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出版与公民科技素质提升

2017-01-26 18:16刘九如
中国出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公民素质

□文│刘九如

广义来讲,科学与技术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是物化的科学。时至今日,科技活动已经不仅是人类探索世界的实践活动,现已形成一种极具影响力的社会文化现象。当前的社会文化体系是以科学技术为核心,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公民作为文化体系和社会经济的主体,其科学素质是影响国家整体实力走向的重要因素。公民科技素质的提升,能够积极推动创新人才储备和各领域产业进程,促进科学技术逐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进而引领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1]因此,我国政府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该方案提出了2020年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并将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工作重点,要求予以大力推进。

科技出版作为科技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科技知识普及教育的核心渠道,担负着向大众传播最新科技知识的重任。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科技作用不断强化,公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日益旺盛,科技出版的传播范围和发育程度直接影响到文化产品和公共基础设施能否满足公民科技阅读需求。科技创新越普及,科普宣传越普遍,科技出版越发达,公民获取科技知识的途径就更多样,科技知识的渗透程度也就越高。因此,深度关切科技出版是建设公民科技教育体系的前提,更是提升公民科技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科技出版不能充分满足公民阅读需求

科技出版深入挖掘各行各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推出更多科技精品图书,不仅是记录科技创新历程、介绍最新科技应用、宣传我国科技实力的需要,也是公民分享科技成果、应用科技知识、满足科技阅读需求和提升科技素质的需要。[2]尤其是新技术革命和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兴起,为我国科技出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3]数字化浪潮促使读者阅读习惯已经呈现分化,甚至被全面颠覆,这就为科技出版业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紧跟读者阅读需求快速更迭的脚步,引领公民科技阅读趋势,是科技出版机构亟待探索的重要议题。

1.我国科技出版近年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科技出版机构经历了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及全面转企改制等历史重要时期,虽然发展历程并非一蹴而就,但不断力争与国际著名出版传媒集团接轨,市场化经营情况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在此背景下,我国科技出版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专注于科技出版领域的出版机构,以科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及各省市主流科技出版社为代表的科技出版机构,共有110多家。2016年度码洋份额排名前10大出版社中,科技类出版社占据2个席位。[4]由此可见,科技出版机构实力在全国范围内不容小觑,也具有非常稳定的竞争力。

另外,我国科技出版产品数量逐年攀升,品类层出不穷,出现了大量科技专著和科普读物。据“商报· 东方数据2016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综述”数据显示,2016年度科技类图书码洋份额占据整体市场的7.86%,排在教育类、社科类、少儿类和文学类之后位列第5,数量上持续呈现稳定发展的态势。[5]而新技术、新理念的生成,带动了科技出版市场的繁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反映最新科技的图书能够及时进入市场,科技新书出版速度几乎与国际同步,其中很多出版物在读者群体中形成风潮,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2.当前科技出版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5.83万种,增速达7.76%,占图书品种数的12.25%。[6]科学技术类图书品种数占比相对社科人文类图书品种数占比差距较大,仍有非常大的生长空间。

与社科人文类出版物不同,科技出版与科学研究的学科发展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上看,学科的发展程度是决定科技出版最主要、最深刻的因素。国家每年超过6000亿元的科技投入,总投入居世界前列,但科技出版离世界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与国家科技投入不相适应,科技出版缺乏本原性动力。另一方面,我国近年影响世界的创新科技成果频出,但影响世界的科技图书却很少,目前市场科技图书引进比例仍然偏高。由此可见,科技出版机构仍未跟上科技创新的脚步,还需进一步紧跟科技前沿,扩大国际影响力。而与国外科技出版产品相比,我国仍然缺乏适合于社会大众阅读的优秀科普读物,这也是当前科技出版的短板之一。

3.我国科技出版现状无法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5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出版科学技术类图书印数2.6亿册,增速0%,占图书总印数的3.01%。[7]从数据上看,科学技术类图书的年出版量相对较少,相较前年也未能有所增长,与其他品类图书差距较大。这一现象说明出版机构对科技出版领域重视程度不够,更没有深入了解公民科技文化需求,及时开发出适应市场的科技出版产品。另外,从我国各大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上看,科研人员阅读与研究更青睐于国外出版机构推出的科技出版产品,这也侧面说明我国科技出版物还存在内容质量竞争力较低的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有关读者的阅读需求。

数字出版方面,三网融合为读者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数字出版技术的整合使得出版业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购买方式、阅读方式,以及出版机构的商业模式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这也为我国科技出版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科技出版机构的数字出版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至今还未找到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和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产品,这也是读者科技阅读体验的缺口。

二、科技阅读的氛围也没有很好地形成

科技出版既是极具社会效益的知识传播行为,也是具客观性经济效益的市场行为。在平衡科技出版的供需关系时,科技阅读是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科技阅读作为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更是培育科技创新的动力。营造良好的科技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科技出版需求,才能够深度挖掘科技出版市场潜力,形成科技出版市场健康成长的良性循环。

1.对促进科技阅读意义的认识有待加强

当前读者普遍重文化经典阅读,轻科技知识阅读。“世界读书日”刚过,“书香中国”阅读季开启,经典分享、诗歌诵读,名家谈国学、少儿讲故事等各类读书活动此起彼伏,全民阅读再掀高潮,这对于构建书香社会、繁荣出版事业具有深远意义。然而在这样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中,社会各界重视和促进科技阅读的氛围没有形成。

