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文军
(东营日报社,山东 东营 257091)
媒体人应该读点地域文化书
□薄文军
(东营日报社,山东 东营 257091)
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采、编、导、播、校等工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需要大家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人文社会学科有所涉猎。而为了能更好地从事新闻工作,从业人员在阅读学习普适性的文、史、哲、法、经书籍的同时,还应该适当阅读些地域文化类书籍。
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侧重于“做内容”的从业人员来说,适当阅读点“地域文化书”,或曰“地情文化书”,是更好更顺利地完成采编等工作的需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你的稿件本身需要涉及到本地的自然、人文、历史、地理、风俗、物产。而即便这些东西并不直接出现在你的稿件里,它们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你新闻稿件的大背景。夸张点说,则可能是“不懂地域文化无以言”。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东营市来说,许多地情知识就值得新执业的媒体人认真研究学习。比如,东营是一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其南部地区早在8000年前即有人类的足迹,其北部地区则多是近160多年来黄河淤积而成的新生土地,而且直到现在仍在与日俱增;东营是世界上土地增长最快的地区,但并不是全球能够增长土地的唯一地区;东营是万里黄河的入海口城市,但东营的绝大部分地区并不属于水文概念下的“黄河流域”,黄河在东营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道分水岭,其真正属于黄河流域的不过是两岸大堤中心线以内的狭小区域以及入海口门两岸的无堤防区域;黄河是沿海平原地区,但其水中无岛、陆上无山,大陆架平缓、潮间带宽阔,等等。
媒体人认真阅读地域文化书,了解更多的地情知识,在写作过程中才能信手拈来、笔下生花,而不至于文字枯涩、“开口即错”。尤其在驾驭一些长篇幅的稿件时,才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采、编之后的其他环节,工作人员丰富的地情知识也将发挥类似的作用。
我们阅读古典名著、阅读畅销书、阅读更多的普适性的书籍,除了增长知识、武装头脑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些东西,是社会普遍认可的“交流沟通符号”,是一些便于切入的“大众话题”。说得通俗点,这是一种“谈资”。但这种“谈资”是雅俗共赏的,也是很有必要储备和掌握的,尤其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因为媒体人需要面对的是社会各界的公众,职业的原因你必须学会“没话找话”,必须能够把握谈话的场面和节奏,必须能够保持“不冷场”。而在这方面,适度掌握些“大众话题”,将会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在一定区域、一定人群的范围内,地域文化就是很好的“交流沟通符号”和“大众话题”。甚至于它在这方面的功能,要强于一些普适性的知识,因为它更接地气,更容易触动对方的兴奋点。比如,一个地区历史上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民间掌故、风土人情。比如,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经济总量,等等。当然,储备这类“谈资”不是为了抢风头、秀知识、晒渊博,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为了便于交流沟通,它是为真正的采访业务服务的。
一方水土一方人。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市、县都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起码当地人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的。其实这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当地人对自己生长的土地挖掘比较深,了解比较多,认识比较透,不像外地人只是粗线条地去认识它。如果我们耐心去阅读,一些当地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对我们确实是很有教育启发意义的。
对外地的人文风景,我们或许可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但对个人工作地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就需要认真仔细地去研究和阅读。包括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也要尽量弄清其来龙去脉,不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还是以笔者所在的东营市为例,这里是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故里,是我国重要地方剧种吕剧的发源地。这里是汉代《今文尚书》传播者欧阳生等“欧阳八博士”的家乡。欧阳生的学生、西汉御史大夫兒宽曾参与制订《太初历》、主持修建六辅渠。东营的许多历史人物都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作出过较大贡献。东营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这里生产的粮食、棉花、食盐等等曾支援了山东境内许多根据地和解放区。革命战争年代,这里走出过许许多多的共和国高级将领、高级干部,这里曾经涌现出了数以千计的革命先烈。
所有这些,都足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我们的精神、砥砺我们的斗志、促进我们的事业。通过阅读地域文化书籍,全面了解这些,就能促使我们切实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而不至于数典忘祖,妄自菲薄。
适合媒体人阅读的地域文化书,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领域:
1.方志类图书。国史、方志、族谱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的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方志是对历史的“中观”描述,同时也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历史细节,阅读方志类著作对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很有必要。这类书籍,主要是当地史志系统出版及指导出版的市志、县志、部门志、行业志、山川志、特色志等等,包括古代的和当代的。当然,许多地区方志著作卷帙浩繁,阅读量很大。这一方面可以根据需要精读、选读,另一方面各地史志部门对此也有所考虑,编辑出版了一些缩略本。如东营市史志部门每年都会出版一册袖珍版的《东营手册》,介绍本市基本概况,自然、历史、人物、事件、古迹、景点、城乡、企业,及最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一卷在手,遍知东营。这种书籍,新闻工作者可以随身携带,抽时间阅读,根据需要查阅。
2.党史类图书。各省、市、县都编有“中共地方史”,记述从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乃至到和平建设时期当地党组织的建设发展情况。其中涉及的,则有当时的社会背景、时代风云、历史风貌等等。如对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全貌,对一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介绍都非常清楚,且具有最强的权威性。有的地区还配套编写了当地“党史大事记”“党史人物”“抗战人物”等读本。媒体人全面阅读这些书籍,对个人的工作、学习、成长,对自觉接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都非常有意义。
3.文史类图书。这类图书,以各地政协机关编印的文史资料汇编为主。各省、市、县政协机关都编有文史资料,一年或数年一辑,内容涉及当地有影响受关注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现象、社会变迁、文物古迹、风土人情及相关回忆文章、口述资料,等等。因为许多撰稿人有着特殊的身份、经历和视角,其提供的许多资料都非常珍贵。同样是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宗旨编纂,这些文史资料可以作为史志、党史类著作的有效补充。而近年来,各地政协文史资料编纂有专题化的倾向,针对某一个或一类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现象进行集中展现,其资料性、知识性、地域性变得更加鲜明,往往能让读者对某个领域的知识豁然开朗,其阅读和查阅的价值很大。
此外,还有本地宣传文化及研究部门编纂的综合性地情书籍,本地专家学者编著的综合性、专门性地情书籍,相关部门单位编纂的带有地域特色的行业性书籍,等等。
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文化积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积累,各地编纂的地域文化书籍林林总总,异常丰富,对于读者来说,往往不是短时间能读完读透的。为此,确立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顺序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媒体人读地情书主要可把握以下几点:
1.确定阅读方法。根据图书的内容和性质,确定通读书目和查阅书目。一些大部头的新编史志和年鉴其实是不必通读也无法通读的,主要用于选读和查阅资料。
2.选择阅读顺序。主要是根据个人工作、学习的需要,确定先读后读的顺序。急需掌握的知识和资料应该先读,其他的可以后读。
3.培养阅读兴趣。书不可畏读,亦不可硬读。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在大的范围框架内,个人感兴趣的书可以先读,一时兴趣不高的可以缓读。当你读完一些书之后,对那些“缓读书”的兴趣也就调动起来了。到那时再读,可能更容易进入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殷红)