都不应满足于浅层的信息获取,而应在经典阅读中打牢人生地基,引领全民阅读的潮流。经典永远是阅读的根本,永不过时。近几年我们从电视上欣喜地看到有的地方正在进行经典融媒的探索,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赞誉。2017年的春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火爆刷屏就证明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到这个春节富有经典阅读的意味,成为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节日,民族文化基因在吟诵的平仄韵律间绽放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一档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的大型文化类演播室益智竞赛节目。创作组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并重,邀请诗词领域的专家学者历时近一年组建诗词题库。入选诗词题目几乎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咏物、咏怀、咏史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者来自各行各业,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只有7岁,其中还有外国朋友。节目设计很有创意,主持人董卿和4位点评嘉宾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妙语连珠,每场比赛都有一首特别设计的开场诗词,百人团齐声朗诵名诗佳作,在声光舞美的配合下,别有韵味。节目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同时央视又分别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节目,在选题内容上根植传统文化沃土,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梦”为主题,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国历史、社会、人文、自然方面的文化元素,主题思想鲜明,立意新颖,格调高雅,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喜闻乐见,在传播手段上发力全媒体传播,打造了人气爆棚的全民阅读平台。

总之,以上这些经典融媒的可贵探索富有启示意义。我们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寓经典于娱乐之中,调动全民阅读的积极性,吸引全民参与,促使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是出版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任务。这可谓是经典阅读的较好形式值得肯定大加推广,也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我们可以继续不懈地探索,筑造全民阅读的美好文化“经典”风景。

猜你喜欢
经典阅读全民诗词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可持续全民医保
经典阅读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