由于教育普及和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还有不少公众没有掌握基本的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仍存在封建残余和迷信思想。政府机构也还未充分意识到公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与科技阅读之间的密切关联。因此,深刻认识到促进科技阅读是了解科技知识、树立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的重要一环十分必要。

2.促进科技阅读的投资和环境建设较少

我国出版社在经历转企改制后,众多科技出版机构开始将目光投向到整个出版市场,越来越多的科技出版机构明显地突破了原有专业限制,逐步进入出书周期短、受众面广、资金回笼快的社科、人文和生活类图书领域,并向综合性出版社看齐。表面上看是科技图书与非科技图书并举,两条腿走路;但实际上,这是科技出版机构的权宜“逐利”之举。科技图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各科技出版社出书品种及规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科技出版资源受到挤压,相关资源的投资也相应地减少。[8]

除此之外,与其他出版类型不同,科技出版的读者面相对窄小,专业性要求高,销量较少,属于刚性需求。因此,专属于科技出版的卖场很少。尤其在实体书店难以为继的今时今日,专属零售科技图书的区域越来越小。虽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建设网上科技书屋等新型渠道,但是真正能够引起读者关注的案例很少。由于行业和专业性等方面的限制,读者面小也很难在社交群体中引起较大的社会效应,所以较少开展有关促进科技阅读的展览展示、推广活动,这也成为难以形成科技阅读氛围的原因之一。

三、提升公民科技素质,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出版,促进科技阅读

所谓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要求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根据中国科协2015年9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还只有6.20%,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未来5年要超过10%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

科学素质决定公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出版界采取更多行动,付出更多努力。与此同时,也需要文化出版界积极参与,努力出版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图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阅读活动,普及科技新知,是提升公民科技素质的有效途径。科技出版机构还可在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避免一些泛泛的应景形式,更具针对性的分层分类,更多的组织读科普、玩科技、讲科学家成长故事的阅读活动,效果会事半功倍。

1.科技出版机构需努力跟上需求,通过创新出版和丰富多彩的科技图书推广活动,满足公民需求,赢得市场发展

第一,科技出版机构应致力于推出科技精品图书,为公民科技阅读的优质体验打下坚实基础;应深入挖掘各行各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推出更多科技精品图书出版。这不仅是记录科技创新历程,介绍最新科技应用,宣传我国科技实力的需要,也是让公民分享科技成果,应用科技知识,跟上科技潮流的需要。

第二,科技出版机构应更多着眼于出版原创性科技图书,真实反映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飞速发展,北斗系统、智能制造、信息应用等细分领域的一些科研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但仍然缺乏出版机构系统地挖掘相关选题。因此,科技出版机构还需努力推动科技经典出版,改变被动局面,满足社会大众需求,这也是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科技出版机构更应积极推出读者喜闻乐见的科普作品,这也是促进公民素质提升的关键。一部集科学性、大众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图书,可以激发公众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近期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要求,“尽快推广发布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9]大力推动科普图书出版,既是国家要求,也是市场需求。目前,市场普遍缺乏经典的科普图书,尤其是儿童科普类、大众科普类、生活科普类图书等,各出版机构若能较好地将科普需求转化为较为强劲的市场需求,自身也必将赢得较好发展。

2.“双管齐下”营造良好的科技阅读环境

“全民阅读”是为了提升整个社会公民素质发起的全民运动,所以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着手,综合发力,才能够扎实推进。

宏观层面,政府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推动。还需不断强调“全民阅读”活动的“文理兼顾”的理念,既重传统文化经典,也重视现代科技知识,引导群众阅读习惯逐步由“重文轻理”向“文理兼顾”转变。

微观层面,科技出版机构需加强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进一步完善创作出版扶持和激励机制,加强对精品力作的宣传推广,拓宽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优秀科技出版物走入公众视野。另外,还需进一步加大投入,创建更多的科技阅读空间,形成良好的科技阅读氛围。科技出版机构不能让科技出版物在卖场中被动地销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新媒体和网络社区等途径主动宣传,为科技出版物的销售做预热。科技出版机构可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打造立体化产品格局,例如建立科技书屋、线上销售网站、互动性的阅读社群等等,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体验。

3.科技出版机构应走在科技前沿,引领公民阅读潮流

加强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加深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扩大公众科技阅读范围,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出版和科技研究的双重作用,打造科技传播共同体。[10]科技出版作为科技传播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的使命。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也是科技出版事业的战略任务和指导方针。[11]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逐步展开,新兴技术和模式正在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形成。所以快速掌握最新科技知识,具备前瞻性视野,才能够真正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生动力。科技出版不仅要向公众传播新兴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方法,还需对技术发展、技术革新、技术未来走向做出预测和分析,才能够起到开启公众思维、引领公众阅读取向的作用。

另外,科技出版还需紧跟信息时代步伐,积极向知识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注重培育和推进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应用,出版产业链上游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下游拓展出版传播渠道,充分调动多方平台,让科技信息在人群中充分渗透,从而激发公众对科技知识的热情,达到引导公众阅读取向的目的。

总之,培养公民的科技素质,加强科技出版、推动科技阅读是一剂灵丹妙药。社会大众如能长期有意识地选读科技创新、科普知识、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的书籍,持之以恒,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大众的科技情怀、把握新鲜的科技方法、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由此,出版界应把握机遇,积极行动,坚持不懈推出更多科技精品和科普图书,不遗余力组织开展各类科技阅读活动,用实际行动为提升公民科技素质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公民素质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以机器人活动为引领 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
科技新闻传播效果分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